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校与多方力量共同实施融合教育的优化方案

我校与多方力量共同实施融合教育的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开展融合教育不可缺少的三大组成部分。与此同时,还积极联合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他们所在的企业共同实施融合教育。由于我校不断融入外来的生源,教育对象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在健文化精神的激励和学校管理层的积极领导下,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应对融合教育的挑战。

我校与多方力量共同实施融合教育的优化方案

融合教育的有效实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学校、家庭和社会是开展融合教育不可缺少的三大组成部分。社会各组织提供的相关资源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物质基础和必要前提。家庭是个人生活的基础,对于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而言,家庭是个人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他们融入城市的依托力量。学校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接受教育和促进个人成长的重要载体,是承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入教育的组织者和责任主体。因此,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融合应以学校为主要阵地、社会为辅助力量、家庭为重要基地,通过将三者力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学校、社会和家庭协同合作的教育机制。由于融合教育的直接施行者是我们学校,作为融合教育的主阵地,学校是融合教育的推行者,学校承担着主要的责任。因此,我校从学校、家庭和社会三方面着手,在给予全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享受同城待遇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不断完善自身管理和改进教学机制。与此同时,还积极联合外来务工人员家庭和他们所在的企业共同实施融合教育。

1.大力宣传并营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氛围

第一,学校通过大力宣传,积极营造促进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成长的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一方面利用媒体加强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正面形象的报道,展现他们勤劳、朴实、能干的一面,积极引导当地学生和家长正确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不抱有偏见,从心理上认同并接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另一方面,通过“给家长一封信”、标语宣传等舆论传播形式,宣传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重要意义,适时通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生活现状,努力营造共同关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浓厚氛围,形成聚焦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良好氛围。

第二,学校通过积极引导各年级、各班级的教师对接收和培养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正确态度和教育理念,充分调动教师对融合教育工作的热情和主动性,营造接纳和包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校园文化氛围。由于我校不断融入外来的生源,教育对象呈现出复杂性和多样性,因此,在实施融合教育的过程中,对我们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学校积极引导教师主动提升社会责任感,增强工作使命感,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使“每一名学生享受平等的义务教育”的思想真正深入教师内心,以高度的责任感做好民工子女的入学教育问题。在健文化精神的激励和学校管理层的积极领导下,每位教师都能积极应对融合教育的挑战。首先,教师树立了平等、尊重的教育理念,既尊重这一群体自身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在心理和行为上都能做到主动接纳他们,又能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他们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在课堂学习、评优奖励、课外活动等方面积极引导他们共同参与,使他们能很快地融入本地学生当中,实现教学过程的公平。其次,教师能从这部分学生原有的学习基础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他们自身的心理特征并结合他们当前的实际需要,研究并编写具有接纳性和包容性的教学内容,开发了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此外,还积极研究和探索适合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一方面,在课堂上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给予有效的干预、指导、点拨,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参与到课堂的讨论中来。另一方面,在课后,全面了解和掌握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动态和进展,关注和督促后进生并为其提供相应的改进方案。为此,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还特地开展过“我与学生交朋友的活动”,主要就是针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问题而开展的教师和学生结对帮扶活动,以解决后进生的学习困惑,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增加他们的自信心

第三,学校还依托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传递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爱。为使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从不同方面得到关心、关爱,充分发挥组织优势,学校组织各年级、各班与外来民工学生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联谊活动,让他们真正体会到“我们是一家人”的真谛,从而与本地学生在同一片蓝天下更加健康、茁壮地成长。此外,学校还遵循“表扬胜于批评”的原则,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及时表扬,让学生在鼓励中发现成绩,在微笑中认识不足。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如绘画比赛、歌咏比赛、书法比赛及运动会,发现他们的特长,增加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很快融入班级这个大家庭中,增强他们的集体荣誉感,使他们的思想得到健康的洗礼。学校还将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在学校的各项活动表现突出的外地学生代表学校参加市组织的各项比赛,使合兴初中已真正成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第二故乡。再者,学校依托远程教育、图书室等活动载体,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爱心活动,通过开展结对帮扶、爱心捐献、代理家长等活动,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受到锻炼,磨炼意志,展示自己,在生活、心理、情感等方面得到更多关爱。(www.xing528.com)

