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俄国学前教育受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影响明显,十月革命前相对落后

俄国学前教育受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影响明显,十月革命前相对落后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代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均比较落后。俄国对文化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学前教育有了明显的发展。19世纪后期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一些进步人士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1870年,在彼得堡、基辅成立了“福禄培尔协会”,宣传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学前教育师资,推行幼儿园运动,促使幼儿园在俄国各地的开办。可以说,十月革命前,俄国学前教育相对落后。

俄国学前教育受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影响明显,十月革命前相对落后

近代俄国的经济、文化教育均比较落后。1861年,沙皇政府废除了农奴制度,为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俄国对文化教育也进行了一些改革,使学前教育有了明显的发展。19世纪后期俄国的学前教育发展也受到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一些进步人士积极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

(一)别茨考伊的教养

18世纪后半期,在俄国陆续出现一些慈善教育机构,以此解决弃婴孤儿的收容问题。当时自诩开明的女皇叶卡琳娜二世(1762—1796年在位)启用进步教育家别茨考伊,来进行教育改革。

别茨考伊(1704—1795年)曾旅居法国多年,与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和卢梭有过交往,受到他们思想的影响。在别茨考伊的努力下,1763年,俄国第一所教养院和产科医院在莫斯科成立,收容弃婴和孤儿。别茨考伊任教养院院长。

该教养院收容2—14岁的弃婴和孤儿,但不只是单纯的慈善机构,它还非常重视对儿童的教育。教育内容包括游戏、体育、德育、劳动等。分三个阶段实施:2—7岁儿童主要是适龄的游戏和劳动;7—11岁主要学习识字和计算,男孩学习园艺和其他手艺,女孩则学习编织、纺织和刺绣;11—14岁主要学习算术、地理、教义问答和图画,男孩还要加学管理菜园、花园,女孩学习烹饪、缝纫等家政工作。别茨考伊特地编著一本《从初生到少年期的儿童教育论文选集》,提出许多合理的见解。如提出应根据儿童的爱好去进行知识教育,学习过程对儿童来说应当是愉快的,不能强迫儿童学习知识;教养院重视道德教育体育锻炼,禁止体罚

在别茨考伊的带动下,1770年,在彼得堡成立莫斯科教养院分院,不久独立设置彼得堡教养院,其他各省市也仿效成立教养院。但是,这些教养院未得到政府实际财政资助,全靠慈善募捐来维持,因为经费短缺、物质匮乏,造成入院儿童死亡率居高不下。

(二)葛岑教养院

为改变当时教养院儿童大量死亡的问题,一些进步教育家提出种种办法,曾经出现一种幼儿领养制度,即将教养院的幼儿交给一般居民抚养,但是并没有改善这些儿童的痛苦处境。

1802年,彼得堡教养院在彼得堡近郊葛岑开设一间教养院,办院宗旨是为儿童提供自然清新的社会环境,以降低儿童的死亡率。1832年,奥博多夫斯基、古里耶夫和古格里等进步人士提议在教养院内附设“幼儿学校”,为那些寄养在居民家里的孩子提供白天的教育,但意见未被采纳。于是,他们自筹资金在奥博多夫斯基所在的葛岑教养院设立一所小规模的幼儿实验学校,第一批招收10名寄养幼儿。古格里为幼儿学校制订专门的培养计划,着重对幼儿进行德育和智育,强调培养他们良好、整洁的卫生生活习惯;组织幼儿做手工作业,开展室内外的游戏活动;还专门带领5—6岁儿童学习识字、计算和唱歌,并要求教师关心体贴孩子,给他们母爱的温暖,不准体罚孩子。这所幼儿学校的实验获得相当的成功,以至于孩子喜欢学校的生活,不再喜欢回到环境恶劣的村民家里去。

俄国19世纪前半期,除了教养院外,还存在一种由慈善机构开设的“孤儿院”。1837年,在彼得堡“劳动妇女救济院”中开办了最早的一个收容所,专门收容那些因父母出外谋生而被遗弃的儿童。以后其他城市也纷纷设立孤儿院,其经费主要靠社会和个人捐资。(www.xing528.com)

(三)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对俄国学前教育的影响

随着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由于妇女就业的增加,同时在福禄培尔幼儿园运动的影响下,19世纪60年代,在彼得堡、莫斯科等大城市建立了第一批幼儿园。1866年,在彼得堡发行了俄国最早的学前教育杂志——《幼儿园》,出版了以宣传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思想体系为主的教育杂志——《家庭和学校》。1870年,在彼得堡、基辅成立了“福禄培尔协会”,宣传福禄培尔的学前教育理论,培训学前教育师资,推行幼儿园运动,促使幼儿园在俄国各地的开办。这样,学前教育很快成为俄国整个教育体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阿·斯·西蒙诺维奇幼儿园是当时最好的幼儿教育机构之一。该园开展音乐、舞蹈、图画、游戏和手工工作等活动,他们不仅有选择地实施福禄培尔学前教育理论和方法,还对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的教育思想进行研究和运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这些福禄培尔式幼儿园均为私人出资开办的收费幼儿园,招收中上阶层的子女,对贫民子女拒之门外。直到1866年,圣彼得堡“廉价住宅协会”开办一所免费的人民幼儿园,招收劳动人民的子女。以后陆续出现一些平民幼儿园,但是由于经费有限,它们的规模很小,无法满足广大城市劳动者家庭接受公共教育的需求。

可以说,十月革命前,俄国学前教育相对落后。到1896年统计,俄国共有收费幼儿园66所,1903年增至84所,与其他国家相比明显较少。

(四)乌申斯基对俄国学前教育的贡献

乌申斯基(1824—1870年)是俄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民主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对俄国教育的发展起了重要的作用,也为俄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他一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加特钦孤儿院的俄语教师和总监。教育代表作主要有《人是教育的对象》(1862—1867年)、《祖国语言》(1864年)、《儿童世界》(1861年)、教育论文《论公共教育的民族性》(1857年)等。

乌申斯基教育思想中最重要部分就是“教育的民族性原则”,这是他整个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乌申斯基提出的教育的民族性原则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针对性,是对沙皇农奴教育制度及官方民族性的有力反驳。主要内涵是:一是俄国的教育不能简单地照抄照搬别国的教育制度,而应该从本国的教育实际出发,制定完全符合本国特点的国民教育制度;二是要继承俄罗斯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必须重视使用本民族的语言进行教学。

根据这一原则,在儿童教育方面,乌申斯基主张让儿童从幼年起就要接触本民族的语言宝藏,努力使儿童从小通过学习民族语言来继承优秀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形成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他编写的儿童教材《祖国语言》一书,符合幼儿及学龄初期儿童的心理特征,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一经问世就产生很大的反响,被誉为“19世纪的《世界图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