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华山畿:南朝长江流域民歌的代表性曲调

华山畿:南朝长江流域民歌的代表性曲调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乐府诗集》的分类,这首民歌属于《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歌的一种。南朝时长江流域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歌,它们大多取以固定的歌调名。这些歌调既是民歌名,同时又表明了民歌的曲调。爱情,始终是民歌咏唱的永恒命题。上面这四首民歌都是以婚姻恋爱为题材的。后来,人们便将《华山畿》作为描写男女爱情题材一类的歌调的名称。

华山畿:南朝长江流域民歌的代表性曲调

五、歌题与曲调

中国古代民歌有些有题,有些无题。无题的民歌为了便于区分,常常将第一句作为标题,如我们前面提到的《上山采蘼芜》即是如此。而有题之民歌,其歌题也颇有讲究。歌题的产生最初一定与民歌的内容有关,可是后来同一歌题继作的多了,其内容就慢慢地与题目本身不搭界了。起初,歌题可能取自民歌的头几个字或头一句话,如:

(一)《有所思》

有所思,乃在大海南。何用问遗君?双珠瑇瑁簪,用玉绍缭之。闻君有他心,拉杂摧烧之。摧烧之,当风扬其灰。从今以往,勿复相思!相思与君绝?鸡鸣狗吠,兄嫂当知之。妃呼豨!秋风肃肃晨风飔,东方须臾高知之。

《有所思》是“乐府民歌”里的一个歌题名,取自歌的头一句。这首诗将一位女子欲断绝与心爱男子之间的情丝却又徘徊不能下决心的两难境地描写得极其真切。女子起初听到爱人变心的消息,非常气愤,激动得想要和他一刀两断;但是当她想到过去两人缠绵悱恻,海誓山盟的情景时又迟疑下来,下不了决断。民歌的大意是说:有一个让我想念的人,他在遥远的南方。用什么东西赠送给他以表示我的牵挂呢?不如送一枚我亲手制作的玳瑁簪吧,它两端有珠子,中间绑玉片,好看极了。可是,我却知道他移情别恋了。天啊!一怒之下,我把准备赠送的东西统统折断烧毁,当着风把灰儿也吹散。从今以后,我决定再也不想他了!唉!你我感情岂是一朝能够断绝?想当初我们偷偷私会在墙角,不小心把鸡犬都惊动了,哥哥嫂子早就知道了。唉!天啊!究竟断不断绝啊?一转眼想了一宿,太阳就要出来了,但愿它知道我的心。

(二)《上邪》

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按照《乐府诗集》的分类,这首民歌属于《鼓吹曲辞》,是北方民歌的一种。我们从民歌的内容来看,确实也感觉到北方女子向男子表达爱的誓言时,那种大方直白的气魄。“上邪”是对上天的呼唤,也就是指天发誓,以下就是誓词:我想与你相爱,让我们的爱情永远没有断绝、衰减的时刻!若是我要与你断绝,除非出现三种情况——山成平地海水枯!冬日雷鸣夏天雪!天地合为一!正如清代诗人张玉谷在《古诗赏析》里评价这首民歌说的那样:女子嘴上说“敢绝”,其实是“终不可绝也”。女子为了表示自己的忠贞所想到的誓言既维护了女性的矜持,却也充满着表述上的智慧,与那些“海枯石烂心不变”、“有违誓言天打雷劈”的常用誓言相比,虽然都是列举了现实生活中不可能或极少出现的自然现象,但《上邪》的表达却让人在感到震撼的同时坚定了长相厮守的真实信念

南朝长江流域也有许多优秀的民歌,它们大多取以固定的歌调名。这些歌调既是民歌名,同时又表明了民歌的曲调。除了前文提到的《子夜歌》、《那呵滩》等以外,我们不妨再从《乐府诗集》里找一些例子:

《懊侬歌》

江陵扬州,三千三百里。已行一千三,所有二千在。

提到“江陵”这个地方,大家很容易联想到唐代诗人李白所写的一首诗:“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笔锋凌厉,一泻千里,令人有快船快意,不禁神往之感;而《乐府》里的《懊侬歌》虽无“快船”之描写,但在表达“快意”的技巧上毫不亚于李白之诗:江陵与扬州相隔三千三百里,船只走了一小半,旅人们却不无幽默地说:“已经走了一千三,剩下的只不过二千里了。”路途之远近虽是定数,但旅客的心情决定享受旅途的过程,若是心怀梗阻,前路不免荆棘丛生;假设心怀坦荡,那么虽有坎坷也能迎刃而解,一马平川。

《华山畿》

(一)

未敢便相许!夜闻侬家论,不持侬与汝。

(二)

啼着曙,泪落枕将浮,身沉被流去。

(三)

相送劳劳渚。长江不应满,是侬泪成许!

(四)

奈何许!天下人何限,慊慊只为汝!

