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加强督导体系建设:综合评估办法与细则逐步完善

加强督导体系建设:综合评估办法与细则逐步完善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级评估采用的是综合评估,督导部门委托乡镇的中心学校对所辖的村小进行评估。各个中心学校会依据市课题组给出的评估办法与评估体系,针对二级评估制定细则,具体细则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与学校的不断变化的发展要求,桦甸市不断修改评估体系,使其日渐完善,将一些新要求、新理念、新思想纳入评估体系当中。

加强督导体系建设:综合评估办法与细则逐步完善

教育督导是我国教育法中规定的一项基本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制度对农村小规模学校的评估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对改革成效显著的农村小学和小学校长给予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对与工作拖沓、改革成效微乎其微的学校,应对校长作出限期整改、降职或免职等处理。②考评的最终结果作为村级小学中教职工该学期考核指标和教师评聘中高级职务的重要标准。③考评的结果作为评估农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水平、参与评优等的重要参考指标。④考评的最终结果作为小规模学校建设、师资调配、经费投入的重要依据。⑤考评结果是考核农村小规模学校长工作业绩的重要指标之一。

(一)农村小规模学校采取三级评估两级指导策略

一级评估指的是课题组对农村小规模学校进行督导评估,一学期一次,由课题组制定出相应的评估办法和评估体系,由课题组的成员担任评估人员。评估形式包括对比评估、分类评估、综合评估、单项评估等。其中,对比评估指无论对村级小学进行哪种形式的评估,都要将前两次评估进行对比分析,从而找出不足和差距,课题组会针对具体问题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让学校限期进行整改。将对比评估同学校自评结合起来,能有效促进学校实现自主发展。每年评估小组都要对评估校定期进行一次全面分析,进而上升到理论高度,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工作的经验。分类评估是使全市范围的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整体提高,并使农村学校形成对比关系,每个乡镇中选择两所办学规模、师资水平、办学条件等大致相同的农村学校,由课题组进行评估,以综合评估的形式开展评估工作,每个学期进行一次评估。评估的最终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上报给上级部门,下发到乡镇级政府和各级学校。综合评估指对实验学校进行全面评估。由课题组来研究并制定评估体系,每个学期评估一次,课题组的成员作为评估成员,评估注重可操作性与实效性。评估的结果以通报的形式下发至本市各学校,以激励学校的发展更上一层楼。单项评估是指课题组的成员对各个实验学校的某一项特色工作开展随机评估,进而促进学校中特色工作实现创新和进一步发展。各实验校要针对自己的特色工作建立子课题并进行相关研究。在实验中期,单项评估每年都要进行一次与综合督导一起进行,到了实验的后期阶段可单独进行,评估其创造性发展的特色工作。

二级评估,指的是各乡镇中心学校对小镇中的村级学校进行评估。二级评估采用的是综合评估,督导部门委托乡镇的中心学校对所辖的村小进行评估。各个中心学校会依据市课题组给出的评估办法与评估体系,针对二级评估制定细则,具体细则体现了学校发展的目标。中心校会每学期对村级学校进行3次评估,分别为:学期初的摸底评估、学期中的进展评估与学期末的成果评估,乡镇督导与评估组来实施具体的评估工作。有乡镇长担任乡镇督导与评估组的组长,小组成员包括中心学校的校长、部分村级小校的校长与教育助理。中心校会以通报的形式将评估结果上报至督导室,下发到辖区村级学校。在二级评估工作中,中心学校发挥着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级评估,是各村级学校进行的自我评估。各个村级小学依据一级和二级评估的详细要求与准则,认真开展自我评估工作。自评必须实事求是,注重工作的实效性,通过自我评价发现不足,并提出有效对策加以完善。每月各个农村学校进行一次自评,待自评结束后详细填写自评表格,形成详细的自查报告,上报至中心学校,将其作为课题研究的材料。

一级指导,指市级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开展评估工作时的指导。在课题组领导之下,组成由督学人员牵头,科研、教研和其他教育部门的相关人员参与的课题研究组对村级学校进行指导。一级指导采用定向指导、定期指导、和随机指导结合的方式。所谓定期指导,是指在对学校的一级评估中具有针对性的指导,进行评估指导的时候要有非常明确而具体的指导意见。所谓随机指导,是指研究人员到实验校随机调研观察时给出的指导。需要明确的是,随机指导必须具有针对性,这样才能帮助评估校解决存在的种种问题。所谓定向指导是指研究小组的成员对学校某项工作给出方向上的指导,可使实现特色办学。一级指导主要有两种形式:评估前导与估后导。在研究中,要依据实际情况选择一级指导的方式。

