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术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

学术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繁荣发展深圳学术文化与哲学社会科学,除了把握时代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必须重视深圳自身历史传承与历史文化。遗憾的是,这些被订正的问题至今仍然严重存在着,比如城市基础资料规范问题及深圳本身历史传承问题。究其原因,应该与政府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统筹管理不到位有关,但与深圳早期粗放式发展、城市文化精神缺乏严谨学术规范也密切相关。

学术文化与历史文化传承

学术文化哲学社会科学深圳文化的短板,而“学术文化体现一座城市的精神追求、价值取向和思想高度”[17]。应该说,除了标识性、大众化、口语化又甚具先锋性的深圳精神、深圳十大观念与市场化的深圳文化产业外,深圳文化是缺乏理论思想高度和厚度的。“特别是重应用、轻基础理论研究,哲学等人文学科还比较薄弱。”[18]因此,深圳明确提出要努力发展学术文化,“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内容”[19],“繁荣发展学术文化,增强城市文化积淀的厚度和高度,是打造城市精神体系的内在要求”[20]

繁荣发展深圳学术文化与哲学社会科学,除了把握时代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外,还必须重视深圳自身历史传承与历史文化。习近平总书记曾于2015年12月20日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指出:“一个民族需要有民族精神,一个城市同样需要有城市精神。城市精神彰显着一个城市的特色风貌。要结合自己的历史传承、区域文化、时代要求,打造自己的城市精神”,“历史文化是城市魅力之关键”。重视自身“历史传承”“历史文化”,对于打造深圳城市精神、发展深圳学术文化以及粤港澳大湾区文化认同,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笔者曾于2005年至2010年间主持编撰深圳首部城市百科全书——《深圳百科全书》,作为特区建立30周年献礼书出版。该书首次全面立体地整合和梳理了深圳古今方方面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情况及研究成果,客观全面地记录了深圳的发展轨迹,并经过多方查证得出崭新结论,从而以原创性、系统性、全面性、客观性、思想性、知识性、创新性、科学性、便查性等突出特点,[21]为人们认识了解和研究发展深圳,提供了一个宝贵知识平台,2018年被评为“40年40本记录深圳”的图书之一。

一般认为,百科全书是提供标准知识的权威工具书,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科学文化发展的最高水平。欧洲18世纪“百科全书学派”狄德罗(Denis Diderot)、伏尔泰(Voltaire)、爱尔维修(Claude Adrien Helvetius)、卢梭(Jean-Jacques Rousseau)等启蒙思想家曾把编纂百科全书作为启蒙的思想工具。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认为,百科全书是使现实人的智慧与理想人的智慧合一的工具;狄德罗则认为百科全书是“用来改变人们思想方法的词典”[22]。由于百科全书具有全面、精确、严谨等特点,[23]因此在编纂《深圳百科全书》过程中,我们得以发现并订正了许多人们习以为常的问题。遗憾的是,这些被订正的问题至今仍然严重存在着,比如城市基础资料规范问题及深圳本身历史传承问题。要繁荣发展深圳哲学社会科学,推进深圳文化创新发展,有必要提出这些问题,从而夯实学术文化根基,让学术的科学理性精神照亮现实。

(一)城市基础资料规范问题

扎实可信的资料、数字、史料历来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基础,要繁荣深圳哲学社会科学,培植城市学术文化,首先必须规范城市基础资料,夯实学术文化根基。

作为一个学术底蕴薄弱的新兴城市,深圳目前的许多资料仍然是粗放不精准、表述不规范的。究其原因,应该与政府部门统计口径不一致、统筹管理不到位有关,但与深圳早期粗放式发展、城市文化精神缺乏严谨学术规范也密切相关。

