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园区产业生态的关键优化方向

园区产业生态的关键优化方向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制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行业差别化龙头培育方案,并加以引导。要积极引导、塑造龙头企业在园区的大企业责任,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拓展,合适条件下积极进行项目并购和技术购买,形成园区技术研发的不断迭代。(二)企业加速器企业加速器在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发展良好的加速器,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园区输送优质的高成长企业和人才、技术以及即将产业化的产品。

园区产业生态的关键优化方向

(一)龙头企业

龙头企业在园区中占据重要地位,是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链关键环节以及行业信息的中心,具有其他企业无法替代的优势。该类企业的角色定位是:一是产业链的龙头,通过筛选合作伙伴,剔除低效率、低层次的配套企业,不断调整和优化产业资源在产业链各个环节的配置,从而调整和控制产业链的产能;二是创新的主导者,该类企业占有大量资源,创新能力强,其研发的新技术、新工艺,通过产业联动,被园区企业学习和模仿,进而提升整个园区的产业水平;三是知识的“守门人”,“由于核心企业在集群外部知识获取和知识基础方面的优势,使得核心企业成为产业集群内外部知识整合的中枢”[1],发挥着内外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四是品牌的代言人,该类企业是园区形象的代表,其凭借资金、技术、人才等优势,搭建起园区主导产业的品牌形象,引领园区企业共同打造区域品牌和商誉

园区龙头企业可以采取外部引进、内部培育等方式实现,需注意把握三个原则:一是科学选择龙头企业。综合分析企业规模、成长性(创新能力、渠道、品牌)、企业家、财政贡献及社会责任等诸多因素,科学确定龙头企业,培育一批符合产业发展导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自主品牌响、综合效益好、带动作用大的行业龙头企业。二是制定差别化培育方案。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制定符合区域产业发展的行业差别化龙头培育方案,并加以引导。三是进行梯度培育。建立科学的龙头企业培育和检测体系,以骨干龙头企业、优质高成长企业、后备企业等三个层次的培育梯队,形成“前有标兵、后有追兵,你追我赶”的产业发展氛围。

在支持龙头企业的方式上,坚持“一企一策”,综合分析市场变化、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等因素,通过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强强联合等方式,在技术创新、品牌培育、拓展市场、政府采购以及高端人才的引进、教育医疗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大力支持龙头企业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引导共建研发实验室或中试平台。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培养一批素质高、驾驭市场能力强的杰出企业家。

值得一提的是,世界一流的科技园区,在龙头企业的培育上要避免一家独大,要形成2~3家规模相当的龙头企业,便于园区形成良好的企业、技术和人才的竞争,也有利于园区的可持续发展。要积极引导、塑造龙头企业在园区的大企业责任,帮助中小企业开展研发、产业化和市场拓展,合适条件下积极进行项目并购和技术购买,形成园区技术研发的不断迭代。

(二)企业加速器

企业加速器在科技园区的发展中占据特殊的地位。发展良好的加速器,可以源源不断地为园区输送优质的高成长企业和人才、技术以及即将产业化的产品。企业加速器的服务对象是快速成长科技企业和孵化器毕业企业。这些企业所需的物理空间呈现一种跳跃式发展状态;企业需要一个集办公、研发、生产于一体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环境;需要更大量的资金支持研发成果转化,发展状态呈现“空间上搬家搬家再搬家,人员招聘招聘再招聘,资本和服务需求井喷”的特征。并且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其需求将会更加复杂和更个性化。科技企业加速器正是针对这些企业的个性化需求,提供相应的物理空间服务、配套设施服务和政策服务,帮助科技企业成长壮大。

企业加速器的运营模式分为公司型与公共事业型。在盈利上主要有租金、服务费和股权介入三种。我们认为,一流科技园区的加速器,可以将租金收入转为另外的模式,让加速器运营方、专业服务商、入驻企业三方参与,既让买卖双方接受,又能保持企业加速器的持续经营。具体模式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定价,由加速器运营方利用自身资源,直接为入驻企业提供专业服务,并收取一定报酬的定价方式。如对网络系统搭建、信息设备维护、网站制作、OA软件制作、在线培训等服务项目明确定价,由入驻企业支付。另一种是间接定价,主要针对专业服务商提供的服务,其价格由加速器运营方参与,中介机构与入驻企业相互商定。价格收益既可按劳取酬,也可采取技术入股、合伙等方式进行利益分配。采取上述两种方式,需要园区运营主体明确加速器的发展理念和运营模式,在盈利模型的设计、支持入驻企业的发展上有合理的预期和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唯盈利论,可以通过设定3到5年的运营指标来进行周期考核,代替常规的年度考核。

