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湖北高校交谊舞教材:命名交谊舞术语的方法

湖北高校交谊舞教材:命名交谊舞术语的方法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交谊舞术语的命名应首先将身体部位做好规范说明。身体基本部位术语依据人体解剖结构与交谊舞教学深度的一般需要,可从两个方面正确把握命名方法。这是一条沿着舞池四周运行并与墙壁平行的设想线,它是指移动方向,并非是一条一成不变的单道线,因此也称舞程向。

湖北高校交谊舞教材:命名交谊舞术语的方法

第三节 交谊舞术语命名的方法

一、按动作结构与特点命名

1.身体部位术语

交谊舞的动作形式多样,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会有好几个身体部位参与运动。因此,交谊舞术语的命名应首先将身体部位做好规范说明。

(1)身体基本部位术语

依据人体解剖结构与交谊舞教学深度的一般需要,可从两个方面正确把握命名方法。其一:身体基本部位,分别指是头、颈、肩、胸、腰、臀、胯、腿、膝、脚踝、脚跟、脚掌等;其二:常讲的关节有,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等。按交谊舞常用的说法,身体部位还有如下的俗称:

头部:前额、面部与后脑

胸部:前胸、后背

腰腹部;前腹、后腰;左腹、右腹、左腰、右腰

髋部:左髋、右髋

腿部:左腿、右腿(大腿、小臂)

脚部:左脚、右脚

臂部:左臂、右臂(大臂、小腿)

手部:左手、右手

绝大部分动作按照身体位置命名的。如:臂下左转、背对背、肩并肩等。

(2)男女身体相对部位术语

正——男女面对面、肩轴平行的姿势(见图1-1)。

同侧与异侧——同侧是指上、下肢动作开始的指向与做动作的上、下肢的方向相同,反之为异侧。

背——男女背对背、肩轴平行的姿势(见图1-2)。

img1

图1-1

img2

图1-2

侧——男女肩轴垂直的姿势。以男伴为参照物,女伴在男伴的右侧垂直站立位置为右侧(见图1-3),左侧反之(见图1-4)。

img3

图1-3

img4

图1-4

前——以男伴为参照物,女士背对男士平行站立的姿势(见图1-5)。

后——以男伴为参照物,男士背对女士平行站立的姿势(见图1-6)。

img5

图1-5

img6

图1-6

左与右:以男伴为参照物,男女面对同一方向,女士位于男士左肩旁为左、位于右肩旁为右(见图1-7和图1-8)。

2.动作方位术语

动作方位是相对的,通常是以男士为参照物来区分。为了便于舞蹈进行中正确地辨别方位和检查旋转的角度,根据记录各种舞蹈的惯例,在舞场上要规定一定的方位。一般情况下,多以乐队演奏台的一面为规定方位的基点,定为“1点”(也可选场地上其他任何一点)。每向顺时针方向转动45°则变动一个方位。依此类推共有8个点。因此,在场地中四个面为1、3、5、7点,四个角为2、4、6、8点(见图1-9)。

img7

图1-7

img8

图1-8

img9

图1-9 动作方位

在规范的舞厅中还规定了8条线,只要是沿着舞程线的圆周进行,无论行进到哪一点,上述的规律都适用。如图1-9:“1”为面向舞程线或背对舞程线;“2”为面向墙壁或背向中央;“3”为面向斜壁或背向逆中央;“4”为面向逆斜壁或背向斜中央;“5”为面向逆舞程线或背向舞程线;“6”为面向逆斜中央或背向斜壁;“7”为面向中央或背向墙壁;“8”为面向斜中央或背向逆斜壁。

3.运动方向术语

正规的比赛场地要求为:地面平整光滑,面积为15m×23.2m。赛场长的两条线叫A线,短的两条线叫B线。比赛选手所编的套路,应按两条线的长短不同,安排适当的动作,不断沿两条线按舞程线方向循序而进。

(1)舞程线概念(LINEOFDANCING简称L.O.D)

