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汉族信仰和禁忌民俗:探究与优化

汉族信仰和禁忌民俗:探究与优化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汉族是个多神崇拜的民族。自古以来,汉族人的信仰都是兼容的,不是排他的。重血亲就必然敬祖宗,因此“尊祖敬宗”是汉族人最重要的信仰习俗。汉族从古至今,无论贵贱,素有信仰“孔圣人”之俗。信佛、拜菩萨是汉族人从古至今的信仰习俗。所以旧时的汉族大众,无论贫富贵贱,都笃信佛祖和菩萨,特别是观音菩萨,最为汉族各阶层民众所信奉。受汉族信仰关圣帝习俗的影响,满族、蒙古族也同样信奉,甚至更为笃诚。

汉族信仰和禁忌民俗:探究与优化

汉族是个多神崇拜的民族。与笃信基督教伊斯兰教的民族比较起来,其信仰不仅偶像是多元的,内涵也是模糊的,祈祷活动更表现为一种明显的功利性。

汉族信仰的神灵非常繁杂,天地万物都各有其神,人死之后灵魂可以成神;没有死的至高无上的皇帝也是神,是天之子,号称天子,是天帝在人间的代表。皇帝所写的字、所赐的物要供奉起来,它不仅是荣誉,也是镇宅兴家之宝。

自古以来,汉族人的信仰都是兼容的,不是排他的。一个人既可以信奉自己的祖先,又可以信奉其他家族“成神”的神灵,还可以信奉天地、日月、山河、鸟兽鱼虫等万物的神灵;既可以信仰汉族人的老子道教,又可以同时信奉外来的佛教。只要符合自己的需要,可以同时求助于各种各类的神灵。在旧中国,人们往往通过跳大神来驱鬼镇邪,既求狐(狐狸)、黄(黄鼠狼)二仙,又请观音菩萨,还请杨二郎、关老爷,可谓是五花八门。只要有用就信仰、就崇拜,这就是汉族信仰习俗的生动写照。

(一)祖先崇拜的信仰民俗

汉族的先世——古华夏族是带着氏族社会浓厚的血缘关系进入阶级社会的。夏、商、周三代,宗法制的大家族与国家的机构是互为里表的。从夏、商、周三代直到明、清的数千年间,宗法制大家族虽有变迁,但从未解体,血缘关系始终是联结人际关系的重要纽带。自古以来的汉族人就认为,在所有灵魂中,只有祖宗的灵魂最亲,最能护佑自己的子孙后代。在现实社会中,只有一家人、同宗族的人最亲,互相之间才有真诚的帮助。重血亲就必然敬祖宗,因此“尊祖敬宗”是汉族人最重要的信仰习俗。它既可以求得祖宗的保佑,又能增加大家族的血缘认同感,增强凝聚力。

封建社会中,汉族人每逢年节必须要祭祀祖宗,但祭祀祖宗是分有等级的。天子立有七庙,供奉祭祀从始祖开始的七代祖先;诸侯五庙,供奉祭祀从太祖开始的五代祖先;大夫三庙,供奉祭祀从曾祖开始的三代祖先;士二庙,供奉和祭祀死去的祖父和父亲;庶人无庙,只能在家中供奉和祭祀死去的父亲。庙是专门供奉祖宗的房室。宋代以后,平民也可以祭高祖、曾祖、祖父、父亲四代,而且祭始祖、始迁祖在民间也成为习惯。明代以后平民也可以建家庙。所供奉的历代祖宗的名字写在有座的小木牌上,称为神主。神主按辈分排列,放在神龛之内,接受供奉、祭祀。唐宋时曾流行塑先祖像,明清时曾流行画先祖像,民国以后流行挂先祖照片。在聚族而居的地方,祭祀始祖要由族长主持,在家庙中进行,规模宏大,仪式繁多,极为隆重。汉族人信仰祖宗的习俗是极具民族特色的。近代以来,在此基础上又形成了祭祀中华民族共同祖先——黄帝炎帝的习俗。全世界的华人都以是炎黄子孙而自豪,“炎黄”成为凝聚中华民族的灵魂。

(二)尊孔敬圣的信仰民俗

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学与儒家思想居于统治地位,因此儒学的创始人孔子不断地被神化,汉平帝时封其为“褒成宣尼公”,隋文帝封其为“先师尼父”,唐玄宗封其为“文宣王”,宋真宗封其为“至圣文宣王”,元武宗封其为“大成至圣文宣王”,明世宗封其为“至圣先师”,清世祖封其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他是“德配天地,道冠古今”的“圣人”。

汉族从古至今,无论贵贱,素有信仰“孔圣人”之俗。人们把孔圣人奉为掌握学子、文人命运之神。官私学校每天必须对孔子顶礼膜拜,作为上课的仪式。供奉孔子的庙称为“文庙”,在封建社会的千余年间,特别是明、清二代,文庙遍布全国各地,供人祭拜。近代的五四运动之后,孔子的思想受到冲击,信仰孔子的习俗日衰。但最近二十余年来,孔子关于仁爱、中庸和谐的思想受到重视,作为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孔子再次受到社会的广泛尊重。

(三)拜佛、拜菩萨的信仰民俗

佛教自西汉末年传入中国之后,经过与中国文化的融合,成为中国化了的佛教。由于历代统治者的大力提倡,两千年来不断发展,成为对中国社会影响最大的宗教。信佛、拜菩萨是汉族人从古至今的信仰习俗。佛教的基本教义,是以“因果报应”、“三世轮回”为基础的,认为现世人生无常,苦海无边,而种种苦难都是前世的罪孽造成的。只有行善、修行,来世才能获得善果,或去极乐世界,或为大福大贵之人;否则就要下地狱,或变成牛马猪狗。而佛与菩萨就是救苦救难、普渡众生的。所以旧时的汉族大众,无论贫富贵贱,都笃信佛祖和菩萨,特别是观音菩萨,最为汉族各阶层民众所信奉。

