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尊师重教:黄灏,朱熹的弟子

尊师重教:黄灏,朱熹的弟子

时间:2023-09-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朱熹知南康军兴复白鹿洞书院时,黄灏入其门下,执弟子之礼,质疑问难,相交默契。朱熹过世之后,士子多有不敢前往吊唁者,而黄灏正谪贬乡居,却甘冒政治风险,不远千里呼号奔丧,极尽弟子之谊,并徘徊多日,不忍离去,是后世尊师重教的绝好楷模。《朱子语类》中,有黄灏所记关于丧服、理气、戒惧、阴阳方位的语录五条。朱熹也以黄灏为挚友,对其学养有很高评价。由此可见黄干对黄灏的学识、品德、政绩是十分敬佩的。

尊师重教:黄灏,朱熹的弟子

闵正国

黄灏(摄于白鹿洞朱子祠)

元代著名理学家、临川才子吴澄在元天历二年(1329年)所撰的都昌先贤祠记》中说:“秦汉而下,孔道之传不续。历千数百年,乃得宋河南程子、远承孟氏之绪。而道国元公周子实开端于其先。徽国公朱子又集成于其后。二子当熙宁、淳熙间,俱守南康郡,南康偏垒也,传道二大贤尝过化焉。都昌,南康属县也,畴昔仁风之所披拂,教雨之所沾濡,流芳遗润百世犹未泯。社而稷之,尸而祝之也。固宜考江丞相修学碑,周朱二子有专祠在县学。迩年废而莫举,讵非掌教靡人不以为意欤?天历己巳,教谕万钧用至惕然大歉,白主簿黄将士孚转达县丞何进义、其县尹李承务某佥议谐协遂营明伦堂之西翼室设二子位,匾:先贤祠。允谓知教之本者。乡贤旧亦无祠,若朱门四友:西坡黄氏(黄灏)、梅坡彭氏(彭蠡)、厚斋冯氏(冯椅)、昌谷曹氏(曹彦约),建祠于明伦堂之东翼室。强斋彭氏(彭方)深居,冯氏(冯椅之五子)暨古心江丞相配匾曰:乡贤祠。表章尊奉之。余靡不竦慕兴起,其于人心世教,岂小补哉。”这是吴澄应都昌之主簿、弟子黄孚之请所写的记文,弘扬了周、朱两人创建、发展理学的历史功绩,叙述了都昌“朱门四友”传播朱子学的积极贡献。自宋以来,“朱门四友”之名蜚声海内外。

“朱门四友”之首为黄灏,字商伯,又字景夷,号西坡,原籍都昌,后裔迁居星子(今庐山市)。黄灏是朱子及业门人,堪称“考亭后学”;而黄家则是理学世家,自宋末到明代,诗书传家,人才辈出,在地方上很有影响。

黄灏之父黄唐发,字尧叟,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进士,知永丰县(今属吉安),志书称他“勤慎爱民,情操如一”“廉正通达,均有政声”。

黄唐发长子黄吁,字俊伯,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进士,初授东阳丞,又迁开化令。

黄唐发次子黄颐,字观伯,南宋隆兴年间(1163年—1164年)举乡荐,累授鄱阳主簿,“学有本原,达不变塞”。

黄吁之子黄楷,进士出身,曾官太常博士

黄灏之子黄杭,太学生,官池州(今安徽贵池)法曹,曾为其父订正文集并约请黄干撰序。

入元以后,黄吁、黄灏之裔孙仍有名气。其中,黄资元入元后为江西儒学提举,后归星子建陪坡精舍,教书育人,自号“陪叟”,有《陪坡集》十卷;黄慥出掌白鹿洞书院,著有《素行集》三十卷。(www.xing528.com)

元末,黄灏之后裔有黄虞、黄异、黄典、黄舆、黄巽兄弟五人。五人一并登科,“一门五进士”,乡间传为美谈。黄异之子又有黄朋、黄珏等,均有文名传世。

黄灏是黄唐发第三子,自幼敏悟强记,“书史过目不忘”,“性行端饬”,少年就读于荆山精舍三年,后入临安(今杭州)太学。他于南宋隆兴元年(1163年)中进士,入隆兴府(今南昌)学教授,任内访贤礼士,训勉诸生,增创斋舍,学政太举。朱熹知南康军兴复白鹿洞书院时,黄灏入其门下,执弟子之礼,质疑问难,相交默契。以“不敢轻为人师”为问,朱子“以所知者语人可也”,改官江州德化县令,以“兴学校,崇教化为本”力学县学,修葺濂溪书堂,凡关于教化育人事,均孜孜不倦,鼎力促成。如同老师朱子一样,黄灏也是一位身体力行的教育家,后以政绩升为常州知州,提举浙西常平、信州(今上饶)知州,又以朝散大夫调任广西路转运判官,后因年老辞去广东提点刑狱一职。他死后获谥号“文简”(一说“文懿”),《宋史》卷四百三十有其传。黄灏被祭祀于都昌县乡贤祠和白鹿洞书院宗儒祠(后改入紫阳祠),今仍被列于白鹿洞书院朱子祠。他著有《西坡集》四十卷,黄干为其文集撰写序言。四川大学还将宋代胡寅撰、黄灏注的《叙古千文》汇入《全宋文》。