首先我们看深圳的面积资料问题。时至近日,在权威官方网站“深圳政府在线”上,我们看到2019年7月3日公布的数字是“全市面积为1997.47平方公里”。接着我们看各区官方网站公布的数字分别是:福田,面积78.66平方公里;罗湖,面积78.75平方公里;盐田,面积74.99平方公里;南山,面积187.47平方公里;宝安,面积397平方公里;龙岗,面积388.21平方公里;龙华,面积175.58平方公里;坪山,面积约168平方公里;光明,面积为156平方公里;大鹏,面积600平方公里。以上全市各区总面积共计约2304.66平方公里,与全市的1997.47平方公里相差307.19平方公里,让人很费解。另外比如教育机构数字、医院机构数字等,都有这个问题,特别是从各个街道到各个区这个层面。

这样给我们带来的疑问是:倘若这些城市的基本数据资料不精准、不可信,那么,基于这些资料的其他数据是否精准可信?这是很成问题的。

其次仍然是城市面积问题。深圳是一个“美丽的南国海滨城”,2018年提出要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可是,我们对城市面积的提法并没有考虑到这个特点,在官方权威网站“深圳政府在线”上,我们看到2019年7月3日公布的是“全市面积为1997.47平方公里”,这显然是有问题的,而且不是小问题。作为一个海滨城市,深圳还有约1100平方公里的海洋面积。因此,只有用“陆地面积”才是严谨科学的。应该这样表述才比较全面科学:“深圳的陆地面积为1997.47平方公里,海洋面积约为1100平方公里。”这样既严谨科学,又把深圳的滨海城市特质呈现得很明晰。虽然只有两个字的问题,但却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各个区的面积也应该相应以这种方式表述。

再次是深圳高校数量问题。从教育类型和层次来说,普通高校与成人教育、职业高校是不同类型和教育层次的学校,是不能并列统称普通高校的,只能统称为高等学校。但深圳市201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明确写着“2018年深圳的普通高等学校有13所”,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和深圳广播电视大学等职业高校、成人教育混同于深圳大学等普通高校,这可能跟深圳的普通高校数量少有关,但时至今日仍然把这三者混为一谈显然是不科学、不严谨的,应该改为“2018年深圳的高等学校有13所”。

此外是深圳历史资料问题。“深圳大事记”是深圳社科研究的基本资料,本应是权威资料,但它开头就讲6000多年前,深圳地区就“已能制造……小件青铜器和铁器”。而据中国考古界的考证,公元前16世纪中国才出现青铜器,也就是说在距今3000多年前才出现,而铁器则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也就是在距今2600多年前才出现,而且出现的地点是在西北和中原地区,怎么深圳地区可能在6000多年前就出现青铜器和铁器呢?这明显是为了说明深圳地区非南蛮之地而是文化久远的随意编造。还有,“深圳大事记”说公元1842年(清道光二十二年)“8月29日,清政府被迫签订《南京条约》,割香港岛为英国殖民地”。但是,我国政府一直不把香港、澳门称为“殖民地”,因为称为“殖民地”便意味着承认了这两个地区的主权独立性,这显然是不符合事实的,1974年我国在联合国大会上还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解释,所以一直称为“英国侵占地”。这显然不是一个小问题。(www.xing528.com)

经过40年的发展,深圳已从粗放型迈向精细型,进入“质量内涵式”发展阶段,粗略不精准显然不符合城市发展。能称得上有质量的东西必然是精细、精准的、而不是粗略、粗放的,是专业规范科学的而不是随意编造夸大的。深圳社科理论界要补齐学术文化短板,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甚至要建设深圳学派,应该首先解决这类问题。精准、专业、科学规范应是一个学派必备的基本特质及题中应有之义。

让科学严谨的学术精神照亮现实,融入我们的城市,成为新的城市精神,唯其如此,深圳文化才能在扎实的基础上创新发展。

(二)历史传承与粤港澳大湾区文脉

说到深圳,人们都会说深圳是个年轻的城市,只有40年的历史。所以,深圳的情况很特别。这种特别在于:中国几乎所有地方的历史分界都较一致,都有古代、近代、现当代,特别都是以新中国成立作为重大分界、再以改革开放分界来叙述自身历史,而深圳则基本全部是以改革开放作为唯一历史分界。原因大致有三:1. 深圳作为一个现代城市的起步确实是从1979年建市、1980年建特区开始;2. 深圳今天取得的巨大成就确实就是改革开放带来的;3. 深圳以前只是一个边陲小县、小镇(有人还经常说是小渔村),渺小得可以忽略不计。所以人们叙述深圳基本都是从1979年建市、1980年建特区开始。

