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清代葫芦形陶瓷器:康雍乾三朝创新与鼎盛

中国清代葫芦形陶瓷器:康雍乾三朝创新与鼎盛

时间:2023-07-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葫芦形瓷器除延续明代“上圆下方”葫芦器外,还新创制了三节葫芦形瓶、三孔联体葫芦形瓶。葫芦形瓷器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釉色品种,其生产量之大、品种之丰富,远远超过前朝,此时,葫芦形瓷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阶段。

中国清代葫芦形陶瓷器:康雍乾三朝创新与鼎盛

一、清代葫芦形陶瓷器

清代景德镇制瓷业在明代的基础上,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昔日景德镇只有三百座窑,而现在窑数已达到三千座。……到了夜晚,它好像是被火焰包围的一座巨城,也像一座有许多烟囱的大火炉”。这一时期清政府直接派陶官臧应选、郎廷极、年希尧、唐英监理陶政,分别监烧了著名的“臧窑”、“郎窑”、“年窑”和“唐窑”,这些官窑完全可以按着帝王的思想生产其喜好的瓷器,为葫芦形瓷的发展和繁盛奠定了基础。

清代前期的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达到了我国制瓷工艺的历史高峰。凡是明代已有的工艺和品种,大多都有所提高或创新,此时又创制了很多新的彩釉品种,如粉彩、珐琅彩、釉下三彩、墨彩、乌金釉、天蓝釉、珊瑚红、松绿釉以及胭脂红釉等。雍正、乾隆时的仿古之作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代纹饰除继承了晚明“福”、“寿”、“寿山福海”、“百鹿”、“百鹤”、“云里百蝠”等,还增添了“寿”字、“云蝠衔寿字”、“双龙戏团寿”、“云蝠”、“瓜瓞绵绵”等。清代的纹饰题材可以说进入了全面发展的阶段,吉祥图案广为流行,“图必有意,意必吉祥”已成为清代陶瓷装饰中的一个明显特性。瓷器的类别和品种都比明代有所增加,其中包括有日常用具、仿古礼器、文具、娱乐用品、玩赏品及陈设品等。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葫芦形瓷器除延续明代“上圆下方”葫芦器外,还新创制了三节葫芦形瓶、三孔联体葫芦形瓶。器物高度从5厘米到70厘米不等。其中首次出现了70厘米高的大器,纹饰有动物植物和人物,纹饰之多,可谓林林总总,变化万千。乾隆时期的“瓜瓞绵绵”纹饰最有特色。葫芦形瓷器几乎囊括了当时所有的釉色品种,其生产量之大、品种之丰富,远远超过前朝,此时,葫芦形瓷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阶段。

康熙葫芦形瓷器:

器呈葫芦状(图12-1),直口略高于明代一般葫芦形瓶,瓶口有细长颈(图12-2)、撇口(图12-3),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1]一书中指出:“康熙葫芦形瓷器上下圆腹较明代变高,新出现了三节葫芦形瓶(图12-4),器型新颖,前所未见,此造型受当时外销瓷影响,青花和五彩较多。”宫廷藏康熙葫芦形瓷器有:青花松鼠葡萄纹葫芦形瓶、青花洞石花卉纹葫芦形瓶、青花云头纹葫芦形瓶、青花云龙纹葫芦形瓶、青花开光八仙图葫芦形瓶、青花开光博古图葫芦形瓶、青花缠枝纹葫芦形瓶、青花佛手竹纹葫芦形瓶、青花云凤蕉叶纹葫芦形瓶、仿宣德款青花勾莲纹葫芦形瓶、仿成化款青花缠枝莲纹葫芦形瓶、青花釉里红黄地缠枝花纹葫芦形瓶、冬青釉青花加紫三果纹葫芦形瓶、釉里红三果纹葫芦形瓶、仿宣德款釉里红山水图葫芦形瓶、五彩灵芝暗花纹葫芦形瓶、五彩缠枝莲云肩花蝶寿字葫芦形瓶、仿成化款五彩鹤寿字葫芦形瓶、仿成化五彩璎珞寿字葫芦形瓶、郎窑红葫芦形瓶、洒蓝釉葫芦形瓶、土定窑墨彩山水图葫芦形瓶、仿宣德款霁红葫芦形瓶和矾红彩绶带耳葫芦形瓶(图12-5)。

img104

图12-1

img105

图12-2

img106

图12-3

img107

图12-4

img108

图12-5

兹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清康熙葫芦形瓶介绍于下:

