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游击大师的经验结晶:游击战的技巧分享

游击大师的经验结晶:游击战的技巧分享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主要著作有《游击战》《论游击战问题》《格瓦拉在玻利维亚日记》《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等。《游击战》是格瓦拉的代表作。由于《游击战》一书不仅是格瓦拉组织领导游击战的亲身经历的写照,又是他对游击战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所以它比较具体、生动、准确地反映了游击战的特点。格瓦拉在《游击战》中,把“从敌人那里夺取武器,武装自己,并壮大自己”作为游击队的重要战略。

游击大师的经验结晶:游击战的技巧分享

游击战》是一部在拉丁美洲具有广泛影响的军事著作,其作者切·格瓦拉是拉丁美洲著名的革命活动家、游击战理论家,现代拉丁美洲游击战理论“游击中心主义”的倡导者。

格瓦拉于1928年出生在阿根廷罗萨里奥市一个资本家兼庄园主的家庭。青少年时期深受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的影响,同时也初步涉猎马列主义著作,具有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1953年,格瓦拉毕业于布宜诺斯艾利斯大学医学系,自动丢掉被当时青年视为神圣的医生职业。在拉丁美洲各地四处游荡,深入进行社会调查,他对社会的不公及低层民众的艰辛生活有了更加深刻的感受,对民众革命的历史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对武装革命的价值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同时,他研读了大量的社会主义革命的论述,接受了革命理论,吸取了国际社会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从而逐步确立起了暴力革命的信念

1954年,格瓦拉在危地马拉进行社会调查,宣传暴力革命理论,参加了危地马拉阿本斯领导的农民革命,同年6月,由于新政府内部分歧和外部武装力量的打击,阿本斯政府被推翻。格瓦拉作为原新政府的主要人物而被列入重点抓捕对象,在这种情况下,他不得不转赴墨西哥,努力寻找革命武装组织。1955年,格瓦拉在墨西哥与正在过着流亡生活的古巴革命领导人卡斯特罗一见如故,参加了卡斯特罗领导的游击队,成为卡斯特罗的得力助手。1957年,任起义军第2纵队司令。1958年,率军配合卡斯特罗等解放了圣克拉等重要城镇。1959年,乘胜挥师西进,于1月4日一举攻克首都哈瓦那,推翻了巴蒂斯塔的反动统治,参与缔造了古巴共和国。他被称为起义军中“最强劲的游击司令和游击大师”。

古巴革命胜利后,格瓦拉历任土改委员会主任、国家银行行长、工业部部长等职,1962~1965年任古巴社会主义革命统一党(古巴共产党前身)全国领导委员会书记处书记。1960年起,提出“游击中心”论、“大陆革命”论,主张输出革命和输出游击战争,这些理论通称为“格瓦拉主义”。1965年4月,辞去古巴官职,放弃古巴国籍,试图到其他不发达地区组织革命进行游击战争,他先后到非洲的刚果、拉丁美洲的玻利维亚建立和领导游击组织,发动游击战争。但因种种原因而失败,格瓦拉本人也于1967年10月被玻利维亚政府杀害。

格瓦拉一生从事革命斗争,努力组织革命游击力量,领导所到之处的游击队进行了大量的游击战,他的革命之坚定与卓越的组织领导才能深受民众敬佩,他的游击队思想和战略战术也为经济不发达地区的革命武装力量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财富,人们赞誉他是“游击大师”。格瓦拉不仅对革命游击战争的实践做出了世人瞩目的贡献,他还结合自己的斗争实践,努力研究革命游击战争的规律,形成了具有格瓦拉特色的革命游击战争理论。其主要著作有《游击战》《论游击战问题》《格瓦拉在玻利维亚日记》《古巴革命战争回忆录》等。《游击战》是格瓦拉的代表作。该书于1960年由古巴革命武装部训练处委托古巴全国土地改革委员会印刷所出版发行,作为士兵培训的读物之一。1974年复旦大学将其译为中文,并于1975年2月出版。

