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交响音乐史话》从浪漫到现代

《交响音乐史话》从浪漫到现代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世纪末的浪漫主义音乐出现了“分流”。有回顾过去,追溯到巴罗克古典时代的艺术思潮;也有面向未来,从“浪漫”走向“现代”的新的潮。三个乐章分为“斗争”、“喜悦”、“天国游戏”三个标题,不间断进行演奏。这种风格,从“浪漫”中来,但却预兆了无调性、无运动概念动机、音块的概念等新时代的音乐风格。席曼诺夫斯基的三部交响曲是晚期浪漫派对古典的又一次“回顾”。

《交响音乐史话》从浪漫到现代

世纪末的浪漫主义音乐出现了“分流”。这正是新陈代谢的交替时期的一种音乐文化现象。有回顾过去,追溯到巴罗克古典时代的艺术思潮;也有面向未来,从“浪漫”走向“现代”的新的潮。流在十九世纪晚期浪漫主义音乐家当中,许多人的作品已有新世纪新音响的踪影。在交响音乐方面有两个人物令人瞩目,他们就是斯克里亚宾和席曼诺夫斯基·

斯克里亚宾(1871—1915》,俄国作曲。家他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交响音乐领域的重要代表人。物作品主要是钢琴和交响音。乐他几乎不写作声乐室内乐作品。在交响音乐作品中,他写过五部交响乐

1899至1900年,正是新旧世纪交接年代,斯克里亚宾创作了《第一交响曲》·这是一部由六个乐章构成的交响曲。与马勒创立的声乐交响乐形式相似,作曲家采用了独唱和合唱来体现一个抽象的主题,即艺术具有强大的改造世界的力量。交响曲用安祥的美感与浮燥的情绪形成对比,造成富于戏剧性的交响化冲突。而在结尾,斯克里亚宾奏出了对艺术的赞歌,形成一个乐观的结论。作曲家认为,艺术的“魔力”可以给人们带来安慰;而用音乐表达,则是一种“大海无际的感觉”。结尾合唱曲名称是: “世界各族人民走到一起来,让我们歌颂艺术。”这个合唱是按十八世纪清唱剧范例写成的。斯克里亚宾说: “我是故意写成这样的,因为我要使这首合唱曲朴素、全民化。”《第一交响曲》结尾所产生的那种极富浪漫色彩的光明与幻想式的效果,奠定了斯克里亚宾后来创作的一个积极的基调。

1901年,斯克里亚宾创作了《第二交响曲》。这个由五个乐章结构的交响曲有了一个战胜逆境的英雄性的主题。五个乐章成为歌颂人的伟大力量的各个侧面。而在结尾又综合了各个乐章的风格上的联系,写出一个光明的结论。作曲家认为,“我需要的呈现光明……光明和欢乐……但得到的却是紧迫和肃穆感……我最后才找到了光明”。

《第三交响曲》,又名“神圣的诗篇”。这是斯克里亚宾的一部“精神的传记”。三个乐章分为“斗争”、“喜悦”、“天国游戏”三个标题,不间断进行演奏。交响曲哲学化地表达了精神克服物质的感受,从而进入一个高度自由的新境界。交响曲的首章以森严有力的“自我肯定”的主题为贯穿的主导动机。音乐的展开并不浓重剧烈,而有一种人称“斯克里亚宾式的轻快运动结合”的特殊表现方式。通过第二乐章迷人的抒情而走向终曲狂欢舞蹈性的场面——“英雄性谐谑曲”。

斯克里亚宾在题为“喜悦之诗”的《第四交响曲》和最后一部交响曲中,依然进行音乐上的哲学思考。这种抽象的思考还表现在作曲家的其他交响音乐作品之中。

斯克里亚宾著名的交响音乐作品还有: 《醉人的诗篇》(1905—1907年)。这个单乐章管弦乐曲与《第三交响曲》相似,主要乐段是: “创造者的漫游情景”,“令人迷惘的世界”和“心醉神迷”。音乐仍以光明的乐观主义为基调。在音乐表现上,斯克里亚宾运用了“主题群”,多的达到八个以上。复杂纷繁的主题盘根错节,融为一体,显示出光怪陆离的交响性。如在序乐中,我们可以连续听到小提琴独奏的“人类之爱”主题、小号独奏的“意志的力量”主题、铜管奏出的“创造力”主题。这首乐曲的和声色彩十分绚丽,曾被人誉为“世上所仅闻的神妙音乐”。(www.xing528.com)

