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朱熹:教化都昌,治民兴教,使南康军大治

朱熹:教化都昌,治民兴教,使南康军大治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他在任三载,清正廉明,标本兼治,重农桑,抑豪强,薄赋税,救灾荒,兴教育,办书院,使南康军全区大治,连宋孝宗也不得不承认“朱熹政事,却有可观”。朱熹知南康军时,常去都昌考察民情,了解实况,重视都昌地理人文,关心都昌民众疾苦,对都昌文化教育影响巨大。

朱熹:教化都昌,治民兴教,使南康军大治

闵正国

朱熹(1130年—1200年),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年十八时登进士第,初授泉州同安主簿,后历任编修、知南康军、提举浙东茶盐公事、提点江西刑狱公事、秘阁修撰等。他在宋光宗时任江东转运副使,知漳州、潭州;在宋宁宗时为焕章阁待制兼侍讲。“庆元党禁”起,他被弹劾并降两官,于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忧愤病死。南宋理宗朝赠太师、谥号“文”,追封其为信国公,后改徽国公,从祀孔庙。

朱熹一生任外官五处,做京官仅四十多天,为官共计九年,其余时间致力于书院教育学术研究,注释儒家经典,著作宏富超千万字。他是我国古代继孔子之后又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学家,他的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和“集大成者”,对后世七百多年的封建社会影响极大。

同治版《都昌县志》载:“惟都昌僻在湖滨波涛之所冲,啮生齿薄而物产微。其人类多质朴而文彩不耀,至不能之诸邑齿然。”这所说的应是宋代之前都昌文化教育并不发达的情况,但自周敦颐、朱熹先后为南康知军以后,都昌则成为先贤“过化之地”。周子、朱子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恪尽职守,为民请命,教化为先,培养人才,德泽广被,文风延绵,影响深远。

陈嗣清在明代崇祯癸酉年(1633年)的《都昌县志》的序中说:“登著述之堂,搜理学之薮,而知士有宗盟;吊止水之魂,溯开辟之勋,而知人多正气。况为周朱过化之属邑,则流风善政具在。且宦游于斯者,又皆鸿儒硕彦。”

康烈在明代崇祯癸酉年(1633年)的《都昌县志》的序二中说:“且都邑为周朱过化之乡,文明翊运,代不乏人。邦域之中,莫不景而慕之。然景慕之不工若亲尝之为得也,则斯志为必不可缺。”(www.xing528.com)

徐孟深在清代康熙丙寅年(1686年)的《都昌县志》的序三中说:“犹幸际郡伯周文,宗以骊山之心,学接尼山之薪传,鹿洞讲席重开,俾濂溪、紫阳二夫之宗风,再振匡山之美、蠡水之灵,安见彭冯之学行、云住之著作,不有继武二陶之忠义、两江之节烈,不有嗣芳者乎?”

南康军始置于宋太平兴国七年(982年),辖星子(今庐山市)、都昌、建昌(含今永修、安义),军治在星子,在宋时属下等郡,土瘠民贫,物产不丰,直属江南东路。但其又居水陆要冲,地理位置重要,乃兵家必争之地,有“西江锁钥”之称。都昌为三县中之大县,人口也多,故大文豪苏轼有诗赞曰:“鄱阳湖上都昌县,灯火楼台一万家。”

南宋淳熙六年至淳熙八年(1179年—1181年),朱熹以秘书郎的身份知南康军。他本不想赴任,曾以身体欠佳、治政乏术为托词四上免状,但朝廷有意让他到穷地方吃苦历练。因朝廷不允,朱熹只得硬着头皮上任。他在任三载,清正廉明,标本兼治,重农桑,抑豪强,薄赋税,救灾荒,兴教育,办书院,使南康军全区大治,连宋孝宗也不得不承认“朱熹政事,却有可观”。其好友尤袤在《送朱晦庵南归》中赞扬道:“鼎新白鹿诸生学,筑就长虹万丈堤。待哺饥民偏恋德,老翁犹作小儿啼。”其弟子王阮在《送晦翁十首》中也总结说:“去年民食十分灾,一力先生尽救回。今日手攀辕下者,人人都自翳桑来”“移苗时节雨连天,白水青秧满大田。天欲先生归去后,故留遗爱在丰年”“忌口年来积渐除,君王方信是真儒。稍移全活一州手,再使江西十郡苏”。

朱熹知南康军时,常去都昌考察民情,了解实况,重视都昌地理人文,关心都昌民众疾苦,对都昌文化教育影响巨大。仅四川大学新编的《朱熹集》和清同治版的《都昌县志》就收录了朱熹任上所写的奏折、札子、公告、榜文、书信、记跋、诗歌等180多篇,其中的大部分都与都昌县的人和事有关,而直接为都昌写的也有20多篇。这些奏折、札子等的内容涉及刑狱、教化、减税、免役、生产、救灾、修堤、答问等诸多民生问题,也成就了他“见儒者之效”的名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