指舞者沿着舞池以逆时针方向行进的路线(见图1-10)。这是一条沿着舞池四周运行并与墙壁平行的设想线,它是指移动方向,并非是一条一成不变的单道线,因此也称舞程向。即使有几对舞伴盘根错节地遵循着舞程向绕道运行,还算遵守跳舞场上的“交通规则”,如沿着顺时针方向去跳舞,就违背了基本法则,会让你接二连三地碰撞到其他的舞伴。

img10

图1-10 舞程线

具体舞程线:为了使舞者在学习和跳舞的过程中,能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各种舞步,规定在舞池的任何一个点都有8个方向8条线。以男伴面对舞程线方向为基准,对舞步的行进方向规定了8条线。只要舞者沿着舞程线行进,无论到哪个点上,都可以按8条线来区分方位和角度(见图1-11)。

img11

图1-11 具体舞程线

男伴面向的是舞程线;

男伴背向的是逆舞程线;

男伴右肩所向即右转90°所向为四壁称为壁线;

男伴左肩所向即左转90°所向为舞池中央称为中央线;

男伴右前方即右转45°后的方向朝壁线倾斜称为壁斜线;

男伴左前方即左转45°后的方向朝中央线倾斜称为中央斜线;

男伴右后方即右转135°后的方向朝壁线逆向倾斜称为逆壁斜线;

男伴左后方即左转135°后的方向朝中央逆向倾斜称为逆中央斜线。

(2)单个动作基本运动的方向

动作与人体基本平面平行或垂直的指向。分前、后、左、右、上、下六个基本方向。人体直立时胸面对的方向为前,其背部面对的方向为后;人体左侧所对的方向为左,右侧所对的方向为右;头顶所对的方向为上,脚面对的方向为下。根据交谊舞的运动特点,其动作方位分别还有以下派生方向名称。

直进——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前进。

直退——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后退。

以上两种运动方向的基本步伐可以演变出很多变型步伐。如:四步舞当中可以演变为进退直进步、进退直退步、退进直进步、退进直退步。

斜进——肩轴或宽部斜对前方前进。

斜退——肩轴或宽部斜对前方后退。

横移——肩轴或宽部正对前方向左或向右平行移动。

侧进——肩轴或宽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朝侧向前进。

侧退——肩轴或宽部向左或向右转动朝侧向后退。

4.角度与旋转角度术语

每个舞步开始、结束时所站立的方向,运步、旋转过程中的方位、角度都有一定的规定。旋转时以旋转360°为一周;旋转45°为1/8周;旋转90°为1/4周;旋转135°为3/8周;旋转180°为1/2周;旋转225°为5/8周;旋转270°为3/4周;旋转315°为7/8周(见图1-12)。在记录旋转动作时,应先标明旋转的方向,即左转或右转,再标明角度。每条舞程线角度相差45°。

5.舞姿方法术语

(1)闭式位

男女舞伴面对面站立,形成“四点接触”架型方法的握抱姿势状态(见图1-13、图1-14、图1-15)

具体“四点接触”要求如下:

img12

图1-12 角度与旋转角度

img13

图1-13

img14

图1-14

img15

图1-15

第一:男伴左手掌与女伴右手掌、大拇指交叉相握(见图1-16、图1-17)。相握后男伴左臂抬起、小臂内弯与上臂大约成120度角、左肘关节的高度稍低于肩、左腕部上抬,其高度齐女伴右耳峰。

img16

图1-16

img17

图1-17

第二:男伴右上臂抬起,右肘关节稍低于肩、小臂内弯、右手五指合拢贴在女伴左肩胛骨的下半部,并用掌部轻托女伴。握持方法(见图1-18)。

img18

图1-18

第三:女伴左手虎口张开,轻放在男伴右上臂三角肌的下部。握持方法(见图1-19)。第四:女伴的左腕部与小臂轻轻平放在男伴右臂的上沿,不可使腕关节突起。握持方法(见图1-20)。

img19

图1-19

img20

图1-20

(2)左外侧位(左外侧交叉位)

在闭式位基础上,男伴左脚在女伴左脚外侧行步,女伴身体保持在男伴身体左侧的位置。分左外侧前进位和左外侧后退位(见图1-21和图1-22)。

(3)右外侧位(右外侧交叉位)

在闭式位基础上,男伴右脚在女伴右脚外侧行步,女伴身体保持在男伴身体右侧的位置。分右外侧前进位和右外侧后退位(见图1-23和图1-24)。

img21

图1-21

img22

图1-22

img23

图1-23

img24

图1-24

(4)开式位(侧行位)

