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苏州园林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

苏州园林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本规程适用于苏州古典园林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和复壮的古树名木,须根据古树名木的具体特征,参照执行。土壤立地条件发生改变,不适合古树名木生长的,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苏州园林古树名木保护技术规程

为了对苏州古典园林古树名木进行规范保护,特制定保护技术措施规程,该规程包括:总则、术语、古树名木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措施、古树名木的复壮管理技术措施、已损古树名木树干保护的修复技术措施、古树名木树冠管理技术措施、古树名木的树体保护与支撑等。

一、总则

(1)为保护好苏州古典园林古树名木,科学规范古树名木保护和复壮技术措施,制定本规程。

(2)本规程适用于苏州古典园林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其他需要特殊保护和复壮的古树名木,须根据古树名木的具体特征,参照执行。

(3)本规程的制定参照了《苏州园林保护和管理条例》(2004年9月1日起施行)、《苏州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条例》(2002年3月12日施行)。

(4)本规程所制定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技术或措施是由“苏州古典园林古树名木保护与监测预警标准研究”项目(项目编号:SS08055)支持,项目研究人员于2008年8月1日至20日对苏州古城区的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环秀山庄、狮子林沧浪亭耦园艺圃等8处世遗园林内的29个树种、19个科、25个属,树龄为100~920年的86株古树名木的生长现状、监测预警标准、所需管理与保护技术等进行针对性研究后提出的。

(5)古树名木保护除应执行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

二、术语

(1)古树: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

(2)名木:珍贵、稀有的树木和具有历史价值、纪念意义的树木。

(3)古树名木分级:古树名木分为一级和二级。树龄在300年以上,或者特别珍贵、稀有,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纪念意义和景观作用的古树名木,为一级古树名木;其余为二级古树名木。

(4)古树名木复壮:对生长衰弱或濒危的古树名木所进行的改善生长环境条件,促进生长,以达到恢复树势目的的措施。

(5)根际环境:古树根系区域土壤的综合环境。

(6)土壤矿质营养元素平衡:根系分布区域的土壤中,各种矿质元素含量的平衡关系。维持和调节营养元素平衡的目的,是使土壤中不发生元素缺失或元素过量。

三、古树名木的土肥水管理技术措施

1.根际环境

符合树种特性要求的良好的根际环境是古树根系正常生长的最基本环境要求和条件,主要表现在根系环境土壤要具有较好的颗粒结构和良好的疏松性、透气性、滤水性,具有齐全而平衡的营养支持等。古树根际环境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或措施有:

(1)古树名木生长的土壤应疏松、透气性好,有效孔隙度在10%以上,容重在1.35g/cm3以下,pH值在6.5~7.5之间,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立地条件发生改变,不适合古树名木生长的,应采取土壤改良措施。

(2)距树干5m范围内不得采用硬铺装,如确需铺装,应采用适当透气的铺装材料。

(3)在根际环境许可的条件下,古树名木根系区域应适时进行中耕锄草,并保护其周围的有益植被。

2.浇水与排水

符合古树树种特性和季节性要求的水分环境是古树正常生长的重要条件之一。古树根际环境水分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或措施有:

(1)每年必须浇足返青水和冻水。干旱的年份,春、夏两季旱时也要补水。无铺装情况下,浇水面积应不小于树冠垂直投影面积,浇水要浇足浇透。

(2)古树名木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应在7%~20%之间。如果含水量过高,应做排水处理;如果含水量过低,应适量灌溉。

3.施肥及营养元素平衡

古树经多年生长,会亏缺某些元素,若不进行施肥补缺,会影响树木的生长。古树根际环境施肥与营养日常管理的主要技术或措施有:

(1)施肥应以有机肥为主,无机肥为辅,有机肥必须充分腐熟,也可根据土壤检测结果配制古树专用肥。

(2)施肥应在吸收根密集分布区域内进行。

(3)古树名木可每年施肥一次,施肥位置应轮换。施用有机肥以土壤解冻后树木萌芽前的早春或落叶后的晚秋为宜。

(4)施肥必须根据树木的需要,及时施肥。施肥量应根据树种、树木生长势、土壤状况而定。施肥时应注意树木的物候期,依照肥料的种类,不施大肥、浓肥,应勤施淡肥。当土壤干旱时应及时补水,若有积水应及时排涝。

