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西钢琴音乐的对比研究

中西钢琴音乐的对比研究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音乐分析学的前身是“曲式与作品分析”。基于以上的成果,我们可看出,曲式与作品分析已逐渐形成一门较为成熟的标准的学科。而无论是哪种分析,无一不涉及音乐形态学的分析、音乐构造学的分析,以及分析音乐与学问等诸多内容。由此,音乐分析学研究对象的全面化、整体化、多样化成为学科构建、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科研究对象已远远超出了曲式与作品分析研究对象的范畴。

中西钢琴音乐的对比研究

音乐分析学的前身是“曲式与作品分析”。纵观曲式与作品分析教程的发展历史,最早的是1940年出版的我国第一部曲式与作品分析教材——陈洪先生的《曲式与乐曲》,这是我国音乐学者撰写的第一部曲作品分析教材,是陈洪根据自己在上海国立音专担任教学工作时编写的讲义整理而成,由曲式学知识和乐曲分析两方面内容构成,所论述的曲式结构依次为:乐句、小二段体、小三段体、大三段体、轮旋曲(旧轮旋曲式)、变奏曲、奏鸣曲式、节略奏鸣曲式、新轮旋曲式,并结合乐曲对各类体裁做了详细的介绍。

接着就是20世纪60年代由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出版的吴祖强先生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书中同样包括一部、二部、三部、回旋、奏鸣等十几种曲式的曲式学知识和乐曲分析两方面内容。随后的一系列经典教材,如:李吉提先生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茅原、庄曜的《曲式与作品分析》(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年版),高为杰、陈丹布的《曲式分析基础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以及杨儒怀的《音乐分析与创作》(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年版)等,对曲式学知识和乐曲分析两方面内容都进行了详尽、系统、整体的介绍。(www.xing528.com)

以上足以说明曲式与作品分析有一定的发展历史,这包括体系化的理论框架、卓有成效的研究方法及本学科的一套概念术语和表达方式(话语体系),同时拥有一批突出的学者及大量经过严密论证和发挥的、确实而丰富的研究成果,以及有影响的代表性著作、经典性著作。基于以上的成果,我们可看出,曲式与作品分析已逐渐形成一门较为成熟的标准的学科。这门“旧”的学科也已解决了本学科中某些急需解决的问题,而学科的发展总是动态的、变化的,现在该学科的发展更为广阔和深远。音乐分析学学科的构建,不仅仅局限在经典曲式知识和一部分的作品实例分析,而是全面关注有关“分析学”的方方面面,正如陈鸿铎教授、钱仁平教授等在谈到音乐分析学,提到涉及音乐分析学中的几个重要概念:“音乐分析”“音乐学分析”“音乐分析学”“学分析音乐”“分析音乐学”,试图厘清以上几个关键概念的关系。而无论是哪种分析,无一不涉及音乐形态学的分析、音乐构造学的分析,以及分析音乐与学问等诸多内容。由此,音乐分析学研究对象的全面化、整体化、多样化成为学科构建、发展的关键所在,学科研究对象已远远超出了曲式与作品分析研究对象的范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