1. 清康熙青花绶带耳扁腹葫芦形瓶

高25.7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长6.7厘米、宽8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上腹较小,呈橄榄形;细长腰,下腹扁圆,颈与下腹的肩部连以双带形柄,方足。釉色青白,青花浓艳,上腹中间与下腹的周边饰卷草纹,下腹两面绘轮花纹。该瓶从青花色调、造型到花纹均仿宣德时的器物。

2. 清康熙青花缠枝纹葫芦形瓶

高19.5厘米,口径2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长颈,上腹下垂,下腹肩宽,下收,扁圆。通体绘白地青花缠枝纹。青花呈深蓝色,蓝白对比分明。

3. 清康熙青花花卉纹葫芦形瓶

高13.5厘米,口径2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长颈,上腹下垂,下腹长圆。通体绘青花洞石花卉纹。白釉光润,青花发色淡雅。

4. 清康熙青花缠枝纹葫芦形瓶

高13.8厘米,口径1.8厘米,足径12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撇,长颈,上腹下垂,下腹肩宽,近底内收。通体绘青花缠枝花。

5. 清康熙仿宣德款青花勾莲纹葫芦形瓶

高20.3厘米,口径2.8厘米。

口微撇,长颈,圈足,上腹小而下垂,下腹肩部较宽,近底部略收。短腰,青花为饰,色调灰蓝,绘勾莲纹。

6. 清康熙青花云龙纹葫芦形瓶

高18.3厘米,口径2.6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上腹小而下垂,下腹圆而饱满。通体绘青花纹饰。上腹绘蕉叶和云纹,下腹绘赶珠龙纹。龙气势不凡,威猛强悍。

7. 清康熙青花缠枝莲纹葫芦形瓶

高17.5厘米,口径3.3厘米。

瓶呈葫芦形,撇口,长颈,上腹下垂,下腹圆鼓饱满。通体绘青花缠枝莲纹,白釉光洁莹润,青花色浓。

8. 清康熙青花开光八仙图葫芦形瓶

高18.8厘米,口径2.5厘米。

瓶呈葫芦形,长颈,上腹小而下垂,下腹圆而饱满。通体绘青花,上腹绘花卉,下腹绘八仙人物。青花淡雅,人物飘逸。

9. 清康熙青花松鼠葡萄纹葫芦形瓶(图12-6)

img109

图12-6

高12.4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5.2厘米。

瓶呈葫芦形,直口,短腰,上腹长圆,下腹扁圆,浅圈足。通体青花绘松鼠衔葡萄。外底青花双圈内书“大清康熙年制”六字楷书款。此瓶造型秀美,青花淡雅,构图疏朗,画工技艺高超,有别清初古拙之风。

10. 清康熙青花釉里红黄地缠枝花纹葫芦形瓶

高30厘米,口径6厘米。

短颈,上腹微长圆,粗腰,下腹扁圆。在黄地上绘青花釉里红缠枝花,口颈及腰部各有两周如意纹带,近足为蕉叶纹。此器造型敦厚饱满,用红、黄、蓝色绘画,非常别致。该色彩搭配很罕见。

11. 清康熙仿成化款青花海水釉里红鱼纹小葫芦形瓶

高7厘米,口径1厘米,足径2.5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短颈,束腰,上腹长圆,下腹扁圆,平底,微内凹。通体用青花釉里红做装饰。青花绘海水,色彩很淡,仿成化青花色调。釉里红绘鱼纹。上腹肩部横书“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底足涩胎无釉。器物十分小巧。

12. 清康熙青花酱釉葫芦形瓶(图12-7)

img110

图12-7

2005年福建省福州市平潭县屿头乡北侧碗礁1号沉船遗址出水。

高18.5厘米、口径2.3厘米、足径4.4厘米。

瓶呈双葫芦形,颈部呈葫芦形,侈口,长直颈,下腹部葫芦形,矮圈足。口、颈部为青花。口沿施酱釉,沿下为三角形锦地边饰,之下依次是蕉叶纹、覆莲纹、锦地荷花三开光、菱格锦地朵花六开光边饰;腹、足部施酱釉,上腹有一道冰裂纹宽弦纹。胎质坚硬、致密,胎色洁白、纯净。釉色透明、莹润。青花呈色明艳。为康熙中期江西景德镇民窑烧造。