在闭式位基础上,男伴将头及躯干略向左转,女伴将头及躯干略向右转,男女舞伴同时前进或后退行步。女伴身体保持在男士身体右侧的位置(见图1-25、图1-26、图1-27、图1-28)。

img25

图1-25

img26

图1-26

img27

图1-27(www.xing528.com)

img28

图1-28

(5)散式位(分式位)

男女舞伴离开“闭式舞姿”的基本架型,男伴用单手和双手牵引女伴跳舞。男女舞伴面朝同一方向站立,男女舞伴正、侧、前、后及左右站立(可形成单牵手、双牵手、不牵手或交叉牵手的姿势状态)。

散式位置可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左侧散式位。男女舞伴身体分别向左右侧打开,男伴左手握持女伴右手放置

与腰并齐位置,男伴左手向左后斜上方上举,女伴右手向右后斜上方上举。右侧散式位反之(见图1-29和图1-30)。

img29

图1-29

img30

图1-30

第二:正散式位。男女舞伴正面站立,单手交叉或不交叉握持(见图1-31、图1-32、图1-33、图1-34、图1-35、图1-36);双手交叉或不交叉握持(见图1-37、图1-38、图1-39)。

img31

图1-31

img32

图1-32

img33

图1-33

img34

图1-34

img35

图1-35

img36

图1-36

img37

图1-37

img38

图1-38

img39

图1-39

第三:左正散式位以男伴为参照物,男伴在女伴的左侧并成右弓步站立,左手在左腰腹前,右手在斜上方侧举,女伴成左弓步站立,右手从右腰后方与男伴左手相握持,左手向斜上方侧举,男女舞伴成左右散式造型。右正散式位则反之(见图1-40和图1-41)。

img40

图1-40

img41

图1-41

第四:影子位男女舞伴面朝同一方向前后错位站立,形成影子状态。

①左后侧影子位:以男伴为参照物,男伴在女伴的右前侧,左手侧举与女伴右手相握持,男伴右手从腰后与女伴右手相握持。右后影子位反之(见图1-42和图1-43)。

img42

图1-42

img43

图1-43

②左右前影子位:以男伴为参照物,男伴在女伴的右后侧,左右手自然侧举45度角与女伴左右手相握持,或将双臂上举与女伴双臂相握持,男伴手放置女伴双臂的小臂或手腕处。右后影子位反之(见图1-44、图1-45、图1-46、图1-47)。

img44

图1-44

img45

图1-45

img46

图1-46

img47

图1-47

③左环抱影子位:以男伴为参照物,女伴在男伴的左外侧,男伴左手从女伴腰后与女伴右手相握持,男伴右手与女伴左手在胸前相握持,上肢分别向后稍倾斜,四目相对,交流感情。右环抱影子位反之(见图1-48和图1-49)。

img48

图1-48

img49

图1-49

(6)扇形位

女士侧位站立男士左右旁,舞伴之间形成直角形的状态,相距一个手臂的距离,男伴动作挺拔,女伴动作舒展,向握持手臂自然放置腰间,外侧手臂可自然侧平举或上举,四目相对,交流感情(见图1-50、图1-51、图1-52、图1-53)。

img50

图1-50

img51

图1-51

img52

图1-52

img53

图1-53

6.动作相互关系术语

同时——把两个单独动作必须做成一个完整动作时为同时。如:臂下左转至外展同时换位。

依次——在单个动作中,身体某些部位有先后做动作时,用“依次”表示。如:错位正散式依次转圈、男女依次右转成弓步。

接——两个单个完整动作之间要求连续完成时用“接”字把它们连接起来。如:右转成左散式接左转成右散式、侧行右转接斜进步。

成——在做完动作之后的结束姿势。如:外侧左转成闭式位、直进成开式位。如:女右旋转成闭式位。

经——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经过某种姿势与位置时,用“经”表示。如:经臂下左转成相对位结束。