由于《游击战》一书不仅是格瓦拉组织领导游击战的亲身经历的写照,又是他对游击战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所以它比较具体、生动、准确地反映了游击战的特点。该书共分4章,从“游击战的一般原则”“游击队员”“游击组织”三个层面对游击战问题进行了论述。(www.xing528.com)

作者以古巴武装斗争为基础,提出“游击中心”的理论。作者认为,游击战要由城市中少数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作为“领导核心”,在人烟稀少、居民分散的边远地区发动游击战争,采用“打了就跑”的战术,通过最初的胜利把群众吸引到自己方面来,像蜜蜂分群一般不断开创新的游击中心从而最终取得革命的胜利。

在该书中,格瓦拉还阐述了作为后进国家即所谓不发达国家组织游击战争的两点基本想法:其一,为革命成功,并夺取政权,与其依靠城市武装起来的劳动人民兵反体制运动,不如依靠没有土地的贫农所开展的游击战;其二,虽说通过游击战争能够动摇统治者,但仅靠这一点,不能获得最后胜利,革命不能成功。因此,必须在游击战争中,使人民武装发展为正规军队,使游击战发展为正规战,同统治者的军队进行决战,从而取得胜利。格瓦拉还强调指出,为夺取这一胜利,重要的是,要彻底摧毁敌人的武力,以占领一山、一林或一座城市等局部地区为目标是没有意义的。

格瓦拉在《游击战》中,把“从敌人那里夺取武器,武装自己,并壮大自己”作为游击队的重要战略。并认为,这一战略的进一步发展,就是积极地奇袭敌人基地,补充自己的武器和弹药。他强调,必须珍惜武器,当自己的游击队员牺牲的时候,强调要想尽一切办法收回武器和弹药,不让敌人抢去。他提出,游击战的最大特点在于“不断地发动进攻”。因此,游击队要时刻保持机动能力,依靠机动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他强调,要反复进攻敌人的前哨据点,直到彻底摧毁;要不失时机地攻击敌人的基地,对战区内的敌人,不断发动攻击,使敌人造成被包围的感觉。为了实行这种不间断的进攻,他提出,游击队要编成以五六个人组成的小分队,在各种场所袭击敌人的巡逻队。敌人如果反击就实行退却,采取“经常保持一定距离”的战术。敌人如果返回原来的位置,游击队再次发动进攻,给敌人经常遭到袭击的精神压力,从而使敌人的士气和战斗力衰退下去。这种小分队的反复进攻,对于游击队来说,危险最小,而给敌人造成的损失是很大的。为了使游击队能够生存和战斗下去,他还提出了建立一些永久性的根据地的主张,并认为,永久性的根据地“应该是这样一个区域,它可以向游击队提供各种支援,设有为游击队服务的工业、补给、训练、医疗交通邮政等设施”。格瓦拉还认为,不应该机械地按照操典规定去作战。应该培养不管出现任何情况,都能抓住时机,随机应变地采取措施的能力。格瓦拉强调:游击队必须通过每一次战斗或战斗的每一个瞬间,针对具体情况,研究出“自己的战术”,同敌人相比,游击队经常处于优势地位,必须进行奇袭作战。他以自己切身的经验反复强调:“面对着日益进步的反游击战术,必须以胜过以往的游击战略来对付它”。

《游击战》一书不仅在古巴和拉美其他国家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成为其游击队员必读之物和训练教材,而且在战后世界军事著作中也占有一席之地。日本著名军事理论家小山内宏在《现代战略论》一书中,对《游击战》这部著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认为《游击战》“从实际出发,讲解了具体的游击战术,它最准确地反映了游击战的特点”。认为“《游击战》一书,同毛泽东的《军事论文集》、武元甲的《人民战争论》,对于后进国家的游击队来说,同样是重要的教科书”。但由于格瓦拉对战后国际关系新格局下的阶级矛盾没作具体的分析,单纯强调游击战的军事影响,从而不可避免地带有军事冒险主义和流寇主义倾向,他领导的游击斗争的失败也说明了这一点。读者在读该书时,要明辨其中道理,取其精华,剔除瑕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