13、清康熙冬青釉青花加紫三果纹葫芦形瓶

高16.5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5厘米。

瓶呈葫芦形,短颈,束腰,上腹长圆,下腹扁圆,浅圈足。足墙无釉。在冬青釉上用青花加紫做装饰,绘三果纹。

14. 清康熙五彩缠枝莲“寿”字葫芦形瓶(图12-8)

img111

图12-8

高42.2厘米,口径7.7厘米,足径10.3厘米。

瓶呈葫芦形,撇口、长颈、束腰、圈足。五彩为饰。上腹绘缠枝菊,下腹绘倒垂如意云头纹,其内绘花蝶纹,其下有四组花、磬和宝珠组成的璎珞纹,间隔成团“寿”字。另外口部、腰际及近足绘如意、卷云和蕉叶纹。此器用红、黄、蓝、绿等设色,色彩鲜艳,线条流畅,是一件精美的作品。

15. 清康熙五彩“寿”字璎珞纹葫芦形瓶(图12-9)

img112

图12-9

高19.5厘米,口径3.3厘米,足径5.5厘米。

瓶呈葫芦形,直口、长颈、束腰、卧足。五彩为饰。口边绘回纹,颈饰璎珞纹,上腹有篆书“寿”字,下腹肩部绘梅花、卷云和云头纹,腹部画璎珞纹。外底刻“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款。

16. 清康熙五彩灵芝暗花纹葫芦形瓶

高9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3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短颈,束腰,上腹长圆,下腹溜肩圆鼓,平底,微内凹。器身施白釉,并有暗划花叶纹,其上用五彩描绘花纹:上腹肩部为蕉叶纹,腰部有两只蝴蝶,下腹绘五朵灵芝纹。用红、绿、紫、黄、黑等设色。底涩胎无釉,并贴“养心殿”黄签。器物玲珑可爱,是把玩之物。

17. 清康熙五彩缠枝莲纹葫芦形瓶(图12-10)

img113

图12-10

高42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13.4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长颈,圈足。五彩为饰。上腹绘缠枝莲,下腹肩饰云纹,下边有“卍”、“寿”字及八宝纹,腰部绘龟背锦纹,颈饰蕉叶纹,双腹近底为变形莲瓣纹。此器色彩鲜明,纹饰图案对称规整,造型大方丰满。

18. 清康熙五彩团鹤“寿”字葫芦形瓶(图12-11)

高42厘米,口径7.6厘米,足径13.4厘米。

img114

图12-11

瓶呈葫芦形,直口,束腰,圈足。外壁通体绘暗花五彩装饰。口部绘团花纹一周,颈绘四团寿字及卍字,上下腹均绘倒垂如意纹,内绘花卉,如意纹下有四团鹤,腰部锦地开光内绘杂宝纹,近足绘朵花锦纹一周。上下腹均暗刻云龙纹。此瓶造型和纹饰寓意“吉祥长寿”。

19. 清康熙仿明宣德款霁红葫芦形瓶

高12.3厘米,口径1.8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短颈,上腹微下垂、粗腰、下腹扁圆。通体施霁红釉,色调暗沉,器物厚重。

20. 清康熙黄釉暗云龙纹三节葫芦形瓶

高49.6厘米,口径5.7厘米, 足径14.2厘米 。

瓶呈葫芦形,撇口,长颈,呈三节葫芦形、圈足,上腹扁圆,下腹长圆饱满。通体施黄釉,釉厚而发亮,周身饰暗刻云龙纹。为该时期新创器型。

21. 清康熙洒蓝釉葫芦形小瓶

高21厘米,口径4.8厘米,足径5.7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束腰,上腹下垂,下腹扁圆,浅圈足。通体施洒蓝釉。足墙无釉。

清雍正葫芦形瓷器:

这时期仿明代的上圆下方葫芦形瓶仍然生产,但器物矮小,方圈足,下腹矮扁,不同于明代的同类器型(图12-12)。清雍正时期三节葫芦形瓷瓶少见。此时新创的三孔三联体葫芦形瓶(图12-13),后来成为一种传统的器型。另外还新出现了“福寿”瓶(图12-14),即颈、肩及腹有对称弯曲的飘带相连,器身为葫芦形,器型雅丽规整;另外还有葫芦形温壶(图12-15)和瓜棱葫芦形瓶(图12-16)等。雍正时期的葫芦形瓶,口有直口、撇口等(图12-17),颈有短颈和稍长颈之分。雍正葫芦形瓷器有:冬青釉青花勾莲纹葫芦形瓶、仿宣德款青花缠枝纹葫芦形瓶(图12-18)、青花加紫五鱼海水纹葫芦形瓶、斗彩松鼠葡萄纹葫芦形瓶、仿嘉靖款斗彩缠枝莲纹四方葫芦形瓶、斗彩人物葫芦形瓶、墨彩梅竹纹葫芦形瓶、仿哥釉葫芦形瓶、白釉葫芦形瓶、茶叶末釉葫芦形瓶、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形瓶、白釉暗花云龙纹葫芦形瓶、仿官天圆地方葫芦形瓶、粉青釉天圆地方如意耳葫芦形瓶和仿汝如意耳葫芦形瓶等,器底均有青花篆书款。

img115

图12-12

img116

图12-13

img117

图12-14

img118

图12-15

img119

图12-16

img120

图12-17

img121

图12-18

兹将有代表性的北京故宫博物院藏雍正葫芦瓶介绍于下:

