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盐业之微与故乡之衰败

盐业之微与故乡之衰败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从中可见,汪启淑在松江的活动,除了盐业等方面的经营之外,访书、购书也是重要的内容。不过,随着汪启淑的过世以及汪家盐业的衰落,他的书籍也随之消散。迨嘉庆甲子,始据钱功父本,一扫乌焉之讹。今装池尚仍钱氏之旧,首叶有季氏藏书钤记,可证其确然矣。元浩公早夭,元恒公无后,只得均由三家三节祭祀,各尽孝思,世世子孙,毋忘毋怠,惟愿房房昌大,代代绵长。

盐业之微与故乡之衰败

盛清时代与汪启淑过从甚密的厉鹗,在其所撰《樊榭山房集》中,有“汪秀峰自松江载书归,招同人小集。分韵‘雪压扁舟浪有棱,载来书重恐难胜’”。从中可见,汪启淑在松江的活动,除了盐业等方面的经营之外,访书、购书也是重要的内容。

不过,随着汪启淑的过世以及汪家盐业的衰落,他的书籍也随之消散。清代著名的徽商鲍廷博在《庶斋老学丛谈跋》中指出:

右盛庶斋《丛谈》,楷书精致,出自钱塘汪西亭(立名)氏,吾友郁君潜亭(礼)所贻也,间有误书,思之不适,闻某公有善本,欣然偕潜亭往借,秘不肯宣,仅录林吉人两跋相授耳,是为乾隆甲午。迨嘉庆甲子,始据钱功父本,一扫乌焉之讹。往读某公所著《清暇录》,历数近来藏书家,而自述其储蓄之富。曾几何时,已散为云烟矣,不知其所之矣。[81]

文中的《清暇录》亦即《水曹清暇录》,故而其中提及的“某公”,自然是指汪启淑。鲍廷博出版《知不足斋丛书》时,想对宋刘昌诗《芦浦笔记》加以校勘核对。乾隆三十九年(1774),他得知汪启淑的“飞鸿堂”藏书楼藏有元人盛如梓所撰的《庶斋老学丛谈》,因其对《芦浦笔记》之校勘颇有助益,遂携好友郁礼一同前往汪府借阅,不料却遭拒绝。[82]上述这段文字就是后来的有感而发。

关于汪氏藏书之“散为云烟”,《顾千里先生年谱》卷上嘉庆七年(1802)壬戌三十七岁条记载:

中元前三日,荛圃以三十金,得先生最宝贵之影宋钞本《韩非子》。先生跋之曰:此《韩非子》为钱氏述古堂影宋钞本,曾藏泰兴季氏,见于二家书目者也。今装池尚仍钱氏之旧,首叶有季氏藏书钤记,可证其确然矣。近日从新安汪启淑秀峰家所谓开万楼者卖出,遂于杭郡转入余手,缘力不能蓄,复为荛圃黄君捐三十白金取去,岂物固各有主耶!抑物虽好,而有力者始能聚耶!

“荛圃黄君”亦即清代著名藏书家黄丕烈。关于黄氏收购汪启淑的开万楼藏书,在黄丕烈的《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3中亦有记载:

《五行类事占》七卷,明钞本,嘉庆辛酉秋坊间收得汪秀峰家书,内为《五行类事占》三册。因忆《读书敏求记》曾有是书,归检之,卷数却合,知为旧本。且卷中有秀水朱氏潜采堂图书,又知为竹垞藏本,第一、二册部面上犹为竹垞手书,洵可宝也!第三册部面既失,册尾多破损痕,字间有伤残者,命工重加补缀,俟觅善本足之,其纸皆明代嘉靖时册籍纸背,间可辨认,盖犹是嘉靖年间人所钞也。

又《续录》:“己巳春,余为武林之游,上城隍山索观古书于集古斋。盖其主人在杭城书估中为巨擘,而去岁又新收开万楼书也。”[83]

