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响音乐史话:解放神学女儿的二次禁锢

交响音乐史话:解放神学女儿的二次禁锢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咏唱圣诗、歌颂宗教精神成为音乐唯一的功能。器乐的“交响”在尼德兰乐派的作品中已有反映。此外,当时欧洲的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也在器乐与器乐合奏方面推进了“交响”的进程。人们称之为“苦命人、可怜虫和穷鬼”。“弦乐之王”小提琴终于登上器乐世界的宝座。这些组织被称为行会,实则可视为今日的管弦乐队。

交响音乐史话:解放神学女儿的二次禁锢

如果说,古希腊罗马时代声乐与器乐还不曾有明确的依附关系的话,那么,到了中世纪,音乐已开始形成器乐依附于声乐的局面。

中世纪,古罗马帝国灭亡的时代。从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近十个世纪成为欧洲大陆的黑暗时期——北日尔曼民族南侵,毁灭了罗马帝国的一切文明。

中世纪发展缓慢。宗教主宰一切,《圣经》是唯一的教科书,科学艺术是宗教的奴仆。因此,那个时代,“音乐是神学驯服的女儿”,“音乐是上帝创造的”。

此时,音乐已被剥夺表现世俗生活的权利。咏唱圣诗、歌颂宗教精神成为音乐唯一的功能。宗教音乐的发展,实际上是声乐艺术的发展。因为,宗教场所中的音乐,无论是弥撒或是唱诗,总是以人声为载体,而器乐则被视为“魔鬼的工具”,被野蛮地取缔。据传,十二世纪有一位叫做西利尔·多洛弗斯吉的东正教教徒,他梦见群魔乱舞。魔鬼都带着短笛、琉特琴和铃鼓等乐器。由此,东正教派取缔乐器。又有传说,远在三世纪,圣女契切利亚冒着生命危险把乐器引入基督教音乐之中。在《圣女契切利亚》这幅名画中,人们可以看到她手持小管风琴,面前摆着弦乐和打击乐器的美丽形象。可见,宗教音乐初始阶段对于器乐的排斥,造成了器乐一度依附于声乐的不正常局面。

十三世纪中后期到十四世纪二十年代,意大利诗人但丁的巨作《神曲》问世。人文主义的思想曙光冲破了宗教的冷酷桎梏,迎来了文艺复兴的春天。

1600年成为音乐发展史上的里程碑。迟到的音乐从这一时刻开始,终于从宗教的困囿中走向世俗,从单声部的一统天下走向多声部交织的对位法与复调时代,从中世纪基督教音乐的象征——声乐走向曾被取缔和被置于从属地位的器乐。

从“交响”意义上讲,复调音乐的崛起,本身已提供了多声部旋律交织交响的基础。而器乐创作也正方兴未艾。十六世纪上半叶,法国作曲家约纳庚(Jannguin,1475—1560)创作了标题音乐作品《马里昂之战》,描写了法国人与西班人作战的情景,人们仿佛从中听到了战斗的呼唤、军号的奏鸣以及胜利的欢呼声。乐曲始终贯穿着模拟的号角声。这部作品是文艺复兴时期器乐合奏曲表现世俗内容的代表作,也是交响音乐的古老的先声。

十五世纪尼德兰(即今之荷兰、比利时与法国北部地区)成为欧洲音乐中心。世俗音乐与宗教音乐深入到社会之中,并出现了许多被史学家称为“真正的音乐家”。其间,最著名的音乐团体是教堂唱诗班。他们有时可用九个独立声部错开一小节同时演唱。尼德兰把复调音乐推向高峰。(www.xing528.com)

随着唱诗班的不断发展,器乐的禁锢已被打破,使最初器乐只从属于声乐的伴衬地位而逐渐将重心移到了管弦合奏上来。器乐的“交响”在尼德兰乐派的作品中已有反映。此外,当时欧洲的罗马乐派、威尼斯乐派也在器乐与器乐合奏方面推进了“交响”的进程。

文艺复兴时期不但在音乐内容与形式上有了大变革,而且管弦乐队的基本乐器也有所发展。在古老弦乐器琉特琴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羽管键琴,它是近代“乐器之王”钢琴的前躯。在文艺复兴时期已拥有制作精湛的乐器和大批为羽管键琴和管风琴创作音乐的杰出作曲家。

与琉特琴同时问世的是古提琴,又称低音提琴。开始研制时,人们把它捆在两张桌子上,并在共鸣箱内装上木制的圆形“音柱”。人们称之为“苦命人、可怜虫和穷鬼”。十三世纪末叶,古提琴衍变为音色美的小提琴。“弦乐之王”小提琴终于登上器乐世界的宝座。

文艺复兴时期,运用气流催动作用而发出乐音的小号圆、号、大管等管乐器也开始出现,并日臻完善。

乐器的形成与发展,使各种器乐演奏组织应运而生。这些组织被称为行会,实则可视为今日的管弦乐队。斯特拉斯堡的“皇冠会”、汉堡的“音乐协会”、法国的“艺人会”等等成为节日庆典、市民欢宴、受洗、婚礼等活动的助兴者。这些行会,常在夏季与冬季进行露天与室内演出。他们使用管与弦来合奏,在古老的欧洲形成了最初的“交响”乐团。

文艺复兴的激流使一度衰颓萎缩的乐器与器乐得到生动的发展,交响“童年”经历了曲折之后终于踏上了健康发展与成长的路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