1. 清雍正青花勾莲纹葫芦形瓶(图12-19)

img122

图12-19

高11厘米,口径1.5厘米,足径4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圆口,长颈,双腹之间无腰,堆在一起,很罕见。圈足。足内青花双圈内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楷书款。通体青花勾莲纹,纹饰繁密,线条纤细。

2. 清雍正青花加紫五鱼海水纹葫芦形瓶

高11.4厘米,口径2.5厘米 。

瓶呈葫芦形,圆口,圈足,短颈,上腹长圆,下腹扁圆。通体青花红彩纹饰。青花绘海水波浪纹,红彩绘鲤鱼纹。

3. 清雍正影青龙戏珠纹葫芦形瓶(图12-20)

img123

图12-20

高18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厘米。

瓶呈葫芦形,圆口,长颈,上腹下垂,下腹丰满圆鼓。圈足,通体在白釉上绘影青龙戏珠纹,线条纤细,色调淡雅。

4. 清雍正仿明嘉靖款斗彩缠枝莲纹四方葫芦形瓶

高7厘米,口径0.8厘米。

瓶呈四方体葫芦形,方口,方足。斗彩为饰,双腹绘缠枝花,用绿、红、黄、蓝等设色,淡雅柔美,造型特殊。

5. 清雍正白釉葫芦形小瓶(图12-21)

img124

图12-21

高12.6厘米,口径2.8厘米。

瓶呈葫芦形,短颈,镶铜口,上腹微长,束腰,下腹扁圆,卧足。通体施白釉,滋润光滑。

6. 清雍正青地白花葫芦形瓶(图12-22)

高17厘米,口径2厘米,足径7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圆口,上腹溜肩圆鼓,束腰,下腹扁圆,平底,涩胎无釉。通体蓝地白花纹饰。

img125

图12-22

7. 清雍正仿哥釉葫芦形瓶

高9厘米,口径1.7厘米。

撇口,上腹下垂,束腰,下腹圆鼓,圈足。通体施黄褐釉,有网状开片,仿宋代哥窑,器物小巧玲珑。

8. 清雍正茶叶末釉绶带耳葫芦形瓶

高26.2厘米,口径2.8厘米。

瓶呈葫芦形,直口,长颈,上腹呈橄榄形,细腰,下腹圆鼓,圈足。双腹之间有曲柄相连,通体施茶叶末釉,釉色深浅不一。

9. 清雍正仿官天圆地方葫芦形瓶

高30.5厘米,口径6厘米,足径16.5厘米。

瓶呈上圆下方葫芦形,圆口,溜肩,束腰,平底,外底有“大清雍正年制”青花六字楷书款。上腹圆鼓,下腹呈四方体。通体施青釉,仿宋代官窑釉色,釉厚不平。

清乾隆葫芦形瓷器:

耿宝昌先生在《明清瓷器鉴定》[2]一书中指出:“乾隆葫芦形瓷器器型多样(图12-23)。器有大中小等类,大型器中腰有箍形装饰,见有青花、粉彩和窑变;中型的有蒂形盖,有冬青釉、蓝釉描金;小件精巧。有的连通一体(图12-24),有三个口流,小口中腰紧收,三连弧式圈足,造型秀美,修胎自然。大型者,见有绘葫芦的青花器、粉彩器及窑变器;中型者,有冬青釉和蓝釉描金器;小型者,有仿汝、仿官、天蓝、粉青、茶叶末及彩釉描金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乾隆葫芦形瓶有:青花子孙万代纹葫芦形瓶、青花缠枝莲云鹤纹葫芦形瓶、青花螭纹绶带耳葫芦形瓶、青花蟠螭团寿葫芦形瓶、青花万代葫芦蝙蝠活环葫芦形瓶、青花缠枝莲寿字葫芦形瓶、青花蝙蝠纹葫芦形瓶、青花八仙双耳撇口葫芦形瓶、青花夔凤穿花绶带耳葫芦形瓶、青花团花纹葫芦形瓶、青花暗八仙纹葫芦形瓶、青花釉里红蝙蝠纹葫芦形瓶、釉里红云龙纹葫芦形瓶、釉里红蝙蝠纹葫芦形瓶、釉里红团蟠螭灵芝纹葫芦形瓶、斗彩龙凤缠枝莲纹葫芦形瓶、斗彩龙凤牡丹纹葫芦形瓶、斗彩勾莲寿字葫芦形瓶、斗彩大吉葫芦形瓶、粉彩包袱式葫芦形瓶、粉彩子孙万代大吉葫芦形瓶、酱色地开光粉彩山水花卉纹葫芦形瓶、黄地粉彩子孙万代纹葫芦形瓶、松石绿地粉彩红蝠葫芦式三孔葫芦形瓶、绿地粉彩折枝花卉纹葫芦形瓶、紫地粉彩勾莲如意耳葫芦形瓶、粉彩百花纹葫芦形瓶、珐琅彩黄地开光洋人山水绶带耳葫芦形瓶、金彩开光山水人物图葫芦形瓶、红绿彩云蝠纹葫芦形瓶、哥釉葫芦形瓶、哥釉葫芦形小瓶、黄哥釉葫芦形瓶、哥釉三孔葫芦形小瓶、仿汝葫芦形瓶、龙泉窑葫芦形瓶、东青釉葫芦形瓶、东青釉暗花云蝠纹葫芦形瓶、东青釉印花云螭纹葫芦形瓶、青釉刻竹纹葫芦形瓶、东青釉带盖葫芦形瓶、粉青釉葫芦形瓶、天蓝釉三节葫芦形瓶、豆青釉葫芦形瓶、窑变活环葫芦形瓶、乾隆茶叶末釉葫芦形小瓶、鳝鱼黄釉绶带耳葫芦形瓶、白釉葫芦形小瓶、白釉黑花葫芦形瓶、绿釉葫芦形瓶、孔雀绿釉葫芦形瓶、霁蓝釉描金蝙蝠纹葫芦形瓶、茶叶末釉描金蝙蝠绶带耳葫芦形瓶、茶叶末釉葫芦形小瓶、胭脂红釉三孔葫芦形瓶、厂官釉绶带耳葫芦形瓶、铁锈花釉葫芦形瓶、潮州窑狮耳葫芦形瓶和宜兴凸花葫芦形瓶。其纹饰以“瓜瓞绵绵”、“福寿万代”为主。

img126

图12-23

img127

图12-24(www.xing528.com)

兹将北京故宫博物院有代表性的乾隆葫芦瓶介绍于下:

1. 清乾隆青花八仙过海图葫芦形瓶(图12-25)

img128

图12-25

高20.5厘米,口径2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细长颈,上腹下垂,下腹扁圆而丰满。通体绘青花八仙图,釉色洁白。

2. 清乾隆青花蝙蝠纹葫芦形瓶(图12-26)

img129

图12-26

高20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15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短颈,上腹圆鼓,下腹肩略宽,近底微收。通体绘青花蝙蝠和葫芦藤纹。寓意福禄万代。白釉洁白细腻,青花浓艳。

3. 清乾隆青花团花纹葫芦形瓶

高9.5厘米,口径1.5厘米。

瓶呈葫芦形,上腹长圆,下腹圆鼓。通体绘青花团花纹。白釉洁白,青花色泽较深。

4. 清乾隆青花粉彩福禄万代纹活环葫芦形瓶(图12-27)

img130

图12-27

高73厘米,口径8.9厘米,足径22.5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撇口,束腰处有一仿漆釉活环,圈足。通体青花绘缠枝葫芦,数只蝙蝠穿梭其间。外底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构思奇巧,中腰用褐色活环装饰,改变了单调的造型,体现了高超技艺。其纹饰繁而不乱,寓意“福禄万代”。

5.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红蝠三孔连体葫芦形瓶(图12-28)

img131

图12-28

高33厘米,口径2.1厘米,足径7厘米。

瓶为三连葫芦形瓶,口微撇,短颈,上腹椭圆,下腹扁圆,浅圈足。瓶内施松石绿釉,描金口,瓶外通体粉彩纹饰,外口沿下一周如意纹,瓶体绘金彩红蝠葫芦纹。外底松石绿地上有金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造型奇特,纹饰精美。

6. 清乾隆粉彩镂空花卉纹葫芦形转心瓶(图12-29)

img132

图12-29

高36.5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9厘米。

瓶呈葫芦形,腰部凸出一周花瓣形边,底部承一花口盘形座,内装套瓶,可旋转。瓶内施松石绿釉。口沿施一周金彩,其下绘变形如意纹,上腹满绘粉彩花卉,红蝠为地,并有四个圆形开光,内绘蓝地描金“蝠”、“寿”字。下腹绘缠枝花,亦有四面镂空开光,内瓶隐约可见。承盘分别饰有如意、蕉叶、回纹。此瓶造型新颖奇特,技艺高超精湛。

