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先富论与均富论之争:比较与分析

先富论与均富论之争:比较与分析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先富论”认为,打破旧体制的关键,仍然应遵循“让少数人先富裕”起来的原有方针政策。主张“先富论”的人还有可能认为,为了求得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暂时地牺牲“公平”,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更具体地说,就会形成侧重于“效率”的“先富论”与侧重于“公平”的“均富论”之争。 “先富论”认为“均富论”的主张将挫伤有经济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并会有回复到计划经济旧体制中去的潜在可能。

先富论与均富论之争:比较与分析

   由于改革中期面临上述日益严重的问题,在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问题上,在社会各阶层人士中,产生不同的意见分歧。在90年代末以后,上述问题与矛盾日益激化,出现了不同意见、对策与观念上的对峙。

   “先富论”认为,打破旧体制的关键,仍然应遵循“让少数人先富裕”起来的原有方针政策。他们认为,现代化的本质,是激活社会成员在经济上的自主性与追求利益的主动性。现代化所需要的经济效率的提高,又必须以收入差距的扩大与打破平均主义式的资源配置模式作为前提。他们认为,正是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率,才能在总体上实现社会财富的巨大增长,这种国民财富的增长,才是实现社会各阶层共同富裕的基础。在经济政策上,“先富论”者一般倾向于主张加速市场化的进程,以“快刀斩乱麻”的方式实现,“政企分离”并解决产权私有化。主张“先富论”的人还有可能认为,为了求得经济效率与经济发展,暂时地牺牲“公平”,从长远来说,是一种值得付出的代价。他们中的一部分人将构成改革中期新的经济激进派。

   相反,“均富论”虽然并不主张重新回到旧的计划体制中去,但这种观点认为,虽然“先富论”在改革早期有其必要性与合理性,但在中国业已存在相对的“贫富两极化”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无论从政治安定还是从社会主义所要求的公平原则而言,都必须进行新的政策性的调整,即运用国家的宏观调控力量,通过税收与建立社会经济法规,如社会保障制度等,来限制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他们构成改革中期的经济稳健派。

   必须指出的是,在后发展国家现代化过程中,在“效率”与“公平”这两个目标之间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与张力。发展中国家的决策者不得不在两者之间进行艰难而有时是痛苦的困难抉择:有的为了“效率”与增长速度而宁愿牺牲“公平”,有的则相反。中国改革进入发展中期以后,这两个目标之间的矛盾将远比改革早期更为突出,并由此引起目标选择上的分歧,乃至政治理念上的分裂与冲突。更具体地说,就会形成侧重于“效率”的“先富论”与侧重于“公平”的“均富论”之争。(www.xing528.com)

   “先富论”认为“均富论”的主张将挫伤有经济能力的社会成员的积极性,并会有回复到计划经济旧体制中去的潜在可能。“均富论”,则认为,在“贫富两极化”已经成为国经济

  生活中的既成事实的情况下“先富论”主张让“少数人”与 “少数地区” (主要指沿海发达地区和特区)继续“先发达起来”,并不在逻辑上必然导致社会的共同富裕的结果。相反,国家继续放任“贫富两极化”,只能使业已坐大的社会问题更为严重,以致一旦错过一定的时机,将会使问题积重难返。其结果将会导致贫困阶层与地区与富裕阶层与地区之间的对立,这种情况必将引起政治上的不稳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