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在临安见闻,与刘锜联手抵抗金军,取得胜利

朱熹在临安见闻,与刘锜联手抵抗金军,取得胜利

时间:2023-11-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朱松入京后不久,朱熹也来到了京城临安。朱松让朱熹来临安,当然不是让他来游山玩水的。在临安,还有一个人也给朱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为朱熹以后在建安的立足、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他得知,在国家危难之际有一批名将,英勇地率领军民奋起反击,取得了战争的初步胜利。紧接着,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在顺昌决战,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顺昌大捷”。

朱熹在临安见闻,与刘锜联手抵抗金军,取得胜利

绍兴七年(1137年),朱松在建安(今福建建瓯)城南找了一所房子,这个地方依山傍水,环境优美。于是,朱松搬离了郑安道家,迁进了新的居所。朱松还为新居取名为“环溪精舍”,可见他对这个居所有多么喜爱。

这一年朱熹八岁,他除了要在当地的学校上学聆听塾师的教诲外,回家后还要接受父亲的亲自辅导。这时,与他比较要好的同学有建阳(今福建建阳)人李从礼等人。此时的朱熹虽然年龄不大,但已经开始读《孝经》《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等书——这些书是那个时代的读书人的必读之书。

朱熹的天赋并不比其他人更高,相反,有时表现得还有些迟钝。但是,好学深思的习惯,以及坚忍、执着的性格,使他对那些枯燥乏味的书籍有着异乎常人的理解和兴趣。

读完《孝经》时,朱熹曾挥笔题下“不若是,非人也”六个大字。其意不言自明:如果不像《孝经》里讲的那样对待长辈,就不配为人。

读到《孟子》中令人感动的故事时,朱熹会掩卷沉思,表示从今以后一定会专心致志、锲而不舍、苦读不懈。读到《孟子》中“圣人与我同类者”一句时,他又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从“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意义上来体会“圣人与我同类”,从此以做圣人为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九月,朱松服丧已满三年,再次应召入京,担任秘书郎,负责管理图书收藏、校写等。秘书郎这个官职,是朱松政治生涯的顶点。他在京城先后任著作佐郎、度支员外郎兼史馆校勘、司勋郎官等职,最后以吏部员外郎结束了他的为官生涯。

在朱松入京后不久,朱熹也来到了京城临安(今浙江杭州)。在北宋钦宗靖康元年(1127年)的靖康之难中,盘踞北方的金人攻破北宋京城汴京,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两代皇帝,导致了北宋的灭亡。南宋朝廷当时把京城起名“临安”,有“临时安家”之意,应该还是想还都汴京的。但是,朱熹看到的临安却没有厉兵秣马、卧薪尝胆的样子,这里依然是歌舞升平、纸醉金迷的奢靡生活

首次的出门远行,令朱熹眼界大开,不仅饱览了沿途的江山美景,还亲身感受了都市的繁华奢靡。朱松让朱熹来临安,当然不是让他来游山玩水的。朱松带着朱熹拜刑部侍郎杨由义为师,继续学习儒学精要;又介绍他学习史学家司马光的《居家杂仪》。朱熹甚至还见到了当时为秘书少监的程颢程颐兄弟(这二人合称“二程”,河南洛阳人,他们的学说也被称为“洛学”。其后,朱熹正是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的学说),以及程颐的得意门生尹焞等,并亲手抄录了尹焞的著作《论语新解》。

在临安,还有一个人也给朱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人是朱松的内弟程复亨,号韩溪翁,朱熹称他为叔父。他经常会来拜访朱松,而且每次来就要喝酒,并且肯定会喝得大醉,不是引吭高歌就是高谈阔论。他那超然物外、放浪不羁、异于常人的状态,令朱熹颇感新奇。

事实上,南宋朝廷偏安于临安之后,金人亡宋之心一直不死,每到秋天就会向南进攻,南宋军队溃不成军。为了暂时缓解金人的进攻,身为宰相的秦桧,竟然全盘接受了丧权辱国的对金和议:

宋向金称臣;岁贡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并划定疆界,东以淮河中流为界,西以大散关(陕西宝鸡西南)为界,以南属宋,以北属金。

朝廷割地赔款、向金人称臣,令南宋举国上下气愤不已。朝中大臣朱松、胡珵、凌景夏、常明、范如圭等人联名上书,痛斥秦桧的卖国协议。秦桧恼羞成怒,于绍兴十年(1140年)将朱松贬出京师。朱松不愿赴任,由京官变成平民直接返乡。