由此可见,开万楼藏书后来多被杭州的集古斋书贩所购买。除了书籍的纷纷散佚之外,汪氏的房产等也陆续被转手。在绵潭,御书楼早已不见踪迹,而汪启淑的府第“一经堂”则不断地被分割。此一建筑,取《三字经》中“唯一经”之句义,意思是不需家财万贯,唯“一经足矣”,这与“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颇相仿佛。“一经堂”内有藏经室,收藏经史子集佛学经典[84],藏书极为丰富,并有诵经堂,后被火焚不存。因汪启淑名声太大,以至于“一经堂”后来涵盖了绵潭原来土名“坑边”的各房支。在绵潭收集到的这批契约中,有一份与“一经堂”相关的阄书:

屋宇基地等业例后:

(一)一经堂,大门套

三股匀分,楼上南边房一步,归存仁

楼下房一步,归存位等

右存位等   经管

中存仁

(三)大厅,下堂,作三股公业

醉墨诗厅,上堂,公众取用

(四)照壁后公众取,屋外斜角基地,贴与楼上,后房归存仁经管

西边房一步,归存位等经管

后房一步,归存仁经管

(五)醉墨诗厅,下堂

(六)馆里,作三股匀分,左归存位等

中归存仁

(七)眠云室,即前堂,各管各业,堂前地公众取用

(八)东北堂,作三股匀分,左存仁

右存位等   经管

(九)后堂,作三股匀分,左存位等

右存仁   经管

(十)老灶屋基地,左存仁

右存位等   经管

(十一)官厅坦基地

(十二)屋基坦菜地

各管各业

(十三)上阜头塘磅

各管各业

(十四)上阜头厝基屋八棺

作三股匀分

(十五)虎形、旱村,石桥里,熟地

前由元晟取来,另再出洋三十元,(此洋当日付清)以兴膳茔,此业归存仁经管

再,所有各处坟墓余地,归三股公业,日后三家均不得变卖。老坟白虎手,三家不能取用

立阄书垗青公之孙 存仁(押)

存位(押)

存忍(押)

存育(押)

善来(押)

福来(押)

金生(押)

来金(押)(www.xing528.com)

观生(押)

观富(押)

金海(押)

族长汪正余(押)

房长汪炳福(押)

汪观法(押)

汪其盛(押)

汪社元(押)

本支家长汪荣泽(代)

代书汪仲萱(印)

民国二十一年国历七月吉日 立

再批:一经堂大厅,现有后门,并无出路,日后起造,不开门扇。

汪来吉

嘉善

再批:复丰户完粮计钱若干,统归三股摊派,不得推三阻四。(汪椿印)

图5 汪启淑后裔的分家阄书

阄书的封面题作“民国二十一年国历七月吉日立阄书一样三本”,其内容是将房产、坟墓厝基等作了详细的分阄。这份1932年的契约,距离汪启淑的时代已过了6代。我没有找到与汪启淑直接相关的绵潭汪氏族谱[85],但据前引绵潭汪氏的“金银袋簿”,可见汪启淑以下的系谱:

先高祖讱庵(字慎仪,号秀峰,又号讱庵)

先伯祖道传

先曾祖循矩、先曾叔祖墨君、先曾叔祖梦花、先曾祖云樵(号云樵,行五)、先曾叔祖味琴

先伯祖环五(号印林,行一,讳其中,原其佩)

先伯祖镇远(讳其珠,字记斋,号吉生)

先伯考福禄

先祖考兆青(字我春,号寿予)

先伯考元浩

先外祖灶狗(路口人)

先考元明(讳元明,号让之,别号月卿)

先考元恒

付冥银一包,

一经堂众亡婢、仆收领,

亡婢红云、锦菊二人收领,

一经堂主给。

这明显说明,“一经堂”仍然构成汪氏后裔的一个松散的整体。而这从1932年阄书中的分家与共业中,也可以明显地看出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