2.发动学校各方力量帮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

学校充分发挥组织领导的作用,采取就近就地、年龄相仿的原则,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其他学生结成对子,互相监督并共同参加一些新市民融入活动,党员、团员和教师及时进行安全跟踪,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安全、健康。在平时的生活学习中,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倾注更多的关心和爱护,了解他们的心声,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做他们的良师益友,让他们感受到学校、班级的温暖。一方面,老师作为同学之间交往的纽带,起到紧密连接本地小孩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作用,指导同学之间要相互友爱、互帮互助,要求本地同学端正态度,以真诚友善的心态对待身边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与此同时也鼓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敞开胸怀融入到新环境、新集体中去。老师还应该注意观察学生们之间的交往,及时发现和调解交往过程中产生的摩擦。另一方面,在日常教学和生活当中,老师还应积极引导本地学生和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相互学习,教导本地学生以平和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的闪光点,吸纳和学习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身上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秀品质,同时也要鼓励本地学生以更先进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本地的主流文化感染和带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健康生活、快乐学习,从而实现城乡学生之间交往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之间共同的成长和发展。此外,学校不回避困难,急民工之所急,在经费减免上,对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一视同仁,主动发动和组织学校的学生和教职员工对生活贫困、子女处在失学的边缘的外来务工人员家庭,进行爱心捐款、捐物等一系列扶助活动,确保每个外来务工人员子女都能进得来,读好书,做到“一个也不能少”。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学校的成长环境。与此同时,学校通过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媒介,主动与其父母所在的企业建立起长期的联系,经常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取得的相关成绩和遇到的困难予以告知,在学校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请求外来务工人员所在企业提供社会支持,获得的所有资金全部用于学校建设,受益人主要还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资金一部分用来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救助,另一部分用来改善学校的师资、更新教学设备以及开发相关课程研究项目等,最终促进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习和成长。

3.积极进行家校联系和沟通

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庭作为融合教育的重要基地,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过程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然而,这些外来务工人员受教育水平普遍偏低,从目前在读的这三个年级外来生家长的学历来看,几乎绝大部分是初中及初中以下的学历,在本地所从事的工作往往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和建筑业等行业,这种工作性质和受教育程度导致外来生家长一方面没有充裕的时间来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关心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心理感受,另一方面也没有足够的能力和耐心去辅导孩子的功课,疏导和解决孩子的心理问题。因此,学校有必要经常与外来务工人员家庭保持联系,与其进行沟通并给他们提供教育子女方面的相关指导,要求其配合好学校和老师,共同做好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融合教育的工作。一方面,学校通过家访、电访、“家校路路通”等多种形式,建立家校联系卡,及时与外地生家长建立密切的联系。学校还组织班主任组成家访团,开展百名教师进千家的家访活动,及时了解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生活学习情况,对他们遇到的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困难,及时予以指导、解决。为更好、更及时地了解外来务工子女的思想动态,学校确定了老师、家长、学生“三方会谈”的沟通方式,互相就外来务工人员子女人际交往、与本地学生相互融合状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在学校的适应性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保证了老师、家长和学生沟通的时间及效果。另一方面,学校对外来务工人员及其子女开展全方位地心理健康调查,了解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并根据调查的结果,有规划地面向这部分特殊群体开展多样化的心理教育活动,如开展心理健康专题讲座、群体互动活动等群体性的活动,不仅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增加了心理健康的常识以便在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和有效地管理子女,还帮助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消除了心理落差,卸掉了心理的负担和压力。此外,还针对部分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进行个别心理辅导,提前采取主动积极的心理干预措施,通过正确的引导,减轻了学生的心理压力,消除了心理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