四、古树名木的复壮管理技术措施

在古树的保护和管理中,由于古树树龄较长,生理机能下降,会有一些古树的树势严重衰弱或濒危。对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树木应加强复壮管理。对于树冠生长不良的,应找寻原因,对于土壤环境恶化的,应设法保护和促进根系生长,使地上和地下各部分生长活动平衡。采取的措施包括打孔、换土或加土、施肥等,改善根际土壤环境,以防止土壤过度紧实、营养不足或营养失衡。古树复壮管理的主要技术或措施有以下几种。

1.松土、覆土、覆沙

有些古树出现较为明显的生长不良,可能是因为根际土壤板结或根际土壤的覆土保墒层厚度不够。对这类古树根际环境,可采用松土、覆沙、覆土等措施来改善树根的通气透水状况。另外,可采用培土、砌石台等措施来增加其根部的营养吸收面积,采用根部打孔与换土的方法来彻底改变其根系的生长环境,促使根系萌发新根,增加吸收根与土壤间的有效吸收面积,从而提高营养吸收能力和效率

2.增加客土

有些古树名木,因保护不力,水土流失严重,根部裸露在外;或原根际土壤板结、营养失衡等,已不具有古树根系生长所需要的土壤理化结构和性能,使古树根系生长受限。对这类古树根际环境,应在原根际土壤环境中增加部分客土,覆盖根际,改善根际土壤环境的理化结构和性能,以满足古树根系生长的需要。

3.换土

有些古树出现较为严重的生长势衰弱,这是由于根际范围内的大部分土壤长期处于板结、营养贫瘠或失衡状态,抑制了根系的生长。对这类古树根际环境,必须进行换土。换土的主要技术或措施是:在树冠投影范围内,对大的侧根周围进行换土。换土时深挖0.5m(注意随时将暴露出来的根用浸湿的草袋盖上),把原来的土与沙土、腐殖土、腐熟的牲畜干粪和锯末、少量化肥和3%呋喃丹(3~5g/m3)混合之后重新填埋,随后充分灌水。

4.扩大树池

有些古树由于根际范围的地面铺装面积过大、过于密封,树干基部树池又过小,根系环境长期不易透水透气,使古树生长不良。对这类古树根际环境,可扩大树池。树池可设置成方形、圆形或其他形状,树池大小可根据树木立地条件而定,尽量留大。在立地条件较好、人流较大的地方,树穴安装铁箅(与地面成一水平面),穴内放置鹅卵石,以增加通透性及涵养水分。

5.阔叶类古树、古油松、古侧柏的适宜复壮基质

这类古树的复壮基质宜采用松树、栎树、槲树、杨树等的自然落叶,将60%的腐熟落叶和40%的半腐熟落叶混合,并加入适量的菜园土和必要的营养元素配制而成。

五、已损古树名木树干保护的修复技术措施

古树树干空心现象较普遍,多数是由于古树的木质部腐烂,造成大小不等的空洞,而木质腐烂的空洞又容易引起更严重的树干腐烂和病虫侵害,对古树的生长影响较大。因此,古树名木树体出现空洞,应及时采取修补、填充等处理技术或措施。

据调查分析,古树名木树干中空的主要原因是枝干遭各种因素毁损。创口小者可愈合,很少影响其生长和外观,而创口大者则无法愈合。残留枝干枯死后遭雨水侵蚀而腐朽,形成空洞,其甚者可丧失大部分树冠和枝干,危及古树生命。引起枝干毁损的主要原因是风、雨、雷电、病虫等自然灾害的危害和人为砍截、剥皮等。其次,各种原因导致生境恶化,如遮阴、铺地闷根、蓄水、污染等,也会致使古树生长衰竭而间接引起枝干枯死,进而腐蚀、腐烂,形成洞穴。

