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多次铸接的应用及示例——以妇好墓出土卣M5∶765为例

多次铸接的应用及示例——以妇好墓出土卣M5∶765为例

时间:2023-07-1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提梁卣对铸接的应用最为繁复。以妇好墓出土的卣M5∶765为例,卣体两侧铸有半圆的耳,其上用类似铆接式的铸接方式加铸提梁。环耳里侧敷有泥料,浇注后除去,形成间隙,使提梁略能活动但不能与卣体分离。卣盖和附钮的铸接,和前述甑鋬的做法相同,断面结构见图6-62。图6-62卣的多次铸接 1.卣盖2.盖钮3.套环4.提梁5.卣体6.销钉7.提梁泥芯8.提梁范9.浇口图6-63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提梁模

多次铸接的应用及示例——以妇好墓出土卣M5∶765为例

提梁卣对铸接的应用最为繁复。以妇好墓出土的卣M5∶765为例(图6-61),卣体两侧铸有半圆的耳,其上用类似铆接式的铸接方式加铸提梁。环耳里侧敷有泥料,浇注后除去,形成间隙,使提梁略能活动但不能与卣体分离。卣盖和附钮的铸接,和前述甑鋬的做法相同,断面结构见图6-62。盖和钮之间的套环是预先铸就,在铸接钮和盖前放入,套环两端的圆孔中又穿以先铸的半圆形铜环,在浇注提梁时和梁铸接[26]

图6-61 妇好墓出土的提梁卣(M5∶765)

(引自《中国青铜器全集·商2》,图版一一四)

巴纳认为商晚期不带范线的绹索形提梁可能是用“失绳法”制成的,即直接用绳索制模,在绳索模型外包以不分块的整体陶范,焙烧时,绳索燃烧成灰,不需脱模即可获得无分型面的整体型腔。但是在耳环处分范,使灰烬可以吹尽。谭德睿考察了上海博物馆所藏戈鸮卣,认为是采用这种方法制作的,提梁仅在耳环内侧有范线,提梁外部无范线,而在耳与提梁的连接处有细线捆扎的痕迹[27]。我们考察的殷墟青铜器中,仅在M160出土的方形器两端的绹索耳环处发现了绳索捆扎的痕迹,但是大部分的绹索形提梁上仍可见清晰的范线。孝民屯出土的绹索形提梁模(图6-63)以及提梁范表明,有一些绹索形的提梁可能仍旧是按照传统的方式做出的。(www.xing528.com)

图6-62 卣的多次铸接

(引自华觉明《中国古代金属技术》第140页,图4-79)
1.卣盖 2.盖钮 3.套环 4.提梁 5.卣体 6.销钉 7.提梁泥芯 8.提梁范 9.浇口

图6-63 孝民屯铸铜遗址出土提梁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