此外,斯克里亚宾还创作了交响诗《普罗米修士》(又“称火之诗”)、《面具》、《怪诞》、《迎火》以及舞曲《阴郁的火》等作品。这些作品中交织着作曲家探寻世界与宇宙精神的一种渴望。斯克里亚宾交响作品的繁复织体与丰富音响,犹如开放的思路,理智而又充满向茫茫天地万物发问的迫切热望,俨如一个音乐上的“天问”诗人。他的交响之作像是一本本音乐的哲学书,贴近现实,却又抽象得让人难于很快理解。这是因为,“他的音乐气势磅礴。这种音乐代表着一位神秘主义唯心论者以他的意念来反映我们革命的时代”(普列汉诺夫)。

从音乐表现上看,斯克里亚宾远远超过了浪漫盛期柏辽兹李斯特“标题”音乐的范畴,而用长篇文字来诠释音乐。在《醉人的诗篇》中,作曲家用诗的形式对这部交响作品的文字标题作了详尽表述,并以小册子形式在日内瓦出版。

内容的抽象与内在的冲动,又决定了音乐上产生了许多开放性的创新。如采用与传统规范不同的多乐章结构交响乐;和声中创造了“综合”和弦,即以一个在十三度、小七度和增九度基础上构成的和声体系,其不协和的效果与表现力精微奇妙,已有了现代音乐如“十二音体系”的雏形。因此,人们看到斯克里亚宾基于其哲学、神学与文化的神秘融合,在音乐上标新立异,创造一种在钢琴上是“色彩键盘”,在交响音乐上是“色彩音响”的新颖风格。这种风格,从“浪漫”中来,但却预兆了无调性、无运动概念动机、音块的概念等新时代的音乐风格。因此,人们称做的“斯克里亚宾的创举”,主要在于他从晚期浪漫主义的神秘氛围中走出来,奏起了二十世纪现代音乐的先声……

席曼诺夫斯基(1882—1937),波兰作曲家。他作为肖邦故乡的音乐家,却更多地带有走出地域性的晚期浪漫主义音乐风格。席曼诺夫斯基的交响音乐作品不多。他写过三部交响曲和钢琴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其交响之作大多是无标题的“纯音乐”作品。因此有人认为,他的作品有勃拉姆斯风范。

席曼诺夫斯基的《第一交响曲》写于1907年,是“拟古”倾向的一个风格复杂的作品。内中有雷格尔和声与结构上的影响,又有勃拉姆斯的无形烙印,因此,连作曲家自己也戏称这部交响曲是“和声的和符合对位法的丑八怪”。他的《第二交响曲》以及《序曲》,又受到晚期浪漫派R·施特劳斯“复古”风格的影响,并且运用了古老的舞曲形式,显示出他对古代音乐形式的向往。席曼诺夫斯基的三部交响曲是晚期浪漫派对古典的又一次“回顾”。但在这种“回顾”中,人们却看到了现代音乐中如德彪西、斯克里亚宾对他的影响。“他的音乐语言体现了世纪初'印象主义'、自由无调性音乐风格特征”(刘经树)。

作为波兰音乐家,席曼诺夫斯基在晚期浪漫主义与现代新音乐思潮的双重冲击下,依然重视交响音乐中的民族色彩。他十分得意于他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创作的《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在这部交响协奏曲中,作曲家运用了扎戈潘的塔特尔居民的民间口头音乐——古特尔音乐。民间的与交响的、民族的与浪漫的、古典的与现代的,都出现在席曼诺夫斯基的交响创作中,他的作品有纷繁复杂的风格特征。但最基本的是四条线索: 古典的、浪漫的、民族的、现代的。席曼诺夫斯基的大半生涯在二十世纪度过,他以“现代”的目光回首古典与浪漫,也让民族色彩焕发出了不同于肖邦,不同于俄罗斯“强力集团”式的“现代”风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