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漓江行》: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漓江行》: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历史赋予我们从事古筝专业者的重任,就是要为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兴旺作出贡献。近年来我和两位热心于古筝艺术事业的同志共同创作和演出了《漓江行》。在这首“古筝与管弦乐队”相结合的乐曲中,对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近几十年来,筝与民族乐队合作的曲目逐渐增多,而古筝与管弦乐队配合的曲目则较少,像《漓江行》这样的规模还是一种尝试。

《漓江行》:古筝艺术的继承与发展

◎何成育

(1942- )原四川省舞蹈学校校长、教授。后任四川音乐学院民乐系外聘教授。

古筝,是我国具有悠久历史民族乐器。两千多年来经过许多热爱筝艺的先辈的创造和发展,不论在乐曲创作和积累方面,还是在乐器的制作改革方面,都不断得到丰富和改进,使这门艺术日臻完美,而为今天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爱。

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是永恒不变的,只有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能更丰富,更有生命力。古筝艺术的发展也不例外,可以说,从继承的关系上来看,就是传统的不断更新的历史。历史赋予我们从事古筝专业者的重任,就是要为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兴旺作出贡献。

我在近30年来对古筝的学习、教学及演奏的实践中,深刻体会到要让这门艺术永葆青春,必须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多掌握一些传统技法可以为创新奠定良好的条件。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传统应认真继承,以宽阔的视野,吸收人类音乐文化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乃至纵横五大洲,上下五千年的广度吸收各种养料来发展我们的古筝艺术,并把民族风格和时代精神有机地统一起来,为创造出我们民族的时代的优秀古筝作品而努力。

近年来我和两位热心于古筝艺术事业的同志共同创作和演出了《漓江行》。在这首“古筝与管弦乐队”相结合的乐曲中,对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和探索。

在传统的古筝艺术中,独奏乐曲居多,用于伴奏也不少,在合奏中当作色彩乐器使用亦较普遍。近几十年来,筝与民族乐队合作的曲目逐渐增多,而古筝与管弦乐队配合的曲目则较少,像《漓江行》这样的规模还是一种尝试。这首乐曲是根据内容的要求选定的表现形式,并且选择的这个题材也是古筝之所擅长,这样就能充分发挥古筝演奏上的优势。接踵而来的问题,古筝这件音色秀美独立性很强的民族乐器与管弦乐队能否粘合,抗衡协调的问题,这又包含着几个重要的因素,如音质、音色、音量、表现力等。通过实践,我们充分认识到这诸多复杂的问题,并设法在创作上解决它们之间的矛盾。大家不妨可听听第一乐章的第一段筝的音色:既能和乐队粘合,又有它所具的独特风格。这个以广西文场音乐为基调的主题,首先由古筝奏出,优美、动听、韵味十足,在管弦乐队的烘托、陪衬下,此起彼落,表现出漓江两岸奇山秀水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从整个结构安排上我们都注意了古筝突出时以乐队来配合。而发挥乐队表现时,古筝则处于配合的地位,在古筝的演奏手法上,有意识地作了有机的调整,以达到突出、配合、协调、抗衡的交响性效果。

《漓江行》全曲共分三个乐章:(一)漓水情;(二)七星仙宫;(三)歌圩花舞。以广西文场音乐、壮族民歌为素材写成的这部风俗性作品,它通过对漓江两岸几个画面的描绘,热情赞颂了桂林地区优美如画的奇山秀水,抒发了人们对祖国山川风光的热爱之情。这三个乐章所刻画的内容,是非常适合用古筝来表现的。我们从传统名曲来看,《渔舟唱晚》、《高山流水》、《两打芭蕉》,《寒鸦戏水》等,都是通过对特定环境的境和物的描绘来揭示人的思想感情,我们完全可以在优秀传统的宝库中吸取大量的营养,在演奏上充分发挥古筝艺术的传统优势。另外,由于这首作品包含的内容比较丰富,情绪变化跨度比较大,表现的幅度也比较大,所以我们选择了古筝与管弦乐队这样的艺术形式,两者可以既对比,又统一,进而达到协调、配合的效果,使整体的表现力更加丰富,从而体现出丰富的内涵,丰满的感情。

这部作品还在古筝演奏技法上,古筝和乐队的配合上,以及作品结构规模上,对古筝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作了探索。

首先,力求表现乐曲的主题思想和三个乐章的有机结合。三个乐章以不同侧面描绘出山奇水秀、溶洞仙境、花海歌舞,表现人们对家乡的爱恋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刻画出“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的画面,展现栩栩如生的天乐图和花海中欢唱飞舞激情满怀的欢乐场面。

请看第一乐章的主题:

这个富于歌唱性的旋律,运用古筝的传统技巧,左手的揉、吟、滑、按、颤,右手的构、托、劈,踢等,左、右手的协调配合,可以使这个以广西文场音乐为基调创作的主题,表现得流暢,优美、动听,富有浓郁的地方风格,从而唤起听众对“桂林山水甲天下”的联想。第二乐章开始的古筝S010段,运用了古筝特有的五声音阶的自然琶音和左手的散音来烘托气氛,继而又用泛音加颤弦(借鉴独弦琴的手法),左手按弦右手擗托的双音,点奏等复杂的手法,在第二乐章一开始就显示了古筝的主导地位,同时展现出仙境变幻、神奇、时隐时现、青纱缥缈。美好天乐图的引子。给主题的呈示以恰如其分的铺垫。

第二乐章的主题是:(www.xing528.com)

这段旋律在结构、旋法进行上,有古朴的韵味。1-2,3-4,小节为两个又对称又有变化的小乐句,第一乐句用了五声音阶的下行琶音,第二乐句用了上行的琶音。后面是一个较前面两句长的、有变化的推进乐句。每句的结束都很规整的统一在节奏音型上,这样的旋法进行和音乐节奏在传统乐曲里是常见的,这样多次的强调,古朴的韵味就更浓了。此外,在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和各发展段,都尽量发挥了传统的古筝艺术的优势。

主题:

运用了古筝传统手法快速撮弦,加强旋律的热烈气氛。主题的变化,发展段都有意设计了很适当的传统表现手法。

其次,我们在创作中感到这首乐曲有这么丰富的内涵,三个乐章的情绪的跨度及幅度变化又如此之大,古筝要更好地表现出来,必须有所创新方能胜任。这也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义不容辞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迫使我们认真加以考虑,当然是根据乐曲所表现的内容来考虑。我们想到光是纵向继承是不够的,还要横向借鉴,进一步发展古筝的演奏艺术。这里以第二乐章为例。第二乐章是表现溶洞仙境,可以理解为神仙飘逸云海或鼓瑟操琴,或下棋对弈,或翩翩起舞的天乐图。对这样美好的仙境,在创作构思上,我们首先要确定其时空观,它是东方的仙境,而不是西方的仙境(虽然用了管弦乐队),所以主题的旋律、旋法进行要有浓郁的东方色彩。我们不但研究了广西民歌的特点,还参考琴曲的旋法进行,让旋律既有广西民歌的风格又古朴而优雅。特别在第二乐章里借鉴了古琴的演奏手法和典型的节奏型。如长段的泛音的运用:

此段用长笛(代箫)和古筝同奏同一旋律,颇有琴箫合奏之效果。

再如

这段音乐集中体现了琴曲的旋法和演奏手法上的特点这特殊的音型。把姊妹乐器的特点融汇在古筝的演奏中,为塑造乐曲特定的音乐形象而创作的动机,这样的三连音节奏型在这里是装饰音,而在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里则是用在旋律进行中的三连音,如:

这是采用古琴演奏手法的“带轮掐撮三声”演变而成的要求强烈的揉按达到古琴特有韵味的效果:,再加上木鱼、碰铃、清淡的乐队衬托的协调配合,很有古色古香,虚无飘缈的仙宫之意。为了使天乐图的形象更加丰满,生动,要有境有情、有山有水、有花有月,我们用了这样抒情的旋律来表现:

这里不难听出《春江花月夜》等乐曲传统手法对我们创作的启迪。为了让情绪从抒情向激情方面转化,还采用了《渔舟唱晚》递升递降的特有手法。

再次,我们对外国丰富的音乐表现手法也加以借鉴,吸取其营养来丰富乐曲的表现力,以加强作品的时代感、节奏感。乐曲要表现八十年代人们的思想感情,还要考虑到八十年代的人民群众,特别是年轻人的欣赏情趣,要求我们的作品要有强烈的时代感。所以,我们这次大胆的尝试中,采用古筝与管弦乐队这样的形式来表现新时代的内容,在乐队的写法上注意照顾我国观众的听觉习惯,在和声上既有民族和声的特点,又根据情绪的变化运用了一些现代和声。如第二乐章开始和结束处,为了加强神秘感、仙境的虚幻感,前后呼应地用了钟琴的变化和弦琶音。为了和乐队变换情绪衬托,古筝用了一长段和弦连接的三连音,这是以前较少采用的。另如第一乐章古筝“亮相”时的S010的和弦琶音的使用及左手三连音与右手扫摇相结合。第三乐章的大段的和弦音,借鉴竖琴的表现手段来丰富古筝的演奏手法,烘托出热情激荡的场景。为达到最后的高潮,在古筝和乐队的抗衡中,古筝创造性地采用了左手大幅度和弦跳动和右手扫摇旋律相结合,以描绘出激越壮丽的气氛完满的结束了全曲。

通过《漓江行》乐曲创作的演奏实践,使我深深地体会到,古筝的表现力是相当丰富的,完全能够反映现实和表现我们火热的新时代,如何来表现,并且用什么方式来表现。我们就应按照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来办,在继承和发展的道路上,路子越走越宽,让古筝的事业兴旺发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