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基础学科组织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

基础学科组织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学科组织在方向定位上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规范性,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寿命。

基础学科组织设立的基本原则分析

1.学科研究方向定位科学合理

基础学科组织的研究室(教研室、工作室以及配套的实验室),是学科研究方向的具体物化体现和硬件平台,应与学科研究方向相适应,对学科研究方向以及相关的学科和专业起到支撑作用。在学科研究方向的设置和凝练过程中,需要严格注意两点:第一,学科研究方向是二级学科的分支,在属性上相当于三级学科,不能与教师的科研方向甚至具体的科研项目相混同;第二,一个基础学科组织的学科研究方向一般不超过两个,不能出现一个基础学科组织支撑某个二级学科的所有研究方向,或多个基础学科组织同时定位在某二级学科的同一个研究方向的不规范现象。

2.学科研究方向名称要规范,体现较大的外围空间

学科研究方向的定位一定要与国内外(至少是国内)的学科领域科技发展相适应。否则,将会失去在国内、国际学术领域的交流平台和发展空间,失去与产业科技发展和创新接轨、获取科研项目和经费支持的机会。同时,基础学科组织及其研究方向在名称上也应该相对规范,符合国家(或/和国际)相应学科目录或名称规范。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基础学科组织在方向定位上的科学性、学术性和规范性,使其具备可持续发展的空间和寿命。

3.基础学科组织要全面支撑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人才培养(www.xing528.com)

作为学科研究方向物质载体的基础学科组织应该首先服务于相关本科和研究生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形成对相关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全面支撑,否则将失去其设置和存在的必要性。第一,以教研室命名的基础学科组织应首先考虑对相关本科专业教学和人才培养的需要,同时承担并完成与本科人才培养相关的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及相关科研任务;第二,以研究室或工作室命名的基础学科组织在支撑本科专业的基础上,应侧重对硕士授权二级学科的支撑,承担学科建设、研究生教育和与学科研究方向相关的科研和社会服务工作;第三,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应尽可能使基础学科组织能够同时服务于本科和研究生专业(包括现有或拟建的硕士授权学科)的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工作。

4.在学科建设与研究生教育方面注重学科研究方向集群效应的培育

基础学科组织的规划和设立一定要符合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的规范要求,注重发挥基础学科组织及其研究方向的集群效应。首先,学科研究方向以及配套的基础学科组织在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学校学科专业建设和发展规划,一定要瞄准传媒、文化创意以及相关行业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重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培育和建设;其次,基础学科组织及其研究方向的确立必须纳入相应学位点(包括一级学科学位点和二级学科学位点)建设的范畴,几个相关联的学科研究方向和相应的基础学科组织的集合即形成相应学位点学科的基础架构和支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