同侧——做动作的方向和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在一个方向。如:同侧直进步。

异侧——做动作的方向和做动作的上肢或下肢不在一个方向。如:异侧斜进步。

破折号——在记写成套动作时,每一个随后的单独动作和联合动作用“——”的符号使它和前一个动作隔开。如:停—走步。

二、礼仪术语

1.社交礼仪

含有四个过程,依次是:请舞、领舞、共舞和谢舞。

请舞——又称邀舞,是邀请对方跳舞。一般是男士邀请女士跳舞,男士走到女士面前侧身站立。当男士在女士的左侧请舞时,男士伸右手、虎口向上,手臂自然弯曲,身体直立。女士在得到男士的邀请后,应正面站立,左手自然抬起置于男士右手掌上,掌心向下与男士右掌心相贴,两人应保持恰当的距离。当男士站在女士右侧请舞时,则动作相反(见图1-54和图1-55)。

img54

图1-54

img55

图1-55

领舞——是将所邀请的对方领入舞池的过程。当男士领舞时,手臂斜前引导,身体自然站立在女士身旁,引导女士同时进入舞池。此时,男女双方尚在形成舞伴关系的先前阶段。

共舞——是男女双方在舞池中成对跳舞的过程。当男女双方步入舞池,一旦形成闭式或分式的握姿时,意味着男女舞伴关系已经确立。

谢舞——是表示舞蹈过程的结束。舞蹈一旦结束,男女舞伴在解除闭式或分式的握姿后,男女舞伴之间相互面对表示谢意,此时,舞伴关系亦结束(见图1-56、图1-57、图1-58)。

2.竞赛、表演礼仪

含有五个过程,依次是:请舞、领舞、起舞、共舞和谢舞。

请舞——在本礼仪的“请舞”中,与社交礼仪的“请舞”所不同之处是:本礼仪的“请舞”即表示男女舞伴关系的建立。

img56

图1-56

img57

图1-57

img58

图1-58

起舞——男女舞伴分开站立,男士正面站立、女士侧身站立,音乐开始后,男士先做起势状,女士接受,并配合正确的握姿共舞。

谢舞——在本礼仪的“谢舞”中,与社交礼仪的“谢舞”所不同之处是:男女舞伴不能相互面对,应该面对观众或面对评委,表示谢意。

其他均与社交礼仪相同。

三、约定俗成命名

交谊舞目前以生动形象命名的约定俗成的形式受到广泛交谊舞专家、爱好者的一致好评。作为规范课程的教学内容,我们发现,学生在动作技术学习中,能够较好地把握动作的精髓,其教学效果的较好反应与动作名称的生动形象的命名是分不开的。较为典型的动作命名注重动作形神的统一,如:“影子位”舞步,该名称的命名即是将一舞伴作为体现舞者的影子,其舞者就较为容易理解动作的大致寓意,能够较为准确地展现动作的韵味;“照镜子”、“展翅飞翔”和“探海”形象地表达了动作外形特征与动作过程。在动作名称的表达形式上,一是注重动作形神统一的传统表述方式,其这种传统命名方式给练习者的信息是一种整体感,有意境、有内涵,能让练习者快速地体会动作的那种“形神兼备”、“身心合一”、“内外兼修”的舞蹈特点。这种约定俗成的特定命名形式的特点表现在:其一,在整体上对演练者的身心、形神、内外等动作的规定性,进行了状物赋形的形象描述,通过动作名称便能感知中国交谊舞审美价值的丰富性;其二,具有直观性强、容易记忆、动作名称与动作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外在形态的统一;其三,传统约定俗成的交谊舞术语对动作的幅度、速度、节奏、姿态、神态等都具有很好的提示作用。在交谊舞的传播中采用传统的约定俗成的命名是可取的,便于动作名称的记述、便于动作舞感的捕捉交流、便于交谊舞的交流推广和竞赛活动。

