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昆山红楼的历史与文化反应

昆山红楼的历史与文化反应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昆山也有“红楼”吗昆山城里有一座红楼,它历经风雨,风采依旧。这座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上下两层,红砖清水墙,平瓦屋顶,因此又称“红楼”,它是当时昆山县城内颇有特色的建筑物。当时在红楼旁有一条以琅环为名的路,叫“琅环里”。侯北人美术馆抗日战争爆发后,昆山沦陷,藏书楼也不幸被日军侵占。2004年,昆山市政府斥资千万元,将其改建为侯北人美术馆。这里已成为昆山市民欣赏美术作品、陶冶情操的一扇重要窗口。

昆山红楼的历史与文化反应

昆山也有“红楼”吗

昆山城里有一座红楼,它历经风雨,风采依旧。

1929年,在西街建于晋咸和二年(公元327年)的景德教寺旧基之上,昆山县政府拨款1.7万元建起了一座西式藏书楼。这座砖瓦结构的建筑物,上下两层,红砖清水墙,平瓦屋顶,因此又称“红楼”,它是当时昆山县城内颇有特色的建筑物。

当时在红楼旁有一条以琅环为名的路,叫“琅环里”。琅环,解释为玉石向击之声环形的美玉。一种解释是:琅环里最早得名是由于这里有一所学校,学生们每天用功学习,校园内书声琅琅。人们被这种潜心向学的气氛感染,便给这条路起名为琅环里。然而更有文化内涵的解释应该是:因为红楼所藏古书众多,其中最珍贵的是顾炎武的《天下郡国利病书》稿本。书香满室的藏书楼也暗含了“书声琅琅”的意思故而得名“琅环”。(www.xing528.com)

侯北人美术馆

抗日战争爆发后,昆山沦陷,藏书楼也不幸被日军侵占。新中国成立以后,1959年这里被改作中共昆山县委党校。2004年,昆山市政府斥资千万元,将其改建为侯北人美术馆。旅美画家侯北人先生将其绘画精品与珍藏的300多件张大千傅抱石等名家作品捐赠给美术馆常年展出,供四方游人学习和观赏。与当时的红楼相比较,现在的侯北人美术馆虽然在馆北扩建了一部分建筑,但南立面仍旧保持了图书馆的原始面貌,成了古典与现代融合、风格简约的美术馆。

如今的侯北人美术馆建筑面积2086平方米,一楼永久陈列候北人绘画作品及其珍藏之名人名作,二楼不定期举行各类展览,两个楼层之间用斜梯连接,设计大气而简约清新。这里已成为昆山市民欣赏美术作品、陶冶情操的一扇重要窗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