首页 理论教育 呼唤革命:预示着昏庸君主将激起民愤,引发改变

呼唤革命:预示着昏庸君主将激起民愤,引发改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爱斯梅拉达躲进了圣母院,但是传闻三天后司法机关就要重新逮捕她,并且要在格雷沃广场把她绞死。这场暴动就是底层民众对于昏庸、腐朽、残忍、不公的封建王朝的一次抗议和革命。这种风俗的败坏恐怕也是革命必将爆发的原因。由此可知,如此昏庸、残暴的君主势必会激起民愤,势必会激化矛盾,也就势必会掀起革命的浪潮。

呼唤革命:预示着昏庸君主将激起民愤,引发改变

小说以15世纪路易十一统治下的法国为背景,通过纯洁、无辜的爱斯梅拉达惨遭迫害的故事,描写了善良的无辜者在15世纪封建专制制度下,遭受摧残和迫害的悲剧。小说表达了作者对巴黎最底层民众的极大同情,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部分教士的阴险卑鄙、宗教法庭的野蛮残忍、贵族的荒淫无耻和国王的专横残暴,预示着底层民众不得不起来反抗、不得不起来革命的历史必然。

通读全书,在一个女人和三个男人的爱恨情仇的背后,的的确确能够看到一个不得不革命的时代。

理由一:作者在小说中生动描述了一场民众的暴动——巴黎流浪汉们为救出爱斯梅拉达围攻巴黎圣母院。爱斯梅拉达躲进了圣母院,但是传闻三天后司法机关就要重新逮捕她,并且要在格雷沃广场把她绞死。“那可怜的拉·爱斯梅拉达!”当流浪汉们得知这一消息后,一个流浪人说道,“她是我们的妹妹,我们得把她从那地方弄出来。”因为流浪汉们和爱斯梅拉达同为底层民众,同为受苦受难的无辜者。于是他们群情激愤,全副武装,摩拳擦掌。浩浩荡荡的队伍直奔巴黎圣母院而来,场面悲壮激烈、惊心动魄。

这场暴动就是底层民众对于昏庸、腐朽、残忍、不公的封建王朝的一次抗议和革命。

理由二:小说中的人物,几乎无人不在触动、违背固有的礼法,整个社会固有的秩序已经完全被打乱了。

最讽刺的就是哲学家甘果瓦,竟然沦落到在地痞流氓的“法庭”上受罚的地步——整个世界简直都“乱套”了!这种风俗的败坏恐怕也是革命必将爆发的原因。

理由三:同情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

我们很难忘记爱斯梅拉达的出身,她那位妓女母亲的可怜身世,也是非常值得解读的。这位母亲是在黑暗世界中真正“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的代表。这群人让整个变革显得具有了最起码的正当性,而这位可怜的母亲,她的忏悔在这个黑暗时代中似乎只是一种更大的讽刺:她试图以“非人”的状态自我惩罚曾经犯下的“罪孽”,却不曾知道这种徒劳的忏悔——在那个众人皆不把基督的道德放在眼里的时代坚持着上帝的道德,可能会带来更大的痛苦。(www.xing528.com)

或许革命想要洗刷的正是这受苦受难的底层民众所背负的痛苦,他们日夜等待的拯救,让革命塑造的历史成了真正的救赎历史。

理由四:讨伐昏庸残暴的统治阶级。

聋人预审官审判聋人伽西莫多,即使两人审问、回答驴唇不对马嘴,也可以悍然断案。“而且这位预审官是个聋子,这对于一位预审官不过是轻微的缺点罢了。孚罗韩阁下的判决是不用上诉的,它总是非常恰如其分。的确,一位预审官只要装出在倾听的样子就行了,这位可敬的预审官是很符合这个条件的——严格审判最为紧要的条件,因此任何声音都打扰不了他。”这一场景真是可笑至极。需要维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审判官,竟然是一个聋人,而且还是一个不为人知的聋人,竟然还自诩恰如其分,做出更加威严、更加大公无私的样子,真是一大讽刺。这样的审判何谈公平!何谈公正!

国王听到群众造反,以为只是反对司法宫的大法官,“心里的欢笑流露到脸上来了,使他满脸放光。他虽然老在装腔作势,但仍然掩盖不住心头的高兴”。“好!我的百姓们!好极了!推翻那些假冒的领主!干你们的吧!进攻!进攻!打倒他们,杀掉他们,绞死他们!啊!你们都想当国王吗,大人们?干吧,老百姓,干吧!”等到他得知被围攻的是圣母院时,造反的群众瞬间由好臣民变成暴民,他也从原来的大力支持,转变为派卫队赶尽杀绝。“特里斯丹已经把广场打扫干净,把所有的尸体都扔进了塞纳河。路易十一那一类国王,在每次屠杀后总要留心把道路洗刷干净。”由此可知,如此昏庸、残暴的君主势必会激起民愤,势必会激化矛盾,也就势必会掀起革命的浪潮

雨果认为,底层民众起来革命是历史的必然;但是,雨果也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对于革命,人民的认识是肤浅的,态度是不坚定的,目的是不明确的,所以革命成功的概率也不大。

“大门已被那根梁柱撞得变了形,但还没有被撞开。他们气得发抖地准备使劲再撞一下,把它完全撞垮。每个人都愿意站得近些,以便在大门被撞开后第一个冲进去。教堂是藏着三百年来一切宝物的大宝库呀,他们快活地贪婪地怒吼着,想起了那些漂亮的银十字架,富丽的织锦,漂亮的银边墓石,宏伟的唱诗室;想起了在烛光辉煌的圣诞节和阳光灿烂的复活节等光辉的节日里,教堂里那些灯台、圣体盒、圣龛和圣骨匣,都用黄金或宝石装饰着,摆在神坛上;想起这些情景的时候,所有的假麻风病人和水肿病人,伪装的高级执事和火灾受害者,他们希望抢劫圣母院一定要比希望拯救埃及姑娘更强烈得多,我们还可以认为他们里面有些人不过是把拯救埃及姑娘当作抢劫圣母院的一个借口罢了,假若抢劫也需要借口的话。”

流浪汉们联合起来营救爱斯梅拉达,实际上到最后这种想法只是一个幌子,更多的人还是奔着教堂的金银财宝去的。他们做不到齐心协力去营救爱斯梅拉达,他们眼里没有圣母院这个有着几百年历史的艺术瑰宝的概念,只想将其洗劫一空,大捞一笔。从这里能看出雨果对底层人民的起义并不看好,这也预示了巴黎公社的悲惨结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