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假痴不癫:欺骗敌人的谋略及防范策略

假痴不癫:欺骗敌人的谋略及防范策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作为一种欺骗敌人的谋略,在运用“假痴不癫”之计时,必须真实自然,才能让敌人深信不疑。对付“假痴不癫”之计,应该注意采取以下防范对策:一、防范之心不可无。同时,也令对方消除疑虑,我们就可以来一招“反假痴不癫”了。已经识破了对方的计谋,手中有了确凿的证据,那不妨当面揭穿,一下子击中要害,不给其狡辩和反击的机会,“假痴不癫”之计当然就破解了。

假痴不癫:欺骗敌人的谋略及防范策略

宁伪作不知不为,不伪作假知妄为。静不露机,云雷屯也。

宁愿假装什么都不知道不采取行动,也不要假装什么都知道而轻举妄动。就像是云压住了雷一样,静待时机,不露机巧。

假作不知而实知,假作不为而实不可为,或将有所为。司马懿之假病昏以诛曹爽,受巾帼假请命以老蜀兵,所以成功;姜维九伐中原,明知不可为而妄为之,则似痴矣,所以破灭。兵书曰:“故善战者之胜也,无智名,无勇功。”当其机未发时,静屯似痴;若假癫,则不但露机,则乱动而群疑。故假痴者胜,假癫者败。

或曰:假痴可以对敌,并可以用兵。宋代,南俗尚鬼。狄青征侬智高时,大兵始出桂林之南,因佯祝曰:“胜负无以为据。”乃取百钱自持,与神约“果大捷,则投此钱尽钱面也”。左右谏止:“倘不如意,恐沮师。”青不听。万众方耸视,已而挥手一掷,百钱皆面。于是举兵欢呼,声震林野,青亦大喜;顾左右。取百钉来,即随钱疏密,布地而贴钉之,加以青纱笼护,手自封焉。曰:“俟凯旋,当酬神取钱。”其后平邕州还师,如言取钱,幕府士大夫共祝视,乃两面钱也。

自己假装不知道,而实际上却非常清楚;现在假装不行动,实际上却是行动的条件还不成熟,等待将来时机成熟才能行动。三国时,魏国重臣司马懿假装老迈昏庸、病入膏肓来麻痹曹爽,并进而诛杀了曹爽。他率军同诸葛亮对峙时,接受诸葛亮送来用以羞辱他的女人服饰,不以为意,并上表假装请战,却坚壁不出,借以使蜀军疲劳,因此获得成功。而蜀将姜维曾九次北伐中原,明明知道难以成功,却仍然轻举妄动,那就是真的痴傻了,所以他理所当然地遭到了失败。《孙子兵法》上说:“善于指挥作战而取得胜利的人,并不显示自己的智谋和争着出名,也不炫耀自己的勇敢与战功。”当他们的计谋还没有机会施行时,他们会像“屯”卦所说的那样,沉着冷静得像个呆子,如果假装癫狂,不仅会暴露战机,而且会因胡乱行动而引起三军的猜疑。所以,装作痴呆愚笨的人能赢得胜利,假装癫狂的人则将招致失败。

有人说:“假装痴呆既可以用来对付敌人,又可以用来治军。”在宋代,南方少数民族有迷信鬼神的风俗。北宋名将狄青奉命征讨侬智高的叛乱时,大军刚到桂林以南,狄青就假装拜神祷告说:“天神啊!这次打仗胜负难料呀!”说着,自己取出一百枚铜钱向神许愿说:“如果能大获全胜,那么,这些钱撒在地上,钱的正面都会朝上。”左右随从部将劝他说:“这样做不行啊,倘若这些钱不能都是正面朝天,恐怕会影响士气!”狄青不听从劝说。在千万人的注视之下,他大手一抛,一百个铜钱落在地上全是面朝上!这时,全军举手欢呼,声音响彻山林和旷野,狄青也十分高兴,吩咐左右随从取来一百根钉子,按照铜钱散落的疏密,在原地用钉子钉牢,并用青纱盖上来保护,还亲手加上封条,并说道:“等到取得胜利凯旋时,一定来酬谢神灵,并取回铜钱。”后来,狄青率军平定了邕州凯旋时,到达这里,按照原先所说的那样去取那些钱,他的幕僚们都虔诚地围在旁边祷告观看,却发现那些铜钱原来两面都是一样的图案。

“假痴不癫”是一种麻痹对手、待机而动的计谋,这一计的计名出处不详,但是类似的语言和思想散见于各种典籍。

而实施此计关键在于一个“假”字,即假装,伪装。必须先假装糊涂痴呆,而且这种伪装还要尽可能地逼真,要让人信以为真。不产生任何怀疑,才能够起作用。同时,还必须“不癫”,即内心里始终保持清醒冷静,能够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假痴不癫”之计经常用于政治谋略上,在形势不利于自己的时候,表面上装疯卖傻,给人以碌碌无为的印象,从而掩藏自己真实的才能,掩盖内心的政治抱负,以免引起政敌的警觉,等到时机出现,才迅速脱颖而出,一举获得主动权。

在运用“假痴不癫”时,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真实自然。作为一种欺骗敌人的谋略,在运用“假痴不癫”之计时,必须真实自然,才能让敌人深信不疑。否则,难以达到蒙蔽敌人的目的。

二、韬光养晦。假痴并不是就是装疯卖傻,其实更应该是隐藏自己的锋芒或是才华,装糊涂,尽量不要引起敌人的注意而提前防范。

三、保持内心的清明。“痴”毕竟是装出来的,实际上内心应该时刻保持清明,保持看问题的敏锐,这样才能把握时机,及时改变自己的不利处境。

对付“假痴不癫”之计,应该注意采取以下防范对策:

