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学批评教程:深入探析批评的效度

文学批评教程:深入探析批评的效度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也就是说,对批评对象进行科学、缜密的论析,是批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1.思维的全面与缜密思维的全面与缜密是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质,也是文学批评超越于一般的文学阅读之所在。论据是下结论、作论证的基础。思维缜密对文学批评至关重要,违背这一要求的批评经常对文学造成危害。

文学批评教程:深入探析批评的效度

二、缜密论析:批评的效度

所谓批评的效度,主要是指文学批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文学批评是一项具有科学性质的工作,包含有严谨、客观、准确的要求。要实现这一点,批评者首先应该具有严谨的工作态度,此外,思维的缜密、方法的恰当、表达的准确,都是批评工作中需要特别强调的要求。也就是说,对批评对象进行科学、缜密的论析,是批评工作得以顺利完成的重要前提。只有具备了严密的逻辑力量和缜密的思维,文学批评才能具备充分的说服力,才能获得广大读者的认可,从而体现出批评应有的价值和力量。

1.思维的全面与缜密

思维的全面与缜密是文学批评家的基本素质,也是文学批评超越于一般的文学阅读之所在。一般的读者当然也会有自己的阅读感受,有其对作品的评价和见解,但是,它可以是随意的、简单的。文学批评不一样,它是一项专业化的工作,所下的结论、所做的分析,都必须言之有据,其论析的思维也要缜密而细致。

(1)思维的全面性

所谓全面性,就是指批评主体对作家作品的分析要尽可能地全面,不作简单和片面的判断。中国传统文学批评强调“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知人论世”就是说认识人(作家)要看全面,要从时代环境中去了解一个人,看他的整体面貌,而不是只看某个方面,以偏概全。“以意逆志”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要与其创作者联系起来,既可以通过对作家的认识去深化作品的分析,反过来也可以通过作品来认识作家。鲁迅也认为:“我总以为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的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10)这都体现了思维全面性的要求。

在具体的批评中,思维的全面性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对作品的研究,就不能简单地寻章摘句,局限于狭窄的局部认识,而是要立足于全篇和整体,于宏观基础上进行理解;对作家的认识也一样,要观其整体创作;对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也是如此,要看其整体格局,不能只看某些现象。而且,在所有的文学批评活动中,都要有整体意识,即将一个时代的文学当做一个整体的文化生态;即使在进行任何局部的批评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它与整体生态联系起来,综合起来思考。所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一叶可以知秋,就是整体思维的表现。

(2)思维的严谨性

对作家作品的分析,下结论必须慎重,必须要有充分的论据。论据是下结论、作论证的基础。它不是随意的抬高或贬斥,要从事实出发,实事求是,言之成理,言必有据,这是文学批评的思维前提。同时,还要遵循严密的逻辑推理。逻辑推理决定思维的科学性;周密的、无懈可击的逻辑思维,能够保证论证的严密,使自己的立论精确可靠。

除此之外,思维的严谨性还要求批评主体必须充分考虑文学创作的独特性。文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虚构(写实类文体例外),在进行文学批评时,批评者不能将文学创作与现实社会作简单对应,也不能将文本(作品)与作家之间作简单的对等式理解。小说的叙述者、诗歌的抒情者并不等同于作家和诗人本身,作品的主题倾向不能认定为就是作家的思想倾向。要遵循文学创作的规则,将文学的真实与生活的真实作出恰当的区分,将文学与社会、作家之间的关系作出严密的思考和辨析。

在文学批评史上,经常出现因为思维不严谨而导致对作品误读的情况。比较典型的如对《红楼梦》的研究。在《红楼梦》研究中有一个著名的“索隐派”,其基本方法就是将《红楼梦》完全等同于作者曹雪芹的个人自传,于是,他们就将《红楼梦》中的人物事件与曹雪芹生活的时代环境作简单的意义对应。这种批评方式显然忘记了文学的虚构特征,也忘记了文学是作家的创造物而不是简单的生活记录。“索隐派”的批评在20世纪初昙花一现,留下的只是批评的教训,显然,关键原因在于它没有遵循思维严谨的批评原则。

思维缜密对文学批评至关重要,违背这一要求的批评经常对文学造成危害。比较典型的,如“文革”和“十七年”的文学中,简单的、违背逻辑的批评很普遍,很多批评家深文周纳,望文生义,丝毫不考虑文本本身的实际意义,以个人之见片面地理解甚至歪曲作家的思想,对其作政治上的上纲上线,酿成了许多文学批评的冤假错案,这是文学批评的污点。同样,当前文学批评中的“酷评”也有这方面的缺陷。“酷”并不是严酷的意思,而是指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不从整体、全面来看问题,只是以偏见来批评。再如某些简单化的比较研究,也是思维不严密的表现。这些“比较”只谈论某作家的这点不如某人,另一点不如某人,却没有考虑到文学作品本来就没有千篇一律的规范,而富于个性正是文学创作的特征。

