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时间:2023-07-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壮族地区就会举行多场民歌集会。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歌曲集。这块“布瓦吩”上的每一个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总共记录了81首,均为壮族情歌。专家将这一发现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简称“坡芽歌书”,更有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五、“活生态”民歌

“三月三”是我国壮族传统节日,又称“三月三歌节”或“三月歌圩”。每年农历的三月三,壮族地区就会举行多场民歌集会。这一天,家家户户做五色糯米饭,染彩色蛋,欢度节日。歌节一般每次持续两三天,地点在离村不远的空地上,用竹子和布匹搭成歌棚,接待外村歌手。对歌以未婚男女青年为主体,但老人小孩都可前来旁观助兴。小的歌圩有一、二千人,大的歌圩可达数万人之多。歌圩旁边,摊贩云集,民贸活跃,附近的群众为来赶歌圩的人提供住食,无论相识与否,都热情接待。一个较大的歌圩,方圆几十里的男女青年都前来参加,人山人海,歌声此起彼伏,热闹非凡。人们到歌圩场上赛歌、赏歌;而男女青年通过对歌,如果双方情投意合,就互赠信物,以为定情。

2009年3月29日(农历三月三),一部充满乡土气息,同时又震惊整个文化界的“奇书”经过整理正式出版了,它就是《坡芽歌书》。这部书的问世给壮族“三月三”这个古老的歌唱节日注入了一股新的时代气息。那么,《坡芽歌书》究竟是怎样的一部书呢?它的内容是什么呢?有什么与众不同的特点呢?

《坡芽歌书》是流传在云南省富宁县壮族地区的以原始图画文字将壮族民歌记录于土布之上的民歌集。它是迄今为止发现的唯一用图画文字记录民歌的文献,由81个图画文字构成,笔法简洁、形象,每一个图画文字代表一首歌。这是一部迄今为止发现的用古老形态记录民歌的歌曲集。

《坡芽歌书》的发现有些令人意外。2006年,富宁县政府在对全县壮族文化进行全面普查时,在剥隘镇坡芽村村民农凤妹家中发现一块宽约一尺,长二尺余的白色土布,上面绘有月、星、树、稻叶、犁、斧、禽、马、人、衣、鸟笼等81个物象符号。每个符号大小约一寸,由当地种植的仙人掌的汁液绘成,当地人称之为“布瓦吩”。在壮语中,“布”指“一张、一页或一面”,“瓦”指“绘画、花或歌”,“吩”专指“唱歌”,因此“布瓦吩”即“把花纹图案绘在土布上的山歌”,翻译成汉语就是“歌书”。(www.xing528.com)

这块“布瓦吩”上的每一个图案,代表一首固定的山歌,总共记录了81首,均为壮族情歌。农凤妹介绍说这些图案是她祖母传下来的,她小的时候学唱山歌,祖母手把手地教她画这些图案以帮助记忆,久而久之,这些图案便铭刻于心,只要见到图案,即可唱出整首山歌。换句话说,这81个图案的作用相当于每首歌的标题。目前在坡芽村,仍有二十几位村民能够通过图案认读山歌。这部歌书的持有者农凤妹和其堂媳农丽英是其中的佼佼者。

经过专家考证,这81个图案具备文字的性质,其形、音、义固定,内涵丰富,是中国至今活着的图画文字之一,与先前发现的东巴文字一样,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和认识价值。专家将这一发现命名为“中国富宁壮族坡芽歌书”,简称“坡芽歌书”,更有学者称之为“天下第一部图载歌书”。

根据歌书原收藏者农凤妹的说法,歌书的历史最多只能上溯到其祖母,不过三代,但有关学者却坚信这种用图画符号记录歌曲的做法一定出现得更早。所以,《坡芽歌书》的发现仅仅是打开了一个深藏已久的民族文化宝藏的入口,对它的研究才刚刚起步。目前学者兵分两路,尝试对《坡芽歌书》进行有益的探索,一条路是继续在民间搜求相关的物质文化遗留;另一条路是对已经发现的歌书内容作出解读,并对歌书的产生年代做出判断,从而深入研究其所涉及的古代社会状况。

《坡芽歌书》作为一个古老的见证,本身说明了民间歌谣是中国古代社会丰富多彩的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的发现在中国文化界所掀起的研究热潮又反映出古老民歌依然能够在今天焕发出蓬勃的朝气与生机。通过民歌我们了解历史,但愿有更多掩埋已久的民间歌谣能够浮出水面,带给我们惊喜与感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