爱情,始终是民歌咏唱的永恒命题。上面这四首民歌都是以婚姻恋爱为题材的。恋人向往自由,但在封建社会中婚姻却又不能自主的矛盾始终贯穿在民歌幽怨缠绵的旋律中。《华山畿》最早单指某一首歌。相传南朝时一位女子,在哀悼为她殉情而死去的爱人时唱了一首歌,歌的头一句就是“华山畿”。“华山”并非指西岳,而是今江苏省镇江市与丹阳县之间的一座小山。后来,人们便将《华山畿》作为描写男女爱情题材一类的歌调的名称。

第一首说的是,一心要下嫁于如意郎君的女子不敢轻易地向他许诺,因为她夜里头听到家里人议论,不肯把她许配给他。这是哭诉婚姻的不能自主。第二首说的是,一位女子哭到天亮,泪水将枕儿浮起,将身儿沉埋,将被儿冲去。虽然叙事夸张,但将女子因失去爱情而伤心痛哭的情景却描绘得情真意切,不禁令人怀疑,这段爱情割裂的背后也许折射出又一轮与第一首歌中女子一样的悲惨命运,且又让人暗暗担忧起第一首歌中的女主角之未来恐怕也将如此!(www.xing528.com)

第三首写的是女子与爱人分手时的痛苦。两人相约在长江边上一个叫“劳劳渚”的滩头,女子望着江水和远去爱人的背影,心中念叨:长江水何以满至如此?那是因为又倾注了我的泪水!第四首则是一个女子在无法摆脱爱情纠缠时的内心独白:怎么办啊?天下人那么多,可是因为想念你,我心里老是感到空虚和寂寞!

《采桑度》

(一)

春月采桑时,林下与欢俱。养蚕不满箔,那得罗绣襦?

(二)

采桑盛阳月,绿叶何翩翩!攀条上树表,牵坏紫罗裙。

妇女劳动之美,在民歌中也多有表现。上述的两首歌写的都是养蚕女。第一首说的是,一个女子在采桑时和爱人相会。两人在春光下、桑林中幸福地相偎一起,虽然还在劳作,时光短暂却也郎情妾意,其乐融融;作为劳动者的两人深知幸福的生活要靠双手缔造,在一番甜蜜后,女子不忘勉励自己勤事桑蚕,莫要耽搁,须知道:若是养蚕不盈箔(指盛蚕的扁形竹器),来年的新衣服打哪里来呢?第二首也是写采桑。劳动给人们带来快乐。明媚的春光里,桑叶随风飘动,蚕女攀枝上树,采摘嫩叶,不当心连裙衫也刮破了。

与南朝民歌的婉约细腻相比,北朝民歌则显得豪放悲壮得多。北朝的民歌中很多也使用特定的歌调名,比如《紫骝马歌辞》:

高高山头树,风吹叶落去。一去数千里,何当还故处?

这首歌以风吹叶落来比喻流浪他乡的人不能返回家乡的痛苦。如果说爱情是南朝民歌的经典主题,那么战争就是北朝民歌中吟唱不息的主旨。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段较长的分裂期。北方常年陷于战火,朝代更替频繁,人民在连年混战里流离失所,生计艰难。听到这首歌,我们脑海中不难联想到这样的画面:一位风烛残年的老者,在饱受战乱之苦,背井离乡数十年后,远眺山崖上的枯树,望着枯叶随风飘往远方,止不住心中的思乡之情,叨念着何时才能叶落归根,重返家园?此情此景恐怕是远在长江以南的南朝人所不能体会的。

又如《折杨柳歌辞》:

(一)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坐吹长笛,愁杀行客儿。

(二)

腹中愁不乐,愿作郎马鞭。出入擐郎臂,蹀坐郎膝边。

(三)

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跸跋(音别拔)黄尘下,然后别雌雄。

(四)

门前一株枣,岁岁不知老。阿婆不嫁女,那得孙儿抱?

《折杨柳歌》是当时北朝非常流行的民歌曲调。这四首歌从四个不同的角度表现出北方人民真率的感情和爽朗的生活风格,与前面提到的南朝民歌那种咏爱吟恩的缠绵委婉的情调完全不同。

第一首写的是北方人民送别时的情景。好友即将远行,尚未执鞭催马,先转身攀折杨柳枝递与送行人,这寄托了远行人惜别之情。于是,一人马上吹笛,一人席地而坐附和。悠扬清脆的笛声不禁使两人惆怅迭生。第二首写的是北方女子的爱恋。与南方女子不同,少了泪水,少了哀伤。她不再受家庭的羁绊,宁愿化作一根马鞭,与相爱的人驰骋沙场,出入都悬挂在郎君的臂膀上,行坐也不离开郎君的膝盖边。第三首是典型的北方人民的赛马歌。在南朝民歌中,鸡、狗是最常出现的动物代表,因为他们与南朝人民的生活密不可分。而在北方,马则是不可或缺的家畜之一。它既是劳力,也是武器,所谓“健儿须快马,快马须健儿”,两者的完美组合昭显出北方人民能骑善射的勇猛精神。人马赛跑起来,黄尘遮天,就是要在这种严峻的氛围下,才能一决高下。第四首的意思是说人应该知老,女子应该趁早嫁人。由于北方连年的战乱,劳动力和战力面临严重的短缺。“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在某种程度上讲,其实更多的是自然及社会需求造成的结果。

无论是南朝还是北朝的歌调,既是民歌的歌题,同时也包含着各自特有的乐调。从艺术形式上看,可以看作是唐代以后各种词调、曲调的前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