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前测问卷调查: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途径

前测问卷调查: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途径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有的放矢地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促使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再根据教学目标,提前布置好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题、制定订方案、安排课外学习探究时间,以便课堂上能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这就为学生营造了提高文学修养的氛围。

前测问卷调查:提升学生文学修养的途径

在校本读本资源的挖掘和利用前,为了解学生对本土诗歌文化以及西方诗歌文化的理解情况,笔者以所教的七年级(5)班48人为调查对象,对学生的学习做“前测问卷”调查。学生根据自己所知道的知识做出选择、判断、简答等。笔者会根据这份调查问卷的反馈情况,了解学生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储备情况,再根据教学内容进行备课。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到新津跋山涉水,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修觉山是新津历史的见证,是新津文化的标志。但通过前测问卷调查,笔者发现学生对这些历史文化不是很了解,如图1所示关于“杜甫诗碑的位置”很多人选错;对那些歌咏过新津的名人也了解甚少,如图2“没有为新津写过诗的诗人”很多学生并不了解新津的人文,只是选择一个自己不熟悉的诗人。

图1 “杜甫诗碑”的位置

图2 没有为新津写过诗的诗人

图3 你读过的英文诗歌

另外,虽然他们对英文诗歌文化的了解甚少,但还是接触过一些翻译过来的外国诗歌(见图3),对比较有名的外国诗人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见图4)。随着阅历的增加,他们会在其他学科上接触到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文化,会了解到中西方文化在激烈的碰撞、较量中彼此包容理解、互相交流融合(见图5)。所以笔者期待借助于这一课的学习,一方面引导学生亲近本土文化,进一步了解新津的历史,热爱故土家园;一方面祈愿在文化多元、信息爆炸、观点多样的今天,学生在具备国际视野、情怀时,能够辩证地看待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笔者根据学生的选择进行统计分析,有的放矢地确定这一课的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充分做好课前准备,以促使学生文学修养的提高。如《修觉诗碑与十四行诗》一课的“教学目标”是:

图4 威廉·莎士比亚是否为英国著名戏剧家和诗人(www.xing528.com)

图5 你认为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应该是怎样的关系

1.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新津区的诗歌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保护家乡的品德。

2.通过欣赏“杜甫诗碑”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诗》,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学习兴趣。

3.通过欣赏中西方诗歌,体会到中西方诗歌的共性和差异,让学生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4.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调查、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提高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要求和课前调查的情况,本课的“教学重点”也是需要突破的难点:“通过欣赏“杜甫诗碑”和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中的《第十八首诗》,让学生体会到中西方诗歌的有共性也有差异,辩证看待中西方文化的融合。”

再根据教学目标,提前布置好学生课外实践活动课题,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自行选题、制定订方案、安排课外学习探究时间,以便课堂上能更好地进行对话、交流,这就为学生营造了提高文学修养的氛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