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延安的抗战之路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延安的抗战之路

时间:2023-10-1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华北战局由此发生了一个根本变化: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灭日军的有生

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延安的抗战之路

1937年8月下旬起,改编后的八路军陆续东渡黄河,挺进山西前线,在战役上配合国民党军作战。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蒋介石把八路军分散配置并指定作战区域是一个削弱八路军的阴谋。毛泽东根据局势的发展,决定将八路军115、120、129师分别部署在晋东北、晋西北、晋南,统一领导、相互策应,避免因力量分散而遭遇不测。作战区域的正确部署对八路军挺进华北敌后实行战略展开,合理布局,创建敌后抗日根据地,产生了极为深远的意义。这几个战斗区域后来成为八路军在山西敌后坚持抗战的主要支撑点。

▲1937年9月6日,八路军总部由陕西三原县云阳镇出发,东渡黄河,开赴抗战前线。

运动战到游击战,实行这样重大的战略转变,必然不会一帆风顺。这不仅因为,红军在过去的几年里已经习惯于打运动战,一时不容易改变过来;还因为抗日战争爆发后,不少人对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急于想打一些大仗,因而不同意打游击战,主张以运动战为主,搞大兵团作战。9月25日,八路军115师主力在平型关乔沟附近伏击歼灭日军1000余人,击毁汽车100余辆,缴获一批辎重和武器。平型关战斗是华北战场上八路军主动寻歼敌人的第一个大胜仗,它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振奋了全国人心,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因为日军的战斗力较强和八路军的武器装备较差,平型关伏击战中八路军伤亡600多人,而且大都是经过长征身经百战的红军将士。[27]在平型关战斗前,毛泽东同意前方提出的以一个旅集中、相机歼敌、暂不分散的意见。他多次致电前方,提醒林彪和115师负责同志要以最大的决心实现这个战略转变,应该开展真正独立自主的山地游击战(不是运动战)。当平型关战斗胜利的喜讯传到延安后,毛泽东立即致电前方庆贺胜利,并根据这次战斗的经验,又进一步明确地提出了八路军作战的根本方针是争取群众,组织群众的游击战。在这个总方针下,实行有条件的集中作战。经过平型关战斗,林彪等指战员对集中主力打运动战不适合当前战场情况及国民党的不配合作战有了清醒认识,同时也加深了对游击战争战略地位的认识。

1937年11月8日,太原失守,华北战局由此发生了一个根本变化: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规战争已经结束,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游击战争上升到主要地位。八路军的主要任务是独立自主地放手发动群众,积极开展山地游击战争,在敌后广大乡村普遍建立起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各师按照党中央的精心部署,首先在山西的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四个角实施战略展开,1938年4月以后又大幅度分兵,向河北、豫北平原、山东、冀热边和绥远等华北广大敌后区域发展游击战争,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先后创建了晋察冀、晋西北和大青山、晋冀豫、晋西南、冀鲁边、山东抗日根据地。与此同时,新四军以皖南为依托,向苏南、皖中、豫东发展,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和创建华中抗日根据地。到10月,八路军、新四军与日、伪军作战1600余次,毙伤俘敌5.4万人;八路军发展到15.6万余人,新四军发展到2.5万余人,敌后抗日根据地(包括游击区)总人口达5000万人以上。[28]

▲1938年4月,八路军完成了战略展开,创建了晋察冀、晋东南、晋西北和晋西等抗日根据地。图为聂荣臻等率部向五台山区进军。(www.xing528.com)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仅配合了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的作战,直接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有力打击,而且迫使日军将原先用于进攻的大量兵力转用于其占领区,敌后游击战的广泛开展对促使日军停止战略进攻,稳定全国战局,使抗日战争由战略防御阶段转入战略相持阶段起到重要作用。抗日战争转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日本、国民党和共产党三方面的力量和相互之间的关系,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异常复杂的局面。针对中国各党派政治力量对抗战的不同态度,日本政府对国民党由军事打击为主逐渐转变为政治诱降为主,日本作战的主攻方向也由对国民党的正面战场逐渐转向对共产党的敌后战场。随着日本对华政策的这种改变,国民党面对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力量的壮大和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发展,其政策的重点也由对外逐渐转向对内。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武汉以后,他的作战重心指向共产党。[29]

根据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的“巩固华北,发展华中”的战略部署,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八路军115师主力挺进山东,120师主力进入冀中,129师主力进入冀南、冀鲁豫等平原地区,帮助和配合地方党组织,放手发动群众,广泛深入地开展群众性游击战争,大力发展人民抗日力量,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1940年2月10日,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规定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略任务是:粉碎敌人的“扫荡”,坚持游击战争,打败投降派和顽固派的进攻,将华北、华中连接起来,建设民主的抗日根据地,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争取时局好转。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以分散游击的方式,在敌后广大地区进行无数次天天进行、处处发生的小战斗,用实际的事实回答了国民党针对共产党的诬蔑。百团大战中,先后有105个团约20余万人,从1940年8月20日起到1941年1月下旬,作战1824次,毙伤日、伪军2058人,俘虏1.8万人;[30]1939年11月初,晋察冀部队在120师部队的配合下,在河北省涞源县雁宿崖、黄土岭成功地进行了伏击围歼战,两战共歼敌1500余人,打死日本独立混成第二旅团旅团长阿部规秀中将等。毛泽东在11月底就在黄土岭击毙日军中将一事致电八路军总部、新四军军部、晋察冀军区、中共驻重庆、西安、桂林办事处,指出:“此消息总部应向各方公布,广为宣传。”“重庆及各方应在报纸上作文,鼓吹八路军游击战争的威力,粉碎游而不击之诬言。”[31]八路军的敌后游击战争对推迟日军“南进”时间,支持正面战场,遏制妥协投降暗流,争取时局好转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新四军根据“向北发展,向东作战,巩固现在阵地的方针”,展开于南京、上海、武汉、徐州开封外围,建立了皖东、豫苏皖、皖东北、苏北等抗日根据地,扩大了苏南、皖中根据地,沟通了华北与华中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敌后抗日游击战争不仅牵制了大量日军,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作战,而且积小胜为大胜,逐步消灭日军的有生力量,并使人民抗日力量在战斗中成长壮大起来。从全国抗战开始到1940年,是中国人民抗日力量大发展的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部队由抗战开始时的5万多人发展到50万人,此外还有大量地方武装和民兵。除陕甘宁边区外,在华北、华中和华南建立了十六块抗日民主根据地。这些根据地(包括游击区)共拥有近1亿人口,成为全国抗战的重心。[32]

▲新四军创建华中敌后抗日根据地,这是新四军第二支队全体将士举行抗日誓师大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