黄灏在知德化县时,恰逢岁遭饥馑,因赈灾有方,被地方上官举荐于朝。宋光宗赵淳即位后,黄灏升迁太常寺主簿和大府寺丞。上召对,他首以“天德刚健,绝声色嗜好之惑”为言,可见他是个敢说的人;他知常州时,当地大饥,人争相食,场景悲惨,上有旨停交夏税,他不待报行并停秋苗,受到弹劾,获罪被削职,移居筠州(今高安),可知他是个敢做之人。南宋绍熙五年(1194年),他迁居星子县,先后闲居十几年,或聚徒讲学,或“幅巾深衣”“若素隐者”,骑驴优游于匡庐、鄱湖之间。后来,“伪学之禁大开,朱子门生多有另投他师,唯恐躲避不及者,但黄灏不为所动”。朱熹过世之后,士子多有不敢前往吊唁者,而黄灏正谪贬乡居,却甘冒政治风险,不远千里呼号奔丧,极尽弟子之谊,并徘徊多日,不忍离去,是后世尊师重教的绝好楷模。

黄灏曾于南宋淳熙六年(1179年)在隆兴府学建周敦颐祠。他写信给朱熹,求朱熹述周氏学说的要义以启示后学,并记建祠之始末。朱子允其所请撰成《隆兴府学濂溪先生祠记》传世。次年,黄灏又刻朱子所著《语孟要义》一文于府学,朱子为之作《书语孟要义序后》一文。朱熹还应黄灏之约,为《黄氏家谱》作序一篇,赠题匾“亲义理”一块,后人加柱联“圣学千年统;家传三字符”以配。朱熹曾为黄灏之父黄唐发题写了墓志铭一篇,由此更见两人关系非比寻常。

黄灏治学专崇朱子,与士友讲论遇疑难时,“则持书求正于”朱子。《朱子语类》中,有黄灏所记关于丧服、理气、戒惧、阴阳方位的语录五条。朱熹也以黄灏为挚友,对其学养有很高评价。两人书信来往不断,论及理气、阳阳、已发、未发等性理论题。朱熹在信中还谈到许多有关白鹿洞书院建设和教学的情况。这是我们今天研究白鹿洞书院和朱子教育思想的重要资料,具有原始史料研究价值。

朱熹高足、女婿黄干在《西坡文集序》中说:“善者,先立其本,文词之未达而已矣。然本深省,未必茂,不务其本而未焉,是先未见其能工也。予始识西坡黄君,见其神清气勇,襟怀卓荦,而知其姿禀之异;见其从师学问,而恐不及,而知其趋向之正;见其临民多惠政,立朝多壮节,而知其事业之伟。岁适不侵,人相食,官吏畏首畏尾,束手坐视,君发廪蠲租,不待报,竟以得罪。伪禁方严,学者更名他师,至有师没不吊者。君谪居,不远千里哭泣奔赴。投闲十年,人不能堪,君泊如也。有本者如是。”序的最后说:“予始识君于康庐,今四十年矣。哲人其萎,而从遊诸老皆无在者。过君家,访其子,如见其人焉,其子池州法曹杭,出君文一编示余,俾序之。”由此可见黄干对黄灏的学识、品德、政绩是十分敬佩的。黄灏行状已列清同治《都昌县志》卷九《人物志·理学传》。

首提“朱门四友”的吴澄(1249年—1333年),字幼清、伯清,号一吾山人,元代江西崇仁(今划乐安)人,历官将仕郎、江西提学副使、国子监丞、司业、太中大夫、翰林学士,知制诰,同修国史,主编《英宗实录》。他是元代理学名家,与许衡齐名,当时有“北许南吴”之誉。他著有《吴文正公集》《草庐精语》等。

为《西坡集》作序的黄干(1152年—1221年),字直卿,号勉斋,福建闽县(今福建福州)人,从学朱熹于白鹿洞书院,熹以女妻之。朱熹病重后以所著之书授黄干,黄干成为朱熹道统的继承人。黄干以荫补官,历知新滏令、汉阳军守、知安庆府等,多有惠政于民,曾讲学于白鹿洞,后朝廷召其为大理寺丞,不拜,归里授徒课业以终,卒谥“文肃”,有《勉斋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