7. 清乾隆粉彩紫地勾莲纹如意耳葫芦形瓶(图12-30)

img133

图12-30

高21.8厘米,口径2.6厘米,足径7.2厘米。

瓶呈葫芦形,短颈,束腰,圈足。瓶两侧置一对如意形耳。口涂金彩,瓶通体施粉彩纹饰,上腹绘宝相花,腰部饰回纹一周,下腹饰宝相花和蝙蝠,近足绘变形莲瓣纹,足墙绘描金卷草纹,外底松石绿地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此瓶造型稳重端庄,其造型及纹饰寓意“平安如意”、“江山万代”。

8. 清乾隆茶叶末釉描金花卉葫芦形蜡台

高23.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0.9厘米。

瓶呈葫芦形,莲花口短颈,中套一金彩活环,底设承盘,短圈足。瓶内套有一柱连界面和水盘,外口饰花瓣卷草纹,上部饰变形花叶纹和变形莲瓣纹,下部饰花叶和变形花叶纹,近盘处饰变形莲瓣,承盘为五瓣形,外底书青花“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造型秀美,纹饰洗练。

9. 清乾隆松石绿地粉彩开光花卉纹葫芦形壁瓶(图12-31)

img134

图12-31

高20.4厘米,口径4厘米,足径6厘米。

瓶为半葫芦式,小口,上腹小,下腹大,底半圆形足。后壁平直,有一悬挂的凹槽。瓶内施松石绿釉。瓶外松石绿地上用粉彩为饰,上下双腹部各有一圆形开光。上腹开光内墨书乾隆御制诗,下腹开光内绘山水楼阁图。半圆形足内松石绿釉上书红彩“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10. 清乾隆粉彩紫地开光花卉纹葫芦形壁瓶(图12-32)

img135

图12-32

高22.3厘米,口径6厘米。

瓶呈半面葫芦形,圆口,上腹小而圆,下腹扁圆。颈饰双螭龙耳,双腹用紫色地做开光花卉装饰。

11. 清乾隆粉彩缠枝花纹葫芦形瓶

高33.1 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8厘米。

瓶呈葫芦式,短颈,上腹溜肩,束腰,下腹扁圆,圈足。瓶内施白釉,瓶外施粉彩,口沿下有如意云边饰,上腹绘缠枝宝相花托卍、寿字及红蝙蝠纹。中腰有一周回纹,下腹绘缠枝宝相花托红蝠衔如意头、卍和寿字,足上绘一周变形莲瓣纹,外底有青花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

12. 清乾隆粉彩描金堆贴小葫芦葫芦形瓶

高28厘米,口径3厘米,足径7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束腰,上腹长圆,下腹扁圆,卧足,足内有“大清乾隆年制”六字青花篆书款。通体描金色几何纹,其上绘红色蝙蝠,葫芦形器身上还堆贴绿、紫、粉、金和蓝色众多小葫芦,十分可爱。

13. 清乾隆抹红地粉彩葫芦形瓶

高46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14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微撇,束腰,并饰以紫色飘带。上腹长圆,下腹扁圆,平底无釉。器身抹红地上粉彩绘黄色葫芦纹,绿色枝叶。寓意“绵绵瓜瓞”。

14. 清乾隆粉彩葫芦形鼻烟壶

通高6.3厘米,腹径4.5厘米。

鼻烟壶呈葫芦形,肩部有对称双系,束腰,平底微内凹。通体以金地粉彩绘缠枝葫芦纹,腰部有凸起的三个小葫芦。金底署墨彩“乾隆年制”篆书款。铜镀金盖连匙。

15. 清乾隆粉彩绿地折枝花纹葫芦形瓶(图12-33)

img136

图12-33

高36.5厘米,口径6.5厘米,足径13.5厘米。

瓶呈葫芦形,平口,上腹长微鼓,下腹圆,圈足外撇。通体绿地粉彩花卉纹。

16. 清乾隆红地描金大吉葫芦形挂瓶(图12-34)

img137

图12-34

通高34.2厘米,宽21厘。

挂瓶呈葫芦形,红地描金书“大吉”,周围各绘五只蓝色蝙蝠。器腹用东青色飘带做装饰。描金盖,紫檀托。

17. 清乾隆粉彩酱色地开光婴戏图葫芦形瓶(图12-35)

img138

图12-35

高70厘米,口径12.5厘米,足径23厘米。

瓶呈葫芦形,圆口,圈足。通体酱色釉地粉彩纹饰,上腹在圆形开光内绘四季花卉。下腹在圆形开光内绘婴戏和山水纹。画面人物生动而鲜活。

18. 清乾隆红绿彩云蝠纹葫芦形瓶(图12-36)

img139

图12-36

高33.2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11.4厘米。

瓶葫芦形,短颈,上腹长圆,下腹扁圆,圈足。外底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通体满绘红色的云纹,绿色的蝙蝠。画工精细而规矩,是官窑器的代表。