2.材料的完备与准确

要做到批评思维的全面与缜密,要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即论据要有足够的说服力,也就是论证材料的完备和准确。文学批评的基础是文本和作家,对文本和作家的材料分析自然要求细致准确,而且,完备的文学批评材料不只是单纯的文本分析,还涉及文本外的更多材料。这些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可以作为比较的同类材料。这包括几个层次的意思。如果是单篇作品批评,就应该拓展到该作家的其他创作;如果是作家批评,就应该延伸到同时期或同类型的其他创作。因为文学批评是在一个潜在的宏大视野中进行的,因此,对单篇作品、作家的研究必须扩展到更广阔的范围,寻求它们的内在关联性,作出更全面科学的判断。一个作家、一个时代,只要是与批评对象有关联的创作,都具有某种整体性,都是应该搜集的材料。

这当中,对所研究的作家自身创作有特别完备的要求。除了要尽可能完整无缺,还要注意原始出版和刊发情况,也就是要有版本意识。因为作家作品的发表和出版有时间落差,在这一过程中可能存在作家的修改等情况,批评家应该充分考虑到版本的差异,尽可能寻找到最初文本,做出切实的研究。

二是有关作家生活和作家对作品的谈话等的材料。这包括作家对自己生活的写实创作、作家的传记材料,以及作家的创作谈等。这是“知人论世”的原则,也是深入了解作品的基础。因为任何作品都是作家的精神产物,作家自己对作品的谈论体现了作家自己的思考,而作家生活的轨迹对于深入理解作品也具有一定参考作用。(www.xing528.com)

三是作品创作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作品是在什么环境下创作出来的,是动荡还是平和,是主动还是被动,等等,都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作品。这一点在对古典文学作品进行批评时尤其重要,因为我们对古代作家的生活轨迹的了解不像对当今的作家这么清晰,对作家创作时的背景不清楚,很容易影响我们对作品的理解。像李商隐的“无题诗”之所以成为文学史上著名的难解作品之一,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我们对他的生活轨迹理解得不是很细致,不能将其作品与其生活环境作出明确的对应。再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一些作家在“文革”时期的创作,就不可避免会带有特殊政治环境的印记。如果不考虑这一背景,就难以对这个时期的创作作出全面的认识。

批评材料的适用原则与批评思维的原则是密切关联的。在对材料进行分析时,要从严谨的思维原则出发,不能简单地将某一材料当做例证来分析,尤其不能使用孤证。包括作家自己谈论创作的话,都不能简单地作为分析作品的典型证据。因为作品虽然是作家的产物,但是,它的意义和内涵并不局限于作家自己的思想,它有可能超出作家的思想,也有可能偏离作家的思想。在分析中,证据的关联性是一个必要的前提。也就是说,如果有多重证据相关联,可以相互补充,那就可以成为确切的论据了。所以,作为文学批评的准备,材料要尽可能地丰富和完备,这是文学批评获得有效性的重要基础。

还需要补充的是,外在材料的丰富不能代替文本阅读和分析。外在材料的研究主要局限于作家主体,在于寻求文本与作家、社会之间的关系,但是,批评的独立性却不应该被掩盖和抹杀,应该建立具有强烈主体意识和自我个性的文学批评。

3.表达的严密与充分

表达的严密首先表现在批评主体对批评方法的科学选择上。文学批评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但是,方法的采用不是随意的,不是顺从方法去理解作品,而应该是以适应作品为前提。如果是自传色彩强的作品,就适合心理分析的方法;而对于写实色彩突出、社会性强的作家的作品,就适合运用社会文化批评方法;对于形式主义作品,则应该侧重于作细致的文本分析,如果撇开实际文本,硬去寻找它的社会意义,就显得勉强而不得其所了。

其次,还表现在表达方法的运用要细致准确。任何方法都有其优势,也有其局限性,这就需要以其他方式来进行补充和完善,不能将某种单一而狭隘的方法运用到极致。比如细读方法在批评中运用得很普遍,也很有效果。但是,如果运用过度,则可能走向偏激和片面,导致过度诠释。比如对鲁迅散文诗《秋夜》的研究,加拿大学者李天明采用了细读方式,发现了文本中写到枣树时在人称上“他”和“他们”的差异,并将这一差异与具体应用的场所相联系,探询其中所包含的复杂因素。应该说,这一细读是很见功力,也是颇有见地的。但是,他最后将之简单归因于鲁迅个人的情感生活,将“两株枣树”简单对应于鲁迅与其夫人朱安,就显得有些牵强(11)

