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台湾地区高校学生在宣传展示与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台湾地区高校学生在宣传展示与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学生在台湾地区高校的日常运作、宣传展示以及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台湾地区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学校对外宣传均以教师和学生的优秀教学成果为主导,推介优秀校友的学习、工作和成长事迹;并与校友加强合作和联系,广泛利用校友资源。根据台湾地区部分高校考察的调研报告整理。

台湾地区高校学生在宣传展示与学术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分析以上台湾地区高校的人才培养情况,可以凝练出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一,学科建设的引领性和基础性功能渗透在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在学校的各种介质材料介绍、座谈交流中会深深地体会到,学科建设的理念已经渗透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内化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科建设与围绕人才培养的各类活动良好互动,不存在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相割裂的问题。不讲学科,但处处都体现着学科的引领作用和基础作用。淡化专业,更重视以平台形式体现的各类人才培养计划。在人才培养平台的建设中体现着学科交叉和渗透;在师资队伍建设中体现着研究方向的支撑性和知识结构的互补性。

第二,媒体融合的意识很强,应对市场需求变化的意识很强,以互联网思维创新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在以上三所高校的人才培养中提到最多的是媒体,研究生和本科生培养方案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关键词是数字化。从培养方案中可以看出,移动媒体是未来信息发布的主要形式,将平面图文、视频、音频、3D的相关技术引进教学体系,反映了充分适应大媒体环境变化的需要。基于这种趋势,整合相关专业及课程,培养具有创新思维、兼通各种制作和处理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才能适应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满足社会相关需求。各校的教学培养思路虽然未必成熟,但他们都在潜心思索,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促进培养方案中多媒体、跨媒体体系的建构,帮助学生完善知识结构,做到教学工程细致入微,从而彰明特色。例如,各高校注重配置不同专业、知识背景的教师,创立知识架构互补的教学环境;或是建立引导学生进行跨专业选课的教学体系等。

第三,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坚持学生为本、教学为重、实践先行的思想。所有高校皆强调人文素养,并将它作为自身人才教育的特色。而且课程安排上通常是文理兼修,并不强调学生的文科背景或理科背景。人文知识、管理能力、对市场规律的了解和把握能力、统计分析能力、基于某种技能的专业知识架构、数字信息的处理能力等是同等重要的各个方面。学生在台湾地区高校的日常运作、宣传展示以及学术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多个学校的宣传片中,学生是主角,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他们的发展及诉求等是学校关注的焦点,也成为各校及院系宣传片和宣传资料中的主题。台湾地区高校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极为重视,学校对外宣传均以教师和学生的优秀教学成果为主导,推介优秀校友学习、工作和成长事迹;并与校友加强合作和联系,广泛利用校友资源。

第四,人才培养目标以就业为基础,充分考虑人才本地化需求。就业意识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始终。2002年,台湾地区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纳入台湾地区发展的重点规划项目。创意文化产业,就是把传统与时尚结合起来,把文化做成生意。对于自然资源相对匮乏的台湾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小巧而精致,将它作为政策发展方向,是激活经济发展的一种巧思。各高校的人才培养规划无不围绕着这个主题和需求。台湾艺术大学提出“入学开始创业,就学就是就业,毕业仍然一家人”。(www.xing528.com)

第五,教育国际化视野开阔,推进速度加快,尤其是与大陆高校的合作不断加强。各大学将国际化人才作为自己的方向和目标。他们注意引进具有国外教育背景的教师,或是将教师派送到国外进修,以适应这种培养目标的需求;注意组织各种活动,带领学生出国开拓视野;尽力推动校际交流,大力度推进国际化办学。台湾艺术大学、世新大学、“中国文化大学”等都与多所国外高校成为“姊妹校”,在学生联合培养、学分互认以及短期培训交流等方面建立了多项合作。

第六,双师型合作机制更加密切了与行业、社会的合作,兼职教师实质性地发挥作用。大学教育的目标之一,是为学生提供接触不同学科知识的平台,以获得更加广阔的视野。当教学资源准备不充分时,聘请兼职教师扩大教学团队是一条捷径。台湾地区高校在这方面做了充足的工作,为学生提供了快速接近各种知识架构的机会。

【注释】

[1]此文撰写于2014年。根据台湾地区部分高校考察的调研报告整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