返回建安之后,朱松一家人仍然居住在环溪精舍。朱松因为反对议和而罢官,回乡后名声大振,州县官吏以及当地名人纷纷前来拜访结交,往来频繁。这为朱熹以后在建安的立足、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朱松闲居之后,有了大把的时间。平时他除了读经之外,便开始系统地给儿子传授“二程”的学说。朱熹有时候也会去学校,但是大多数时间都留在家里跟随父亲学习儒家经典。

历史也是朱松的传授内容。一次,他给朱熹讲《后汉书·光武帝纪》,当到刘秀领导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昆阳之战(公元23年)时,朱熹若有所思地打断父亲的话问道:“刘秀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朱松联想到眼下的山河破碎,觉得有必要将历史的兴衰给儿子讲清楚。于是,朱松将战役的始末详细地讲解一番。父亲的讲述,触动了朱熹的心怀;追古抚今,令朱熹感叹不已。(www.xing528.com)

不久,国家形势又发生了巨大变化。正如朱松所极力反对的那样,还没等朝廷中那些投降派们从庆贺议和成功、暂时停止战争的陶醉中清醒过来的时候,善变无信的金人撕毁和约骗局,兵分四路,长驱南下,直逼临安。

消息传到朱松那里之后,他每天都忧心如焚,食不下咽。他在焦虑中煎熬地度过了一个多月,战事出现了转机。他得知,在国家危难之际有一批名将,英勇地率领军民奋起反击,取得了战争的初步胜利。

先是宋将刘锜指挥了历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城邑防御战争。在战前,刘锜凿沉船只,激励将士决心守城。同时,他广派斥候(侦察兵)察明金军动向,发动民众环城修筑土围,用以护城屯兵。并且,加固城池,增设障碍,准备迎战金军。经过三次激烈的战斗,击溃了金军的前锋部队。

紧接着,刘锜率全城军民与金兀术亲自率领的金军主力在顺昌决战,取得了振奋人心的“顺昌大捷”。刘锜出奇制胜,以五千精兵大破金兀术的十万人马。

后来,金兀术以十万大军驻扎于开封西南四十五里的朱仙镇,希图再次负隅顽抗。岳家军北上势如破竹,在距离朱仙镇四十五里的尉氏县驻营,作为制胜之地。

岳家军前哨的五百背嵬(亲随军)铁骑抵达朱仙镇,双方进行了一次激烈的交锋,金军全军崩溃。金兀术最后只剩下一条路,放弃开封府,渡河北遁。

朱松听到这些捷报,异常兴奋,高兴得两天两夜都没有睡觉。后来,他精心地将苏轼的《昆阳城赋》书写下来,挂在自己的书房里,一遍遍地反复吟诵;读到激动处,他的眼中饱含着热泪。见此情景,朱熹也受到了极大的感染。他跟随着父亲高声吟诵,激动不已。

然而,就当朱松一家人满怀着振兴宋室、收复河山的希望,并且与举国上下的百姓都沉浸在战争胜利的欢乐中时,一心与金求和的宋高宗、宰相秦桧却用十二道金字令牌把人们所有的希望都击得粉碎。

面对宋高宗的高压政策,岳飞无可奈何,不得不率领着即将取得胜利的军队撤离前线,班师还朝。当时,当地的百姓集体跪在岳飞的马前痛哭,苦苦哀求,想要挽留他。岳飞悲愤涕流,却也束手无策。

当然,这个令人气愤的消息很快也传到了身在建安的朱松那里。听到这个消息后,他的心中所有的希望陡然破灭。他痛不欲生,整天徘徊在建溪水边六神无主、颓然神伤。祝夫人看到丈夫当时的神情和模样,真怕他一时想不开跳到建溪水中去。

没过多久,朝中又传来一个噩耗,秦桧给岳飞罗织了许多罪名,最后竟然以“莫须有”(可能有的意思)的罪名杀害了为朝廷出生入死的岳飞父子。

朱松无法接受这个事实,也无法承受这个沉重的打击。朝中的投降派竟然如此猖狂,他们残忍地将朝中唯一有望收复河山的大将杀害了,那么,国家的未来还有什么希望呢?他口吐鲜血,倾身倒在了建溪水中,跌进了汹涌的波浪里,希望自己能够随着爱国将领和所有的希望而去。所幸的是当时附近正好有两个渔人正在捕鱼,他们把他从水中救了上来。

等朱松被送到家中后,祝氏被吓得手足无措、双泪直流,不知如何是好。而此时,朱熹却显得十分镇定,请来郎中给父亲诊治,并亲自为他抓药、煎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