再如对《红楼梦》的批评。20世纪初胡适俞平伯运用实证法,考证出曹雪芹的身世及其与《红楼梦》创作的关系,确实很有贡献,开创了《红楼梦》研究的新时代。但是,他们的某些判断,尤其是许多后继者所进行的研究,却将曹雪芹的个人生活与《红楼梦》中的贾宝玉作简单对应,事实上是将文学创作等同于生活,显然违背了文学创作的规律,是这一方法运用得不够严密所致,这也导致了人们对这一研究方法的怀疑。

再次,表达的严密还体现在论证的充分和语言的周密准确上。文学批评的基本方式是论证,也就是由一个个的局部论证形成一个整体的论证。所以,论证是文学批评表达的基本方法。论证的方法有很多种,如演绎论证、归纳论证、类比论证、事例论证等。论证的严密当然首先体现为思维的严密,但如何进行论证,也就是说如何进行论证表达同样具有严密的要求。具体来说,就是将可以作为论据的有关理论、材料、观点进行整合,综合运用论证方法,作出合乎逻辑性的清晰表达。这是论证思维的严密性得以实现的重要前提。

另外,批评语言也要求注重逻辑性和科学性。批评可以有活泼生动、严谨细致等多重风格,但周密准确是它们共同的前提。即使是抒情的笔法,在用词方面也要注意严谨科学和周密,不能以偏概全或无边际地夸张。尤其是概念的运用一定要准确、注意其周延性。以科学的语言表达思想,是实现科学结果的必备基础。

4.结构的严谨与灵活

文学批评的写作可以有多种样式,在写作方法、结构安排上也可以充分体现批评者的个性风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文学批评毕竟不是文学创作,它的基本方式是逻辑思辨,是理论论证,因此,文学批评在结构上应该注意严谨性。

从总体上说,一篇批评文章应该是一个完整而严密的推论过程。它需要有作者明确的观点展示,有具体的论证过程和丰富的论据材料。因此,文学批评写作需要遵守一般的逻辑思维规律。具体说来,批评的结构可以从大前提出发,再到小前提,最后到结论。或者说,批评文章应该包括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总的论点由各分论点支持,论文的结论建立在论据和论证之上,是各分论点的综合,理论、事实和数据则是其坚实的支撑。而且,不只是批评文章的整篇需要如此,具体到各个分论点也是一样。也就是说,分论点的组织也要遵循严密的逻辑结构方式,在严谨的论证过程中产生出来。

批评的结构尽管在逻辑上包含三段论的特征,但具体的表现形式却可以较为灵活,可以先表述结论,再展开论证,也可以从论证开始,最后到结论。形式不拘一格,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最充分地展示批评观点,准确切入批评对象。具体到论证过程,可以采用并列、递进等方式来安排结构,在各分论点之间的合理关系中展开论证。总之,批评结构安排的基本要求是清晰,也就是说,不管采用什么结构形式,但应该观点明确,思路清晰完整,能够让读者清晰地理解论者所表达的意思,观察到其论证过程和论据情况。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强调批评写作中结构的严谨不是对批评的僵化和固定,它拥有较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比如中国传统的批评写作方式就强调感悟,不重逻辑,表达方式和结构方式都很灵活。现代著名批评家李健吾在一定程度上借取了中国传统的批评精神,将现代科学与传统精神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体现了严谨中的个性和活泼。当前学术研究对论文(包括批评文章)结构有非常严格的要求,如要求一篇论文(批评)得关注多少前期研究情况,一定要有多少注释、多少个参考文献等。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文学批评写作的自由空间,会影响其创造力。事实上,像何其芳、李健吾等优秀的文学批评家很少在批评文章中用注释。所以,应该科学对待这一要求,既不失严谨,又保持必要的张力

还要指出的是,文学批评的缜密既是技术上的、方法上的,同时也是态度和品格上的。因为批评主体的态度直接决定其对作品的基本判断,决定批评能否在一个合理的、公正的基础上进行。在当前的文学批评界,比较流行夸张的赞扬或批评语言,动辄“史诗”、“巨著”、“终结”、“跨时代”。这些论断是建立在批评态度不够严谨、批评品格不够纯正的背景之上的,其批评的效度也就大打折扣。所以,谈论文学批评的缜密,一定要特别强化对批评主体精神品格的要求,将方法与主体精神结合起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