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产警匪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国产警匪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探讨《烈日灼心》与《湄公河行动》两部主旋律警匪电影的创作,有必要回溯国产警匪片的历史发展脉络,确定两部影片所处的电影史坐标。而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相比好莱坞警匪片,国产警匪片一直与主导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担负着建构国家形象与表述国家意志的重要任务。与此同时,两部影片又以同中有异的两种创作路向,展现出当下国产警匪片创作与主旋律电影相融合的多种可能性。

国产警匪片的历史演变与发展

探讨《烈日灼心》与《湄公河行动》两部主旋律警匪电影的创作,有必要回溯国产警匪片历史发展脉络,确定两部影片所处的电影史坐标。在好莱坞电影生产谱系中,警匪片可以视为强盗片(the gangster film)中所派生出来的一种亚类型。如同研究者所言,“警匪片不像强盗片那样着重展示恶的毁灭,而是更多地表现善和正义、法治的胜利。在强盗片发展起来以后,电影检查机构和观众经常认为强盗片过多地展示暴力并让观众与犯罪、凶恶的匪徒认同,于是警匪片的叙事模式应运而生,它表现主人公同匪盗等黑暗势力做艰苦顽强的斗争并最终必定取得胜利”[16]。而由于意识形态的特殊性,相比好莱坞警匪片,国产警匪片一直与主导意识形态有着密切的联系,一直担负着建构国家形象与表述国家意志的重要任务。而当下国产警匪电影的创作,又是建立在内地警匪片与香港警匪片两种创作链条之上的。

纵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电影发展史,公安片大致经历了从反特片再到警匪片的创作嬗变。“十七年”间,反特片作为表现国家政权与敌特势力做斗争的电影样式曾风靡一时,并涌现出诸如《神秘的旅伴》(1955)、《羊城暗哨》(1957)、《英雄虎胆》(1958)、《冰山上的来客》(1963)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影片。此类影片及时呼应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政治合法性诉求,构成了冷战意识形态下一道独特的文化景观。新时期以来,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随着大众文化的滋生与娱乐化风潮的兴起,《飓风行动》(1986)、《最后的疯狂》(1987)、《疯狂的代价》(1989)等一批“警匪片”开始涌现。此类影片以满足观众之猎奇心理与娱乐目光为诉求,但人物形象塑造较为脸谱化、平面化,囿于社会语境的限制而无法深入描画人物内心或形塑个人英雄主义,整体艺术水平较为乏善可陈。

香港电影的创作语境中,警匪片则向来是一个蔚然大观的电影类型。香港特殊的社会制度与历史文化背景,令其能够以相对开放自由的姿态来进行警匪片创作。加之香港电影工业的相对成熟,令其在类型电影创制上有着更为丰富深厚的产业经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香港警匪片逐渐成为具有鲜明地域风格、彰显香港文化身份的主流电影类型,并涌现出诸如“警察故事”系列、“无间道”系列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作品。相对于同时期的内地警匪片,香港警匪片一方面在戏剧冲突与视听效果的营造等方面更胜一筹,另一方面在对人性复杂性的发掘与暴力美学的呈现等方面也远非前者所能比拟。(www.xing528.com)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电影市场化与产业化程度的日益提升,以及CEPA(《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于2003年的签订,中国内地与香港之间的电影交流与合作日益密切。近些年来,香港电影人集体北上掘金成为一道引人注目的风景,与此同时他们也为内地电影带来了深厚的产业运作经验。于是可以看到,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碰撞与磨合之后,近些年来在内地警匪片传统与香港警匪片传统两股创作传统的互渗与催生下,《硬汉》(2008)、《寒战》(2012)、《警察故事2013》(2013)、《扫毒》(2013)、《白日焰火》(2014)、《解救吾先生》(2015)等国产警匪片接踵而至,使得警匪片创作呈现出别具一格的新局面。《烈日灼心》与《湄公河行动》两部电影正产生于这样的创作土壤之中,它们一方面接续了传统内地警匪片的主旋律定位,另一方面又吸收了香港警匪片的类型片经验。与此同时,两部影片又以同中有异的两种创作路向,展现出当下国产警匪片创作与主旋律电影相融合的多种可能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