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传统文化视域揭示民歌文化的价值

传统文化视域揭示民歌文化的价值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第六章民歌的文化价值在中国古代,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很多,除了抒发胸臆,评价社会现象等作用以外,还担负着启蒙幼儿,教育后代的责任。稍有文化及资产的家庭,绝大多数选择将孩子送入私塾,在那里接受最早的文化教育。所以说,民歌是另一种类型的“蒙书”。在成人间传唱的民间歌谣里,也有许多积极的内容值得肯定。

传统文化视域揭示民歌文化的价值

第六章 民歌的文化价值

在中国古代,民间歌谣的主要社会功能有很多,除了抒发胸臆,评价社会现象等作用以外,还担负着启蒙幼儿,教育后代的责任。

中国著名民谣学家、民俗学家、历史学家顾颉刚曾在《吴歌》一书的序言里面提到,他最初收集民间歌谣就是先向家里的老奶妈,老仆人求教,慢慢再扩大搜索的范围。其中很多歌谣,他小时候就听过,耳熟能详,都是家里的老佣人哄他睡觉时唱的。近代大文豪鲁迅在《从百草园三味书屋》一文中也提到过,他家的佣人“长妈妈”在他小时候对其讲述的“美女蛇”的故事。这类鬼怪故事自然是无稽之谈,但对小孩子来说常常造成深刻印象,并牢记一生。长妈妈讲这类故事的初衷其实是简单的,就是教育孩子不要轻易听信陌生人的话而上当受骗。鲁迅不是一位严格意义上的民俗学家,但他的作品中对江南民俗、民风,尤其是绍兴一带的描写极其细腻深入,这离不开他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儿时的耳濡目染。(www.xing528.com)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孩童的启蒙教育的形式与种类并不单一。稍有文化及资产的家庭,绝大多数选择将孩子送入私塾,在那里接受最早的文化教育。对于穷苦人家的子弟,平时农忙过后,围坐在大人膝下,倾听传唱已久的民谣、俗谚、故事、寓言等,也是一种启蒙教育。所以说,民歌是另一种类型的“蒙书”。它的内容,除光怪陆离、荒诞虚妄、封建迷信的部分我们应予以舍弃以外,对于一些积极劝人向善的内容,我们仍应作出褒扬。

在成人间传唱的民间歌谣里,也有许多积极的内容值得肯定。我们认为,所谓民歌之“善”,除了歌谣的内容应当是惩恶扬善的以外,凡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保留下来的那些民谣,它所展现的世间百态都算作是一种人性“善”的体现,理应得到我们的尊重与研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