19. 清乾隆仿黑纱鱼皮嵌时钟表葫芦形壁瓶(图12-37)

img140

图12-37

高23厘米,口径7厘米,足径7.4厘米。

壁瓶葫芦形,口撇,上腹小长圆,下腹四边形,长方足外撇。双腹有螭龙耳。通体绘黑色描金纹。上腹绘鱼藻纹。下腹嵌时钟表。造型新颖别致。

20. 清乾隆霁蓝描金蝙蝠纹葫芦形瓶

高29.5厘米,口径4.2厘米,足径9.5厘米。

瓶呈葫芦式,卧足,瓶内施松石绿釉,外部通体为霁蓝描金,外口下绘如意纹边饰,下腹绘瓜瓞绵绵和蝙蝠纹饰,近底处绘变形莲瓣,内绘花卉如意纹一圈,足内松石绿地红彩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形制稳重,装饰华丽,绘工精细。

21. 清乾隆霁蓝描金勾莲开光诗句山水纹葫芦形壁瓶

高20厘米,口径2.2—3.9厘米,足径2.9—5.8厘米。

瓶呈葫芦形,盘口,上腹下垂,下腹圆,圈足外撇。霁蓝描金为地,上腹圆形开光内有黑色篆书诗句。下腹圆形开光内绘山水纹。

22. 清代乾隆哥釉三孔葫芦形小瓶

高5厘米,口径1厘米。

瓶呈葫芦形,上腹有三个圆管,束腰,下腹扁圆饱满,圈足。通体施青釉,并有“金丝铁线”,仿宋哥釉,造型极有特色。

23. 清乾隆炉均釉双连葫芦形鼻烟壶

通高6.4厘米,腹径6厘米。

鼻烟壶呈双连葫芦形,直口,束腰,下腹部相连。通体施蓝色炉均釉。镶珍珠纽圆盖连象牙匙,下配木座。

24. 清乾隆哥釉葫芦形瓶

高12.5厘米,口径2厘米。

瓶呈葫芦形,敛口,上腹扁圆,下腹饱满圆鼓。通体施哥釉,釉色淡雅,有开片。

25. 清乾隆厂官釉绶带耳葫芦形瓶

高25.7厘米,口径2.8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长颈。上腹呈橄榄形,下腹圆形,圈足。双腹有曲耳。腰部印莲瓣纹。通体施茶叶末色釉,釉色均匀发亮,器物清丽而秀美。

26. 清乾隆蛋黄釉葫芦形双耳扁瓶

高15厘米,口径3厘米。

瓶呈葫芦形,直颈,上腹橄榄形,下腹圆形,圈足微外撇。双腹有双扁耳。上腹与耳交接处用两个朵花做装饰,通体施蛋黄色釉,釉色均匀而娇嫩。

27. 清乾隆黄哥釉葫芦形瓶

高14厘米,口径1.5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圆口微撇,上腹呈橄榄形,下腹圆鼓。通体施黄色哥釉,釉中有黑色开片。

28. 清乾隆白釉葫芦形小瓶

高8厘米,口径1.5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唇口,上腹长圆,腹略扁圆,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匀净。

29. 清乾隆孔雀绿釉葫芦形瓶

高13.5厘米,口径2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上腹下垂,下腹丰肩,近底微收,平底。通体施孔雀绿釉。

30. 清乾隆白釉黑蝠纹葫芦形瓶

高20.5厘米,口径2.2厘米。

瓶呈葫芦形,短颈,上腹呈橄榄形,下腹饱满而圆鼓,圈足。用白釉黑彩为饰。器身绘五只蝙蝠纹。

31. 清乾隆斗彩勾莲纹寿字葫芦形瓶(图12-38)

img141

图12-38

高33.1厘米,口径3.6厘米,足径8厘米。

瓶呈葫芦形,小口,短颈,通体斗彩。上腹为缠枝莲和蝙蝠纹,下腹绘缠枝莲纹和“寿”字。口沿为如意云纹,近底为变形莲瓣纹。圈足内施白釉,外底青花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三行款。

img142

图12-39

img143

图12-40

img144

图12-41

嘉庆葫芦形瓷器:

