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回顾对师恩的难忘和珍贵

回顾对师恩的难忘和珍贵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韩莉最近一年多,偶尔会在吴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住院的消息。我觉得能够成为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每每和其他人提及吴老师,我都很自豪。彼时,吴老师一直对我充满信心,他每次的鼓励都能为我增加动力。吴老师每天都在盯着项目的进展,让我不敢有一丝懈怠。吴老师知识渊博,却没有一点架子。想到吴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一度觉得很惭愧,加上工作压力大,回校就更少了。

回顾对师恩的难忘和珍贵

韩 莉

(南京师范大学2013级人文地理学硕士)

最近一年多,偶尔会在吴老师的朋友圈看到他住院的消息。但我没想到他的病竟如此严重,最后传来了他去世的消息。那一刻,在南师大读研的一件件事像电影一样闪过脑海。

考研时我报考了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人文地理学专业并侥幸通过初试。我那时对南师大的老师不是特别了解,浏览了学校网站导师概览后,吴老师给我留下的印象最深刻。这位老师的履历很牛,而且从照片上看,他是一个很友好慈爱的人。就这样,我来到恩师门下。后来我才知道,在学术领域,老师是不折不扣的“大牛”。我觉得能够成为老师的学生是我的荣幸,每每和其他人提及吴老师,我都很自豪。

吴老师很重视学生的学习,我本科未毕业,他就把我拉进了团队,在项目里打下手。那时候,所有的同学都在忙着拍毕业照或者张罗毕业旅行,而我却在宿舍里整日研究画图的事。我的舍友一致认为,我的导师很严格,我以后会前途无量。但由于本科阶段没有积累太多做项目的经验,理论知识也学得不够扎实,我对研究生生活充满恐惧。彼时,吴老师一直对我充满信心,他每次的鼓励都能为我增加动力。一枝一叶总关情,一点一滴见初心。吴老师在学生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心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吴老师很关注学生的学业。“小韩,你的文章改得怎么样了?”“图改好了吗?发给我看一下。”吴老师每天都在盯着项目的进展,让我不敢有一丝懈怠。抱着要拼一拼的想法,研究生阶段我从未“放养”自己,每天都很忙碌,去哪里都会带电脑,这使我养成了良好的工作习惯。(www.xing528.com)

吴老师每次有新项目,都会带着我和玉红一起参加,这让我们有机会去领略牛人思考问题的角度和不同的想法。过去,我不知道别人做得有多好,理论层次有多高,通过参加项目,接触了其他院校的师兄师姐和老师、政府部门的工作人员以及领域内其他精英后,我深深觉察到了自己的渺小!也是从那时起,我开始明白一件事:要想在一个领域里扎根,一定要掌握最前沿的知识,了解牛人们的想法,这样才能进步得更快。这一点,直到今天依然深深地影响着我思考问题的方式。

吴老师知识渊博,却没有一点架子。和老师、师兄师姐们一起吃饭是我读研期间最幸福的事,每次聚餐都像一家人一样温馨。每次讨论完一个项目,老师都会带着整个师门去南师三楼聚餐畅聊。关于聚餐,有几件小事让我印象深刻。有一次我们点了清炒芦蒿这道菜,我吃进去嚼了嚼就吐出了芦蒿渣,老师看见了便打趣道:“这里面富含纤维素,能促进肠胃蠕动哦!”还有一次我们点了凉拌西红柿,那是我小时候经常吃的一道菜。老师见到了覆盖在上面的一层厚厚的白糖,告诉我们:“(吃多了)白糖很容易滋生螨虫,要少吃哦。”这可是我从来都没听说过的理论,饭后还特地用手机查证了一下,发现确有此事,后来我就再也没点过这道菜。老师总说食物是上天的恩赐,要我们珍惜食物,不要浪费。他还谈到了自己的婚姻观,认为两人一旦结婚,便有了契约,他提醒年轻人不要轻易结婚,要认真对待婚姻,不要浪费时光……这时候的吴老师像家长,我们认真地听着他讲解各种有趣的知识,听着他讲述自己的故事和想法,备感温暖和踏实。

2016年5月24日参加南京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第一排左起:叶超、汤茂林、杨山、陈爽、张小林、姚亦峰、吴启焰)

时光飞逝,研究生生活很快就结束了。毕业后,我没有在人文地理学领域精耕细作,而是选择了自己喜欢的培训领域。想到吴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我一度觉得很惭愧,加上工作压力大,回校就更少了。后来听同学讲老师去了西安交大,我偶尔看到老师朋友圈发的他参加各种国内国际会议的消息,知道老师很忙,一切安好。

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想回去再和老师聚一聚,聊聊最近的工作和生活。现在我开了自己的工作室,有了自己的公众号,迎来了创业后的第一波学生,也结了婚,当了妈妈,还养成了每天阅读学习的好习惯。感谢老师当年的严苛,感谢您的尽心尽责,感谢您对学生的关心和指导。您在我心中,永远是教研室里那个严肃又活泼的老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