一、防范之心不可无。对于一些不合常理的事,应该时刻保持警惕心,密切关注对方的一切动向,孙悟空的筋斗云再厉害,也逃不出如来佛的手掌心,不管对方如何装傻充愣,都逃不过我们的法眼。

二、将计就计。如果已经发现了对方的蛛丝马迹,不妨顺水推舟,将计就计,看看对方在玩什么花样。同时,也令对方消除疑虑,我们就可以来一招“反假痴不癫”了。

三、当面揭穿。已经识破了对方的计谋,手中有了确凿的证据,那不妨当面揭穿,一下子击中要害,不给其狡辩和反击的机会,“假痴不癫”之计当然就破解了。(www.xing528.com)

“假痴不癫”也是一种具有迷惑性、欺骗性的计谋,运用时“戏”要演得以假乱真,同样,只要保持清醒,识破它也是很容易的。

楚庄王一次平定叛乱后大宴群臣,宠姬嫔妃也统统出席助兴。席间丝竹声响,轻歌曼舞,美酒佳肴,觥筹交错,直到黄昏仍未尽兴。楚王乃命点烛夜宴,还特别叫最宠爱的两位美人许姬和麦姬轮流向文臣武将们敬酒

忽然一阵狂风吹过,筵席上的蜡烛都熄灭了。这时一位官员斗胆拉住了许姬的手,拉扯中,许姬撕断衣袖得以挣脱,并且扯下了那人的冠缨[1]。许姬回到楚庄王面前告状,让楚王点亮蜡烛后查看众人的冠缨,以便找出刚才无礼之人。

楚庄王听完,却传令不要点燃蜡烛,而是大声说:“寡人今日设宴,与诸位务必要尽欢而散。现请诸位都去掉冠缨,以便更加尽兴饮酒。”听楚庄王这样说,大家都把帽缨取下,这才点上蜡烛,君臣尽兴而散。席散回宫,许姬埋怨楚庄王不给她出气。楚庄王说:“此次君臣宴饮,旨在狂欢尽兴,融洽君臣关系。酒后失态乃人之常情,若要究其责任,加以责罚,岂不大煞风景?”许姬这才明白楚庄王的用意。

三年后,楚国晋国开战。楚军中有一位勇士一马当先,总是冲在前头。楚庄王很奇怪,问他为什么如此拼命。勇士回答说:“末将该死。三年前我在宴会上酒醉失礼,大王不但不治我的罪,还为我掩盖过失,我只有奋勇杀敌才能报答大王。”

在这个故事中,楚庄王听说有人调戏宠姬,认为酒醉失礼是难免的,所以来个“假痴不癫”,故意让大家取下冠缨。楚庄王的宽容大度后来得到了应有的报偿。

三国时期,魏国的魏明帝去世,继位的曹芳年仅8岁,朝政由太尉司马懿和大将军曹爽共同执掌。曹爽是宗亲[2]贵胄,他的父亲曹魏著名的军事天才曹真,立下了很多军功,曹爽也因此目中无人、飞扬跋扈,在他心中,绝对不允许异姓的司马氏分享权力。所以,他用明升暗降的手段剥夺了司马懿的兵权。

司马懿立过赫赫战功,如今却大权旁落,心中十分怨恨,但他知道曹爽靠着家族的威望而不可一世,势力强大,一时恐怕斗不过他。于是,司马懿称病不再上朝,曹爽当然十分高兴。他心里也明白,司马懿是他争权的唯一潜在对手,绝对不能掉以轻心。

一次,他派亲信李胜去司马家探听虚实。其实,司马懿早已看透了曹爽的心思,因而早有准备。李胜被引到司马懿的卧室,只见司马懿满脸病容,头发散乱,躺在床上,由两名侍女服侍。李胜说:“好久没来拜望您,没想到您病得这么严重。现在我被任命为荆州刺史,临走前特地来向您辞行。”司马懿假装听错了,说道:“并州是北方过境的要地,一定要做好防务。”李胜忙说:“是荆州,不是并州。”司马懿还是装作听不明白,东拉西扯了一大通。这时,两个侍女过来给他喂药,他吞得很艰难,药汁还不断地从嘴角流出来。好不容易喝完了药,司马懿又装作有气无力的样子说:“我已命在旦夕,我死之后,请你转告大将军,一定要多多照顾我的孩子们。”李胜回去之后,把看到的情形向曹爽作了汇报,曹爽喜不自禁,说道:“只要这老头子一死,我就没有什么好担心的了。”

过了不久,公元二四九年二月十五日,天子曹芳要去济阳城北扫墓,祭祀祖先,曹爽带着他的三个兄弟和亲信护驾出行。司马懿听到这个消息后,认为时机已到,马上调集家将[3],召集过去的老部下,迅速占据了曹氏兵营,然后进宫威逼太后,历数曹爽罪过,要求废黜这个奸贼。太后无奈,只得同意,司马懿又派人占据了武库。等到曹爽闻讯回城,大势已去。司马懿以篡逆的罪名,诛杀了曹爽一家,终于将大权独揽,曹魏政权实际上已是有名无实。

司马懿使用假痴之计,伪装成已经重病不治的样子,来欺骗曹爽及其部下,使他们麻痹大意,不再防备司马懿,然后他发动突然袭击,将曹爽集团一网打尽。

智慧小锦囊

古人说:“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真正有智慧的人非常善于隐藏自己的锋芒,只等着最合适的时机才显露出来,懂得装愚,懂得藏拙,才能达到“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的效果,“假痴不癫”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使用的谋略。

[1] 【冠缨】帽带。结于颔下,使帽固定于头上。

[2] 【宗亲】同宗的亲属。

[3] 【家将】旧时富豪官僚家中雇用的武装仆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