汉族民众拜佛、拜菩萨或去寺院对佛像烧香许愿、膜拜,或在家内供奉观音菩萨的画像,上供烧香祈祷。拜佛、拜菩萨没有具体的时间规定,可以在佛教重大节日礼拜,也可随时礼拜,总之是“心诚佛知”。

(四)供奉关圣帝的信仰民俗

关圣帝君俗称“关老爷”,千余年来,广大汉族民众对关圣帝的信仰敬奉几乎不亚于观音菩萨。

“关老爷”即三国时期蜀国大将关羽。关羽生前是以忠勇威震华夏,死后被追封为“壮缪侯”。当时人曾在他死处立祠祭祀。后来历代统治者出于巩固统治的需要,逐渐将其神化,关羽因此成为集忠义仁勇于一身的历代楷模。在中国诸神中,关羽的封号是最为显赫的。宋代哲宗皇帝封其为“显烈王”,徽宗皇帝封其为“义勇武安王”;明代神宗皇帝封其为“协天护国忠义帝”、“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震天尊关圣帝君”;清代顺治帝封其为“忠义神勇灵佑仁勇显威护国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民间又尊其为“武财神”。(www.xing528.com)

在神班中,关羽原本是籍属道教,但又兼职于佛教,被佛教列为“护法伽蓝”。一身兼二教之神,更是极为罕见。关老爷神职地位高,身为“大帝”、“圣帝”,神通广大——三界伏魔、护国保民,神品高尚——集忠义仁勇于一身。总之,三界的神事、人事、鬼事无所不管,是一位万能万灵的神。因此,信奉者极众。

明清时期,全国遍地都有关帝庙,阮葵生《茶余客话》中称“关帝庙遍海寓,一村一庄处处有之。虽塞垣边障,祠宇亦多”。关羽之庙称为“武庙”,其庙数之多、香火之盛,远远超过文庙。每年阴历五月十三是专门祭祀“关老爷”的日子,称为“关帝庙会”或“关老爷庙会”,规模颇为盛大。许多汉族人在家中也供关帝像,随时祭祀求助。受汉族信仰关圣帝习俗的影响,满族蒙古族也同样信奉,甚至更为笃诚。

随着弘扬传统文化之风的兴起,信仰“关圣帝”的旧俗又有所复兴。近二十年,在我国各地的酒楼饭店几乎家家都供奉关羽,其主要职能是保佑发财。这是因为在明清之后,关羽在神班中又兼职“武财神”。在经济发展的大潮中,“财神”当然是最受欢迎的了。

(五)五花八门的禁忌民俗

汉族信仰习俗的繁杂,也表现为五花八门的民间禁忌。

1.人生禁忌

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衣食住行、婚丧嫁娶、言谈举止,几乎时时处处都有禁忌。例如:婴儿在母腹的孕育期间,母亲不能吃兔子肉,否则生下的孩子三瓣嘴;有些地方的汉族旧俗,妇女不能在家生孩子,不能对门口、窗口生孩子,否则污秽的血光会冲了神灵。婴儿降生三天要洗一次澡,俗称“洗三”,洗完后可以给其穿上褂子,但百日之内不能穿裤子,否则长大后腿脚不灵便。小孩长大成人,结婚的禁忌就更多。男女双方配婚,最忌讳生辰八字和属相不和,八字和属相不合就会相克,人不全、家衰败。年老死亡,入土埋葬,必须要选“藏风得水”之地,最忌葬于急水滩头、沟源绝境、孤独山顶、神前庙后,葬地好会子孙兴旺,大富大贵;葬于绝地,会家败人亡。

2.衣食住行禁忌

穿衣必须衣顺冠正,忌讳反穿衣、反戴冠。女人若反穿衣会克丈夫,“反穿罗裙,另嫁男人”。男人忌反戴帽子,反戴帽是凶相,会招来灾祸。

日常饮食,也有许多禁忌习俗。如吃饭前不能用筷子敲空碗,因为只有乞丐讨食时才敲空碗;不能把筷子横担在碗上,这是供死人的做法,活人仿效活不长久;吃饭时要拿好筷子,忌讳筷子落地;在别人家做客吃鱼,不能主动翻鱼,俗称“客不翻鱼”。鱼与“余”谐音,翻“余”就是“少”,对主人进财不利。

居住最大的禁忌是住宅不能选建在“逆地”,最忌南高北低。“前(南)高后(北)低,主寡妇孤儿,门户必败”。

行旅也有禁忌。汉族旧俗认为,人外出及在行旅中的安全都由各相关的神灵掌管。外出必须择吉日,忌在黑道之日出门。俗忌正月初五,初五俗称“破五”,出门不吉。每月的初五、十五、二十五都不是出门的吉日。俗谚说:“要出走,三六九;要回家,二五八”。出门还要看方向,忌冲“黑煞”。无论是乘车还是坐船,都忌讳说“翻”字。

3.言谈举止禁忌

在言谈话语方面也有各种忌讳。最忌讳的是在喜庆的日子说不吉利、丧气的话,不吉的谐声也犯忌,要想办法避免或换一种说法。比如过春节时,有人来登门卖财神画,如果不想要,不能直接说“不要”、“不买”,要托词说“早已请来了”,以求吉利。日常行为举止的忌讳也很多,如走路不能总回头,旧俗认为回头多了会招来邪鬼;不能踩别人的影子,踩影子会使被踩者丢魂;不能朝庙宇大小便,那会冒犯神灵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