比如叙述深圳交通发展历史,我们就只从1979年深圳建市以来,如何发展海陆空交通讲起,而不讲深圳市交通局是在1979年1月由宝安县交通局升格而来的,不讲1969年以前宝安县城镇内无公共汽车行驶,1970年广东省政府为照顾深圳口岸港澳同胞来往方便特拨给“天津牌”20座中巴6部作为深圳镇内交通;也不讲1979年以前广深铁路宝安路段只设深圳、布吉、平湖3个客货运站,只有广九直通车1对、广深客快5对、普快1对、货车8对,更不会讲明代赤湾港是中国重要的对外通商港口鸦片战争后逐渐萎缩,等等。

其实,把历史客观地呈现出来,既带给人们以历史的纵深感,又有力地反映特区建设以来的辉煌成就,比起在现有成就上单纯证明要有力得多。这里显然有个轻视历史传承的思维定式问题,也存在着研究上的方法论问题。

又比如叙述深圳行政区划历史,也是从1979年建市、1980年建特区开始讲,而不是从深圳市的前身宝安县开始讲,从有史记载的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属南海郡番禺、博罗县,接着东晋咸和六年(331)属东官郡,唐至德二年(757)撤并归东莞县,明万历元年(1573)设新安县,属广州府,管辖范围包括现深圳地区和香港地区。1912年定为二级县,由广东省直辖,1914年复称宝安县。最后才讲1979年1月改为深圳市,受广东省和惠阳地区双重领导,11月升格为地区一级省辖市,1981年3月升格为副省级市等,同时再讲面积范围和辖区建制。

显然,这样完整的历史沿革叙述带给我们视野的深广度是截然不同的,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深圳与广州、东莞、惠州、香港等周边地区水乳交融的历史关系,从而开出解读深圳的另一个思想维度,我们当然可以从纽约上海等移民城市这个维度来解读深圳,但我们更应该从深圳本身历史发展来解读深圳,尤其是目前正处于重构粤港澳大湾区历史文脉阶段。

由于习惯这样缺乏历史感的表述和思维,由此带来两个问题:1. 这个城市年轻、时尚、有活力,但没有文化厚重感与历史纵深感。而没有厚重感的文化怎么可能真正成为“质量内涵式”文化?没有历史纵深感也缺乏长久丰厚的创新思想文化来源。2. 这样割断历史不符合事实,因为深圳就是在原宝安县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深圳本来就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渊源。也许这两方面问题还有其他原因,但个人认为这种割断历史、过于轻视本身历史文化传承的思想背景和思维定式是相当重要的因素。

另一方面,这样的思维定式也往往让我们失去古为今用的思想源泉。比如深圳地区在东晋时期作为东官郡时的辉煌就很值得研究,当时深圳所管辖的范围一直到粤东,比现在所辖治的地区大得多,那么从东官郡时的辉煌我们能看到什么、借鉴到什么,这是很值得研究的。在这个问题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说,一个能正视自身历史、重视自身历史传承的城市才是真正有底蕴、有内涵质量、大气包容的城市,才能真正具有文化创新力。

重视历史文化传承不是发思古之幽情,而是古为今用。2018年10月在澳门举办的世界旅游经济论坛上,广东首次倡议:“以历史为纽带,将粤港澳三地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有效的串联沟通,构建成一个极富特色和历史底蕴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遗产游径系统,共同展示三地的包容性和岭南文化特质。”[24]2019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正式提出“要共同塑造和丰富湾区人文精神内涵。要发挥粤港澳地域相近、文脉相亲的优势”。2019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指出,深圳与港澳“涵养同宗同源的文化底蕴”。可见,重视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港澳之间的历史文化联系,已成为目前的重要趋势和重大工作。深圳应该在重视历史传承、科学厘清自身城市发展脉络、并对历史观照现实方面进行阐发的同时,在梳理和重构大湾区历史文脉、增强文化认同感中作出应有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