交谊舞是中国流行的运动健身形式,在中西文化交融的结合点中,在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哺育中发展起来的。传统的约定俗成命名也典型地反映了传统文化思维特点,它对交谊舞动作的描述,已不是简单地对一招一式的单个交谊舞动作的命名,这其中也蕴含了中华民族对文化现象的独特理解。交谊舞约定俗成的传统命名方法,与五行学说有着异曲同工之处,它揭示的是交谊舞动作的整个过程和人们对交谊舞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以及传统文化在交谊舞运动形态上的符号喻义。交谊舞约定俗成的表述方式使动作名称十分丰富,一个动作可能有多个名称,一个名称也可能代表几个不同动作。例如:三步踩的动作命名大部分是遵循按照动作结构与特点命名的原则,即象形的特点进行命名的。每个动作也都有个贴切美丽的名字,“睡美人”、“玉女梳妆”、“探险攀崖”、“冰上雪莲”、“大鹏展翅”、“海上探花”等一系列的动作名称,形象地描述了每个舞姿,让人听着名字就能联想到舞蹈的姿势。又例如吉特巴舞蹈中的摇船步、行走步、影子位、反弹琵琶、探海、波浪步等。

约定俗成的动作名称的表述方式,便于动作名称的记述、交谊舞的交流推广和竞赛活动。传统的动作名称虽不成系统,但内涵丰富,更适用于交谊舞的教学和大众健身的推广。主要是依据教学的基本原理和各个年龄阶段的学生接收教学信息的多样性特点,提出了在交谊舞教学和推广中合理运用传统约定俗成的动作名称对学生进行教学提示,为进一步发展提示教学、推广在交谊舞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新思路,这样也有利于在交谊舞走向世界和交谊舞推广的过程中,保持其独特的民族特色。

四、按人名命名

交谊舞作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进入中国,承载了西方文化审美与社会民族心理,我们要想更好地将交谊舞加以普及、诠释、消化与吸收,就必须在文化根源上理解和更新它,在文化的形式上更新,在文化的内容上更新与充实,找到共同点与互补点,融入我们中国特色的地方民族文化的元素,对其进行能体现中国特色创新,从根本上就是从交谊舞的动作名称的命名上作出创新与特色,这也是中国交谊舞走自己特色的路线的必要途径。我国交谊舞的发展与特色已经到了一个飞跃的阶段,但对其正确的、规范的、统一的引导还相对迟缓,其在技术上有中国特色的创新已经出现很多,例如:有天津小拉、北京平四、武汉三步踩、沙市夹步舞等。这都体现了交谊舞日新月异的发展现状。因此我们在进行动作术语的统一、规范时可以用具有代表性,具有创新性的,为交谊舞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人名来进行规范、统一的命名。全世界就有很多利用人名命名的实例。命名动作难度、形式多样,符合交谊舞规则多元化的发展,是交谊舞技术创新的标志。

交谊舞术语的命名同样可以利用以人名命名的形式来鼓励舞者、激发舞者对交谊舞的进一步的创新。目前我国交谊舞的发展只存在技术上,而对教学理论尚欠缺,对交谊舞动作名称上有按照自然习惯命名,也有按照当地地方特色命名等,其较为口语化,然而语言表述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人们进行社会交际的最重要工具。为了更好地实现传播和交流的目标,必须规范、统一交谊舞术语,以促进交谊舞更好地推广和普及。随着交谊舞技术的飞速发展,难新动作层出不穷,每一个技术动作无不浸透着舞者无数的汗水和泪水,凝聚着一个舞者的智慧和创造。对此我们也可以尝试用人名命名的方式给某些动作命名,以此表达我们对贡献者的一份敬意,鼓励交谊舞的专家、舞者、运动员及爱好者对交谊舞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当然现在的交谊舞的创新与发展日新月异,但很多动作与造型都是借鉴国际标准舞的动作进行改编的,在按人名为命名的原则上,我们必须要增加难度,在编排上要有独特创新,在每一次赛事中要能够成功地完成该动作,并且这个独创动作需要在此以前没有人用过和完成过的,另外还应该代表交谊舞的发展趋势,要引领该项目潮流,有一定新意与难度价值。

虽然至今为止交谊舞按“人名命名的方式”还属于空白点,但通过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交谊舞专项委员会的统一制定,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有零的突破。

☞思考题

1.交谊舞术语命名的四大原则和四大方法分别是什么?

2.交谊舞动作术语的意义是什么?交谊舞动作术语的“六字”命名要求是什么?

3.交谊舞动作术语命名的方法是什么?

4.您认为制约交谊舞动作术语统一命名的因素有哪些?

5.您对交谊舞动作术语的统一命名有什么好的建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