嘉庆时期的葫芦形瓷器继续生产,器型延续乾隆(图12-39),变化不大,数量远不及乾隆时期,但制作的器物依然很精美,有的很华贵。这时期的葫芦风格接近于乾隆时期,如仿汝或仿官的三孔连体葫芦形瓶(图12-40),其造型、纹饰、色彩均和乾隆时期同类器相近。新出现了两节葫芦形瓶(图12-41)。从宫藏来看有:清代嘉庆款青花夔纹绶带耳葫芦形扁瓶、清代嘉庆青花海水云龙纹葫芦形瓶、清代嘉庆蓝地白花葫芦蝙蝠纹葫芦形瓶、清代嘉庆绿地白花三孔葫芦形瓶、清代嘉庆款绿地粉彩勾莲纹葫芦形瓶、清代嘉庆红地蓝料朵云粉鹤纹葫芦形瓶、清代嘉庆款红地描金团花蝙蝠大吉葫芦形瓶、清代款霁蓝描金开光粉彩花蝶葫芦形壁瓶、清代嘉庆款霁蓝描金团花纹葫芦形瓶、清代窑变葫芦形瓶、清代嘉庆款鳝鱼黄釉双带耳葫芦形瓶和黄地绿彩花卉纹葫芦形瓶等。

兹将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有代表性的嘉庆葫芦形瓷器介绍如下:

1. 清嘉庆青花夔纹绶带耳葫芦形扁瓶(图12-42)

img145

图12-42

高18厘米,口径2.5厘米,足径4.1—6.1厘米。

瓶呈葫芦形,束腰,上腹为橄榄形,下腹扁圆,圈足。外底书“大清嘉庆年制”六字篆书款。双腹有对称绶带耳。通体青花纹饰。口沿饰变形如意云头,上腹绘团蝠和花草纹,下腹绘双龙托团寿。

2. 清嘉庆青花海水云龙纹葫芦形瓶

高20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上腹下垂,下腹圆鼓。通体绘青花海水龙纹。釉白而细腻,青花青翠。

3. 清嘉庆蓝地白花葫芦蝙蝠纹葫芦形瓶

高36厘米,口径4厘米。

瓶呈葫芦形,口微撇,上腹下垂,下腹丰肩而圆鼓。通体蓝地白葫芦藤纹。

4. 清嘉庆黄地绿彩花卉纹葫芦形瓶(图12-43)

高34.5厘米,口径6.3厘米,足径11.6厘米。

瓶呈葫芦形,撇口,短颈,束腰,圈足。内施白釉。外黄地绿彩。颈部釉下锥拱龟背锦纹和朵花纹,朵花内填绿彩。上腹釉下锥拱牛纹及洞石花卉纹,并在图案上填绿彩。腰部锥拱“卍”字锦纹及折枝花卉和如意云纹。下腹釉下锥拱龙、虎、马及洞石花卉纹,并填绿彩。

img146

图12-43

清中期白釉葫芦形执壶:

清德化窑白釉葫芦形执壶(图12-44)

img147

图12-44

高12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5.5厘米。

壶体呈葫芦形,曲柄弯流,附平顶圆盖,内外施白釉。

清代紫砂葫芦器:

江苏宜兴紫砂,除生产著名的紫砂壶,也生产葫芦形器,北京故宫博物院藏的器物虽然不多,但精美而有特色。所见有:清代宜兴窑彭年款葫芦式诗句壁瓶、宜兴窑葫芦式小壶。

1. 清宜兴窑彭年款葫芦式诗句壁瓶高15厘米,腹径6厘米,最大口径2.5厘米。

壁瓶呈葫芦形,小口,鼓腹,束腰,附仿木云头座。瓶身为暗红色砂泥,细润光滑。上腹有杨彭年刻行书:“作葫芦悦亲戚之情话。”腰系褐色丝带,柔细飘逸。底座有“彭年”小方章一枚。壁瓶,明代后期瓶式,系挂于壁上陈设器。万历时就有葫芦式,清末则频繁出现。

2. 清宜兴窑葫芦式小壶

高10.2厘米,长15.5厘米。

壶呈葫芦式,口小,硕腹,平底。红色砂泥,色彩浓艳,特别细腻光滑。“××所作”篆书款。此壶造型奇特,夸张变形,色泥质纯,是一件很有趣味的紫砂陈设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