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游击战争的三大特点:正视抗日战争

中国游击战争的三大特点:正视抗日战争

时间:2023-08-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是第一个武装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动游击战争的国家。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比欧洲的游击战早了8年,比亚洲其他地区早了10年。二战期间,世界各国被占领地区有上亿人民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其中游击战发展充分的欧洲各国有总计超过300万人直接参加游击武装。二战期间的游击战遍及世界各地,但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有中国抗日游击战争那么大的能量和战略作用。

中国游击战争的三大特点:正视抗日战争

毛泽东全面、系统、充满创意游击战争理论指导下,中国亿万人民群众积极投身抗日游击战争,迸发出极大的想象力创造力。在二战期间普遍存在的游击战中,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堪称世界之最。

1.开展最早,持续时间最长。中国是第一个武装抵抗法西斯侵略的国家,也是最早发动游击战争的国家。从1931年到1945年,中国的抗日游击战争持续了整整14年,比欧洲的游击战早了8年,比亚洲其他地区早了10年。

2.规模最宏大,空间最广阔。二战期间,世界各国被占领地区有上亿人民群众参加各种形式的抵抗运动,其中游击战发展充分的欧洲各国有总计超过300万人直接参加游击武装。最值得一提的是:中共领导的抗日游击武装由最初的几万人发展到上百万人,还有200多万民兵,并建立了19块抗日根据地,控制了1亿以上人口和1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地域,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完整意义上的敌后战场。(www.xing528.com)

3.水平最高,能量最大,战略作用最突出。二战期间的游击战遍及世界各地,但没有哪个国家和地区能有中国抗日游击战争那么大的能量和战略作用。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从一开始就立意宏大:要在日军后方独立自主地开展大规模游击战争,造就一个持久稳定,规模庞大,能够长期吸引、打击和消耗日军主力,对战争全局发挥决定性影响的新战场。为此,区区几万装备低劣的八路军新四军,以“敌进我进”的超常胆略逆势而上,如水银泻地般渗入日军所占地区,打出了一个幅员辽阔的敌后战场。

大规模游击战争的展开是决定中国抗战前途与命运的关键之举,它不仅改变了双方交战的基本格局,形成了有利于中国的犬牙交错的战争形态,迫使日军陷入同时应付前后两个战场的困境,而且极大地改变了双方作战的“游戏规则”,使日军半数以上的兵力不得不放弃擅长的大兵团作战方式,被迫回师后方,以高度分散的配置来对付陌生的游击战争。如此一来,中日战争就脱离了日军追求的速决战方向,进入了中国设定的持久战轨道。全国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中共领导的游击战争独当一面,抗击了半数以上的日军和几乎全部伪军,撑起了抗日战争的半壁江山,其局面之大、能量之巨、战略作用之显赫,远远超出了日军的想象,各国的游击战也无有出其右者,堪称人类战争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