二级指导是指中心学校对村级学校的指导。乡镇中心校采用一级指导所用的形式与方法对村级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展开具有可操作性、方向性和目的性的指导。只有注重时效性和针对性的二级指导,才能促进农村学校的进一步发展。(www.xing528.com)

(二)建立了科学的村级学校督导评估体系

从本质上来说,建立健全的村级学学校督导评估体系,就是建立村级学校发展目标体系,这在加强村级学校的建设和管理中具有导向作用。2002年至2005年,桦甸市共对5个评估体系进行了完善,在完善评估体系时,该市重点突出以下几点:①注重引导村级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标准化。国家对于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办学条件作出了明确要求,该市从实际情况着手,从校舍建设、课桌椅、综合室设备和信息技术设备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要求,引导学校和各级政府通过有效途径筹集资金,按计划计划地投入学校建设中,使办学条件得到了显著改善。②注重引导村级学校实现规范化管理。在建立评估体系时,使“常规教育教学管理”的相关指标权重增加,通过学科开设、课堂教学、教学管理、教学计划、科研活动、校长听评导课以及业务手续等评估要素的设置,引导农村学校的校长重点关注加强学校规范化管理、提高自身的管理和领导水平上,以实现高质量、高效益的管理。③评估体系简明、易行且有实效。为了有效地指导、评价农村中小学的实际教育与教学工作,遵循全面兼顾、突出重点问题,简洁明了和便于操作的原则,依据国家新课程改革中对义务教育的具体要求和学校实际发展情况制定评估体系。④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和创新,促进农村学校不断发展。桦甸市实施了示范性农村学校创办工程,为农村小规模学校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平台。为适应日新月异的教育改革与学校的不断变化的发展要求,桦甸市不断修改评估体系,使其日渐完善,将一些新要求、新理念、新思想纳入评估体系当中。如2005年增加了“示范农村学校需建微机室,有县级研究课题,有独特的办学优势,教学中进行互动合作,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等具体评估项目,极大地激发了中心学校、村委会和农村学校三方协作办学的积极性,促使农村学校取得创造性的发展。目前,桦甸市共有87所农村中小学中,建起微机室的学校占据90%,远程网络教育覆盖率了全部农村中学和小学。

农村中小学是义务教育最基础的部分,国务院《基础教育发展与改革决定》明确指出:“我国农村地区义务教育工作量大,覆盖面广,基础较差、发展任务繁重、工作难度较大,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难点和重点。”农村中小学建设与发展情况与义务教育实施的成败直接相关,对素质教育在全国范围的全面落实情况产生影响。实施“三级评估”和“两级指导”,促进农村学校发展的评估指导工作是可行的。者有利于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获得整体提升,进而实现特色发展,能促进素质教育在农村学校的全面落实。桦甸市构建的评估体系,与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相符,具有显著的可操作性与科学性,对农村学校的发展具有引导功能、激励功能和评价功能,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农村学校办学的积极性,促进学校实现规范化建设。随着教育工作的发展,相应的评估体系应不断完善。

河南省新县为提升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水平,让农村的留守儿童有好学校上学,制定了农村学校教育评价体系,将农村小规模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师的岗位津贴直接挂钩,以此提升了农村学校中的教师工作积极性。同时,还加强了农村小规模学校中日常的管理工作。2009年,新县教育局对农村学校管理规定进行了修改,规定全县各个农村学校的作息时间统一,是教师的在校时间有了保证;规定农村教师工作中的“几有几不准”,由中心学校不定期派人抽查。为保证农村学校的教学质量,各镇的中心学校也制定并实施了不少措施。新集镇中心学校对下辖的5所农村学校建立了领导团队联校帮扶机制,负责人每月举行一次会议,提出了教师按绩效分配工资的方案等。这些措施使新县的农村学校教学质量有了显著提高。

总而言之,评价农村的小规模学校的教学质量要结合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农村办学条件差的特殊性与现实性,不能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要避免一味向城市标准靠拢,不能只通过结果、业绩来评价,要对教师的教学过程作出指导和评价,帮助和引导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的教师不断成长,使评价工作充分发挥改进和激励作用。完善评价方法的同时强化对农村学校的监督与指导,这样有助于克服小规模学校教学随意、办学松散的弊病。必须落实对小规模中小学的监督和管理,为其教学质量的不断提升做好把好关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