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点综合形态:设计基础

点综合形态:设计基础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48 点、线、面的综合形态一图2-49 点、线、面的综合形态二一、点、线、面与视觉张力平面中隐藏的“力”,存在于它们的结构内“力”的作用之中。不论是点、线,还是面,它们都被平面中的“力”作用着,这种“力”形成一种“场”,以某几个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在扩展的同时“力”也开始衰减。

点综合形态:设计基础

点、线、面是一切造型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在现实生活中,不论具象、意象还是抽象的物体都离不开点、线、面。再小的点,只要可见,就一定有其形状、大小、色彩和肌理,因此点、线、面在平面构成中称为“三大要素”。三大元素看起来非常简单,却是现代设计中必不可少的基础,它们的不同运用与组合,能够产生各种各样的空间视觉形象,决定着平面构成设计的美感。以点、线、面三位一体进行综合表现,要注意主次关系,如以细线为主,加小部分的面表现,可以表达轻巧活泼的形式效果。

点、线、面作为设计基础最基本的形象单位,都有各自的概念和定义。这些概念和定义只有在与其他要素的相互关系中才能被感知。作为基本形态的点、线、面之构成也是随着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的变化而变化的,正是这种变化不定的因素才产生了变化无穷的造型和视觉形式(见图2-48)。

在现实生活和设计创作中,点、线、面等视觉元素往往是以不同的组合关系出现的,纯粹以点或线、或面的形态出现的机会并不太多。如何处理点、线、面的构成组合及各自的主次关系,是影响作品视觉效果的重要因素。其构成组合的练习除了提高对造型中最基本要素的认识之外,还能直接运用于一切专业设计领域之中,承担了学习研究与实际运用的双重使命,这种最基本的形态的相互结合与作用形成了点线面极强的表现力。如图2-49所示,点、线、面及其组合既可以表现具象也可以表现抽象。

图2-48 点、线、面的综合形态一

图2-49 点、线、面的综合形态二

一、点、线、面与视觉张力

平面中隐藏的“力”,存在于它们的结构内“力”的作用之中。这些“力”是不能直接通过“画”或其他物理对象再现出来的,而是把它们“召唤”出来的。在一幅设计作品中点的作用最为单纯,而面的明暗变化要比单纯的轮廓线更为有效地体现出“力”的作用。如果设计要素中加入了动态,对原来作品中的“力”的作用就会更加活跃(见图2-50)。

不论是点、线,还是面,它们都被平面中的“力”作用着,这种“力”形成一种“场”,以某几个点为中心向四周扩展,在扩展的同时“力”也开始衰减。不论各种平面要素处在哪一个位置上,构成这个隐蔽结构的“力”都会同时作用于它们。每个区域的力量与平面构成要素之间的距离,双双决定了平面要素在整张构图中的作用。如果在中心点,所有的力会达到一种平衡,这时的构图十分稳定,给观看者的心理印象也是平衡、安详的,如图2-51所示。如果平面构成中的各个要素所处的位置在各个方向上的“引力”都不明确,使眼睛看不出有规律的运动方向,就会产生一种踌躇不决的心理感受,进而干扰到观看时的知觉判断,如图2-52所示。

图2-50 设计作品

图2-51 构图一

图2-52 构图二

二、点、线、面与视觉次序

以往视觉经验的作用使得图形总是与过去曾知觉到的各种形状的记忆痕迹相联系。如图2-53中的D单独看上去明显是一条垂直线和一个三角形的结合体,然而当把图2-53中的D放到上面四个图形组成的系列中去观看的时候,就会把其中的三角形看成是一个正消失在一堵墙后面的正方形的角。因为语言的描述激起了一种与眼前的图形相联系的记忆痕迹,在这种联想的作用下,这是这一空间形状较为模糊的视觉经验对视觉秩序的影响。

图2-53 直线和三角形的结合体

设计中的视觉秩序在平面的设计作品中,认识图形的先后也受到以往经验与视觉习惯的作用。居于画面的中央部位,或处于水平及垂直方向的形,较之在侧面,或倾斜位置的形,易于成为视觉中心,如图2-54所示。在一定领域中,异质性图形比相同性质的图形,更容易显示出来,如图2-55所示。群化或对称的图形,即相同因素放在一起,有秩序的排列,因具有类似性,易成为图。按照上述原理,在设计过程中可以安排观察者的视觉中心,进而调整图面的视觉秩序。

图2-54 平面设计作品

图2-55 异质性图形

总之,在视觉设计中,点、线、面之间的存在形象是相对的,点的线化、线的面化,点、线、面几种元素往往相互交叉,在设计师的手里皆为生命体,充满了生生不息的活力与动力,在形式处理上需灵活处理、精心经营,如图2-56和图2-57所示。

无法否认,手工制作的方式有时具有无法替代的优势。例如在训练点、线、面的形态与感受时,常常会要求学生完成一组“酸、甜、苦、辣”的抽象表现。这时,采用吹、撒、滴、流等手法,利用墨水在纸张上所形成的偶然效果,常常会带来很有意思的有机形态,去表现特定的感觉联想。对于这些宝贵的手工制作感受,有意识地将其保留下来,并鼓励学生积极尝试,探索自然材料与肌理的质感体验。同时,随着技术的进步,如何将一些新锐的时尚元素带入设计课堂,也是值得思考和探索的。例如用数码摄影的手法,来发现周边环境中的形式感,去寻找和拍摄有关“点”“线”“构图”“秩序”“节奏与韵律”等主题的画面。这种数码照片本身就可以作为练习,也可以在后续运用计算机软件进行形态的提取与抽象,演化出多种方式的表现,从而突破传统练习千篇一律的弊病。

图2-56 图形一

图2-57 图形二(www.xing528.com)

单元思考与练习

一、思考

1.简述点、线、面的形态特征。

2.线的情感特征有哪些?

3.点、线、面综合运用要注意哪些方面?

二、练习

1.形态要素到图形的练习,通过设定的基本形: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任选两种,结合绘图工具来表现点、线、面不同的形态,每种20个,进行不同组合的构成关系的训练。

尺寸:单张5cm×5cm,间距1cm,装裱在25cm×31cm的2张卡纸上。

2.面的形态及构成练习,在黑白卡纸上将面积相同的黑白色方形做不同大小、形状的面的切割,来获得不同的黑白、面积、空间关系。

尺寸:单张9cm×9cm,间距1cm,共4组,每组6个,装裱在41cm×61cm卡纸上。

作业提示:本课题训练学生对形态的提炼能力,有意识地加强形式法则的学习和运用,尽可能挖掘形态要素的不同状态,同时要兼顾几何外形和内在结构质感。在做练习不同位置关系的切割时,要注意画面的黑白、空间以及面积关系的结合。

三、作业案例

作业案例如图2-58所示。

图2-58 作业案例

续图2-58

练习一:通过设定的基本形(见图2-59)再结合不同的表现方法和形式法则,呈现点、线、面的丰富、变幻的视觉效果。

图2-59 基本形

续图2-59

练习二:对白色方形中的黑色方形进行不同面积的大小、位置、方向的移位和改变,形成不同的面积对比和其他组合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