1.古树名木树干腐朽中空的预防

要预防古树名木树干腐朽中空,首先在于防止其枝干毁损,其次是避免雨水侵入,创造条件使之尽快愈合。对于树干上由各种原因形成的小洞穴要及时处理。对于已形成的大型洞穴要根据洞穴和树体的具体情况尽早处理。防治洞穴形成和扩大的关键是避免雨水侵入,已经形成空洞的,要合理避水堵洞。对于根系和大部分树冠完好的古树,只要处理好受损树干的避水防腐问题,经过长期的管理保护,树干一般能够生长修复或部分生长修复。

2.树干防腐技术常用试剂或材料

(1)树干防腐消毒剂:常用的树干防腐消毒剂为3%~5%(质量分数)的硫酸铜水溶液,也可用1%的福尔马林液,还可用1%的波尔多液

(2)树干防腐保护剂:保护剂应选用容易涂抹、黏着性好、受热不融化、不透雨水、不腐蚀树体组织、具有防腐消毒作用的溶剂。常用的树干防腐保护剂有水柏油(木焦油)、松香清油合剂种类的油漆等。(www.xing528.com)

(3)树干洞穴补洞、填充材料:修补树洞穴的填充物应具有弹性好、质量较轻、对树干不产生污染和侵蚀等特性。常用的树干洞穴修补、填充材料有聚氨酯密封剂、聚硫密封剂等,也可用铁丝网加泥沙浆等材料。

(4)树干洞口密封或封实或小洞穴修补材料:常用的树干洞口密封或封实或小洞穴修补材料有水泥加107胶、三合土、青灰、木屑加桐油、木屑加乳胶等。

3.树干防腐技术流程

(1)洞穴内部、内壁清理:清理树洞,扒除尘土,刮除腐朽部分,可用小铲刀、钢丝刷或毛刷进行清理,直至露出新鲜木质部

(2)洞穴内部、内壁消毒:选用适宜的消毒剂喷洒树洞内壁2次,间隔30min。若洞壁有虫孔可用50倍氧化乐果溶液注射。

(3)空洞内壁涂保护剂:对空洞内壁均匀涂抹适宜的防腐保护剂,如水柏油(木焦油)、松香清油合剂等。

(4)洞穴补洞与填充:根据树干洞穴的大小及形状,选择合适的材料对树干洞穴进行修补或填充。

(5)洞口处理:根据洞穴口的大小和形态,选用合适的树干洞口密封或封实材料对洞穴口进行抹死抹实,最好再用密封剂将结合部的缝隙严密封死。洞口密封或封实材料应低于周皮层(即树皮)。

(6)外表修饰:为提高古树的观赏价值,按照随坡就势、因树赋形的原则,可采用粘树皮或局部造型等方法,对修补完的树洞进行修饰处理,恢复原有的形貌。

4.不同类型树干洞穴防腐技术

(1)因自然灾害、病虫害或人为损坏造成的小型洞穴:对于这类小型洞穴,应先对树洞进行清理,然后用消毒剂消毒,再涂防腐保护剂,最后用合适的材料对洞穴进行封实。

(2)经多年腐蚀、腐烂而形成的大型洞穴:对于这类洞穴,常用的防腐处理技术或措施有:

①不宜用树干洞口密封或封实材料处理的洞口,应在洞口加防雨水进入的遮盖等。

②洞穴的处理应根据具体洞穴的实际情况,采用合适的洞穴处理技术。对于两端开口的洞穴,宜用聚氨酯密封剂或聚硫密封剂修补、填充;对于敞开式且树干粗壮的洞穴,宜对洞穴内壁进行消毒、涂抹防腐保护剂处理;对于半敞开式且树干瘦弱的洞穴,宜对洞穴内侧消毒、涂抹防腐保护剂后,用铁丝网加泥沙浆修补,最后做外表修饰和洞口密封、封实处理。

