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孙刘联手扭转局势:重塑赤壁之战

孙刘联手扭转局势:重塑赤壁之战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孙权当时正拥兵柴桑观望形势,一看荆州的刘琮投降了曹操,便派鲁肃去见刘备,表达孙刘结盟共举大事之意。孙刘谈判中,曹操的信到了,阅信之后,东吴上下不安,许多大臣害怕实力强大的曹操,主张投降,孙权也没有战胜曹军的把握和良策,决心难下。不甘心投降的孙权,急忙召回周瑜共商国是。在诸葛亮、周瑜的启发下,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针对曹军的弱点,孙刘联军利用这有利时机发起了乌林火攻战。

孙刘联手扭转局势:重塑赤壁之战

官渡之战后,“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又经过多年的征战,基本上统一了北方。曹操雄才大略,“志在千里”,虽然到了暮年,仍然是“壮心不已”,并开始为统一全国做进一步的准备。曹操认为,当世只有刘备孙权可与之争雄,但二人军事实力都弱于曹操。因此,曹操信心十足,写信给江东的孙权时,还不忘骄傲地显示实力借以恐吓孙权,要在孙权的家门口一较高低:“孤近承帝命,奉词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今统雄兵百万,上将千员,欲与将军会猎于江夏……”

孙权当时正拥兵柴桑观望形势,一看荆州的刘琮投降了曹操,便派鲁肃去见刘备,表达孙刘结盟共举大事之意。诸葛亮便随鲁肃来到柴桑,舌战群儒,孙刘联合取得进展。孙刘谈判中,曹操的信到了,阅信之后,东吴上下不安,许多大臣害怕实力强大的曹操,主张投降,孙权也没有战胜曹军的把握和良策,决心难下。诸葛亮利用孙权顾虑的心理和好胜的性格,用激将法对孙权说:“如果你愿意以江东的人力、物力与曹操抗衡,那就早日同曹操绝交,以争夺天下;如果你认为自己没有这个力量,那就按兵卸甲,趁早降附曹操。如今你既想向曹操屈服,内心又犹豫不决,不想放弃独立,但形势已到了紧急关头,仍未做出决断,恐怕没几天,大祸就要临头了。我主刘备乃汉室后裔,是决不降曹的。你东吴是战是降,应早做决定才是。”诸葛亮的激将之法果然奏效,孙权听后大怒:“我不能拿着整个江东的土地和10万大军去受曹操的摆布,我的主意已经拿定了。”不甘心投降的孙权,急忙召回周瑜共商国是。周瑜是坚决的抗曹派,并向孙权分析了曹操用兵江南的诸多不利因素。在诸葛亮、周瑜的启发下,孙权下定决心联刘抗曹。

建安十三年冬季,曹操亲自统率大军自江陵顺流东下,与孙刘联军在赤壁相遇,初战即失败,只好退守到江北的乌林,对面赤壁段有孙刘联军驻守,两军隔岸对峙。曹操与诸葛亮、周瑜都是熟知兵法之人,为了探听双方虚实,做到战争中的知己知彼,两军斗智斗勇。经过周瑜、诸葛亮的分析,此时作战,对孙刘联军有利。正如周瑜、诸葛亮事先所分析,由于水土不服,驻守在乌林的曹操大军多生疾病;加上曹军为北方人,不习水战,又是远道而来,还没有进行休养生息;为了使北方兵士克服风浪颠簸、晕船呕吐现象,曹操下令将战船首尾相连,这样一来,颠簸问题是解决了,但一旦火起,如何逃生?针对曹军的弱点,孙刘联军利用这有利时机发起了乌林火攻战。谁来点燃这第一把火呢?为了取得曹操的信任,智勇双全的东吴老将黄盖与周瑜定下苦肉计,黄盖在致曹操的书信中诈称要降曹。曹操在反复细审了黄盖的降书后,认为是真,便放心地在约定之日等待黄盖带兵来降。(www.xing528.com)

在约定好的时间,黄盖在天不亮的时分调集十艘好船只,装满了干柴干草,灌上鱼油,用帷幕遮盖住,船上插着旌旗。又准备了几艘轻快小船,系在大船的后面。这时东南风刮得很紧,船到江心时,黄盖便举起火把为号,命令士兵齐声大喊:“黄盖来降!”这时,曹军将士纷纷出来观望。当船只接近曹军水寨时,黄盖命令各船同时点火,人员撤到小船上。顿时,火借风势,风助火威,来船如箭,直扑北船,泛起满天浓烟,大火直窜到岸上的营寨。刘备、周瑜一看火起,立即率精锐部队猛杀过来,在乌林与曹军展开了主力决战。曹军人马烧死溺死无数。周瑜以水军挡截企图逃走的曹军战船,然后溯江西上,继续追击曹操,一直追到江陵城下。曹操率主力部队从华容道逃奔到江陵。在逃跑过程中,曹军发生粮荒,兵士挨饿,加上疾病流行,死亡大半,这使得曹操部队损失惨重,再无力组织进攻,便决定结束灭吴的作战,令部下固守江汉平原,自己率部退回北方。

经过赤壁大战,孙权占有了荆州在长江以北的地区,并逐渐向南发展,江东政权更加巩固;刘备则凭着孙刘联盟,占领了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地区,并以此为根据地,取了西川;曹操的失败导致他失去了统一全国的大好时机。从此以后,三国鼎立的局面逐渐形成。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