企业加速器最基本的服务,就是向入驻企业提供服务与设施,满足企业发展的空间需求,促进企业的成长。企业加速器提供的基础设施包括:方便的生产场地、实验室、会议室与常规办公设备等,同时配备招待、维修等专业服务人员,免费对企业进行设备操作培训与设备的日常维修;共享基础设施,如高速互联网络、通信设施、打印机、传真机、邮政票务、ATM机等商务服务设备,以及餐厅、日托中心、超市、文化与体育设施等生活休闲场所。协助客户处理日常的邮件和包裹,提供复印、扫描、传真等服务。(www.xing528.com)

当然,企业加速器还有非常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接入园区整体的服务体系,在技术研发、产品发布、业务交流、市场推广、科技金融以及政策申请等方面,提供“一揽子”服务。企业加速器占地面积不应小于科技园面积的4%,建筑面积不应小于1万平方米。同时,应配备设立孵化器。孵化器占地面积不应小于科技园面积的3%,建筑面积不应小于5000平方米。

(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应包括以下功能: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开发、试验、推广及产品设计、加工、检测等服务;研究、开发市场前景好的新技术、新产品,为推动中小企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其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与国内外高校、科研机构及大中型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研究开发能推动中小企业集群发展的共性技术和关键技术;对企业引进的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开发具有行业特点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产品;收集分析与行业相关的国内外技术和市场信息,研究行业发展动态,为企业的技术发展和产品开发等提供咨询和建议;组织和运用国内外的技术和智力资源,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技术咨询、交流与合作;整合区域内高校和社会资源,开展多方面、多层次的人才培训,培养各类高素质人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等。

一流的科技园区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要避免以下经常出现的问题:一是为园区内产业发展而提供的公益性、共享性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建设内容比较单一,平台的联动效应和辐射效应不高,没有充分发挥园区产业导向作用,不能充分满足园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需要。二是创新资源分散、产学研特色不明显。平台数量少、规模小、效率较低,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等科技资源结合程度不够,特别是与当地高校的工程技术中心、重点实验室等缺乏有效统筹及协同,呈现出行政条块分割式布局,导致产业技术创新资源分散。三是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共享程度不够。虽然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本工具,但在平台建设和管理过程中对信息化资源的整合和利用程度不够,存在重复建设现象,影响了共享程度和服务水平的提高。四是平台的建设和园区的发展步调不一致,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作用不够显著。虽然把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的建设作为提高园区孵化水平的主要手段,但却忽略了其与园区建设的协调发展,不能完全满足园区各类企业对技术创新资源的需要,对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向生态型、服务型转变的促进作用不明显。

(四)共享实验室

共享实验室的出现,为园区企业实现资源共享提供了一条新的路径,对于实验室及其设备的充分利用、降低中小企业的投入、加强企业研发人员的交流等都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流园区的共享实验室建设,要重点关注以下原则:一是市场化运作。市场化运作是实验室共享的关键。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国企、跨国公司是实验仪器、设备的“富矿”,要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首先就要按照市场规律让共享实验室参与经济活动,中小企业实际得到使用共享实验室的方便和低成本控制。二是园区运营方以及当地政府的大力推动。实验室运营初期的部分补贴支持、实验室使用规则及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实验室的定期评价机制、纠纷处理以及实验室专业设备型号、技术指标、产地和功能应用等信息册的制作和发放等工作,都需要园区运营方来主导完成。三是有实力的园区,可以根据主导产业的发展情况,组织建立独立于企业但为企业提供服务的开放式共享实验室。

在共享实验室的自建上,要结合园区的实际情况,把握好几个方面:一是设计理念,要在运营管理、基础设施、IT管理三个方面进行广义共享设计;二是融合园区与融合建筑,实验、交流、休息作为功能区块,都要跟园区景观和所在建筑的空间和色调设计融合到一起;三是围绕核心团队设计,避免实验室的单体使用导致效率低下,实验室设计要规划出小组会议单元、实验操作单元、人流行走路线、设备和家具布局等;四是开放与封闭的合理安排,主要根据产业类别和研究要求来统一协调,设计时可把个别封闭实验室连接到一个大的、共享的开放实验室,同时,封闭实验室可以借助隔音的玻璃幕墙来建造;五是实验室建设流程要严格按照项目研讨、布局规划、细节展开、施工工程设计、招标评审和工程施工六个步骤;六是实验室投入使用后的评价,要从使用效率、实验安全、设备使用以及社会反馈等四个方面来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