③对于树干的树皮已脱落、裸露木质部腐蚀或腐烂的古树,宜对树干清除腐蚀、腐烂木质部分,用消毒剂消毒,再进行涂抹防腐保护剂处理。

5.填补树洞的时期

填补树洞这项工作,最好在树液停止流动的时期进行,即秋季落叶后到翌年早春前进行为宜。

六、古树名木树冠管理技术措施

1.复壮古树树冠的修剪

对生长衰弱、濒临死亡的古树,应加强复壮工作。当树冠外围枝条衰老枯梢时,可采用回缩修剪,截去枯枝进行更新。修剪后加强肥水管理,勤施淡肥,促发新枝,组成茂盛的树冠。

2.古树树冠的一般修剪

合理修剪有利于古树对营养的有效吸收,促使古树萌发新枝,促进古树生长。

(1)古树树冠的一般修剪首先要去除干枯枝、病虫枝,并在剪口处立即涂抹剪口处理剂,防止水分流失、雨水侵蚀和病虫侵害;修去过密枝条,可利通风,增强同化作用,且能保持良好树形。

(2)根据树势,合理删除弱枝和庇荫枝,避免折断枝、枯死枝形成空洞。删枝必须适时适度,要尽量保留其上部树冠,创造迅速愈合的条件。

(3)对生长势特别弱的古树要控制树势,减轻重量。

3.已形成断枝的古树树冠修剪和整形

已形成断枝的古树应及时修整。修整原则是:一要使其能尽快愈合,二要避免雨水滞留侵入。具体做法是锯掉残留断枝,尽量使锯断面接近树液流动面(即残枝与主枝干的交接面),并尽量与地面垂直。锯口要刨平滑,使雨水无法滞留,保持干燥不朽。遇锯断面朝向上方,无法避免雨水侵入滞留的,须用接蜡或无害涂料等封闭伤口,防止木质腐朽,且要逐年补封,直到愈合。还可采取加柱、拉靠等办法防止枝干折断、开裂。

4.修剪适宜的时间及剪口处理

修剪宜在休眠期进行。修剪后应对剪口及时进行消毒和防腐处理。常用的剪口处理剂为油漆或封蜡(配制比例:动物脂肪3份、石蜡2份、松香1份)。

七、古树名木的树体保护与支撑

(1)古树名木应设围栏,保护树体和根系分布区的土壤。

(2)生长在高处、空旷地或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必须安设避雷装置。

(3)树体不稳或树体倾斜的古树名木,必须采取加固或支撑措施。对树干空朽、树冠生长不均衡、有偏重现象的树木,应在树木一定部位设立防风支架。支撑部位要垫衬耐腐蚀性缓冲物,不得损伤树皮。

(4)古树名木枝干悬索牵拉、腐朽树干的防腐固化、树体修饰与支撑应以保护为前提。

八、其他

1.垒石护根

客土覆盖后,根据地形在根际周围垒石砌墙护根。

2.打孔注药

对于树体高大的古树名木和喷雾药液难以到达的古树名木,常采用打孔注药、涂抹药液、施颗粒剂等方法进行病虫害防治。打孔注药是一种用人工或机械的方法在树上钻孔,然后往钻孔内注入一定量的农药原液,通过树干的输导组织,使药液遍布树体,从而防治害虫的方法,此种防治方法主要对蛀干类害虫和刺吸类害虫防治效果好。由于古树一般较高大,防治方式主要采用打吊针的方法,该方法在实践中效果较好。一种新近研制的“古树名木生长延缓剂的输送装置”也可以进行这类应用(见本章第五节“古树名木树种超体量树体控制技术”)。

3.树干涂白剂

按水1.5~2.0kg、石灰5.0~7.5kg、食盐500g、黏土1.0kg、石硫合剂原液1.0kg(或硫黄粉250g)的比例,先将生石灰和食盐溶解混匀,再倒入石硫合剂(或硫黄粉)和黏土拌匀,涂抹在树上以不流下为宜。以此方法防治越冬害虫及病原体,效果明显。

4.挖沟施肥

在离树干2.5m处,挖一条宽0.4m、深0.6m的半弧沟,按1m长沟撒尿素250g、磷酸二氢钾125g,每年春秋各施一次,在春季时施肥效果更好。沟施既能补充土壤肥力又能改良土壤,是目前古树名木施肥的一种常用方法。

九、用词说明

为便于在执行本规程条文时区别对待,对于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

(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

(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

(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或“适宜”;反面词采用“不宜”。

(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采用“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