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现场教研互动:提升教学成果

现场教研互动:提升教学成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场教研互动机制是通过前期的自主学习、中期的现场观摩交流和后期的反思提升来实现的。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场教研的互动机制,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核心环节。同时注重现场教研互动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忽略了自主学习和反思提升这两个环节,甚至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教研探讨的促进。

现场教研互动:提升教学成果

现场教研互动机制是通过前期的自主学习、中期的现场观摩交流和后期的反思提升来实现的。首先,通过对教育活动实施过程前的自主学习并进行分析,促使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教育技能;其次,通过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评议,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在实践中相互切磋与交流的研究氛围,共同提高;再次,通过教师对学习的反思,实现教师自身教育实践经验的提升和启迪。这三个环节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现场教研的互动机制,其中第二个环节是核心环节。

该机制的构建应充分体现“以园为本”的核心宗旨,理论的学习和活动的实施环节都应该以本园为中心,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良好衔接。现场教研互动机制的有效构建,简单易行,而且可以实现良好的交流和促进效应。

在现场教研互动机制实施过程中,值得一提的是,整个过程实质上并不是教师个人完全孤立地进行,而是在专家、同伴等的支持和帮助下展开。同时注重现场教研互动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忽略了自主学习和反思提升这两个环节,甚至通过这两个环节,实现教研探讨的促进。这正是把现场观摩交流与自主学习研究、实践运用和反思提升相互融会贯通,更好地实现教师发展。

5.3.1.1 自主学习

美国著名的成人教育家马尔科姆·诺尔斯(Malcolm S.Knowles)认为:“无论有无他人协助,凡是‘个人主动地诊断自己的学习需求、建立学习目标、确认学习所需要的人力和物力资源、选择及实践适当的学习策略,并评估学习成果’的这一过程便是自我导向学习。”

自主学习是教师专业成长最为基本和十分行之有效的途径。它使教师能真正满足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在以园为本的现场教研互动中,自主学习要求教师首先要准确诊断自我学习的要求,然后将学习需求转化为知识、理解、技能、态度、价值观等具体的学习目标,根据学习目标选择学习内容与有效学习策略,然后通过互动式交流,在交流中明确个人的学习发展目标和策略。付诸实践后,通过自我评价,与他人建立融洽的合作关系。如:自学读书式。学前教育教师可根据幼儿园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以园为本的同时兼顾自己在师德教育、教育理念培养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要求,有目的、有规划地安排自己研读各类教师专业发展的书籍刊物,然后幼儿园组织教师通过现场教研式地交流,互相促进,并在此基础上审视自己的不足,达到更新理念、完善知识、端正行为的目的。

自学读书式的园本培训模式实施步骤一般为:

(1)自我规划。教师在以园为本的同时兼顾自己在师德教育、教育理念培养和教师发展等方面的要求,制订研读计划。(2)学习原文。教师根据规划选择具体数目,进行研读,深刻领会书籍刊物的精神实质。(3)笔记心得。教师在学习的同时,做好学习笔记,并且能结合幼儿园的园本情况定期书写学习心得。(4)现场研讨反思。幼儿园以年级组或教研组为单位举办研讨及交流活动,反思教育理念及教学行为等,进一步明确教师发展要求,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5)调整规划。通过研讨学习,调整自主学习的规划及要求。(6)学以致用。在学习过程中,要紧密联系发生于本地、本园及身边的教育教学现象,以新理念、新观点去反思、审视和分析,从而达到素质和理论的升华。

5.3.1.2 观摩交流

许多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相互学习更好地实现自我提升。教师在一起相互观摩、相互交流,这种方法不仅有利于帮助被观察者提高教学水平,而且可以使观察者从中受到教益。这种方式主要以教学实践为基点,着力解决教学过程中的某些问题。教师之间的交互作用能够充分提供技术、心理方面的支持,通过共享教学技能技巧、互相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体会,在观摩交流中共同探讨亟待解决的问题,扩大教师的经验视野,激发教师的教学灵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

观摩交流主要以教学技能技巧竞赛、教育活动现场观摩评议、教育经验交流与参与式研讨等形式展开。(www.xing528.com)

1.教学技能技巧竞赛

教学技能技巧竞赛即通过组织幼儿教师开展说、唱、弹、跳、画等各种教学技能的竞赛,促使教师提升自身教学技能。

例如,某幼儿园组织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具体包括以下内容:第一,自备歌曲和即兴弹唱(2月23日);第二,成品舞和即兴舞蹈比赛(3月2日);第三,简笔画比赛(3月7日);第四,说课比赛(3月15日);第五,多媒体课件比赛(3月20日);第六,评课比赛(3月22日)。幼儿园除了组织该类比赛外,还不定期组织教师从晨间接待、晨间活动的组织、区角材料的设计制作、环境布置、家长工作,到写家长函、写家园联系单、写活动设计、写案例分析等技能技巧的训练和竞赛。

2.教育活动现场观摩与评议

教育活动现场观摩与评议即通过对教育活动的实施过程进行适宜性程度的分析,促使教师对自己或他人的教育活动进行反思,不断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自身教育技能的过程。这是在教师培养中经常采用而且也较为有效的一种方式。通过对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教育活动的现场观摩与评议,可以为教师创造一个在实践中相互切磋与交流的研究氛围。教育活动现场观摩与评议,给教师带来的教育感受更生动鲜活、直观而具体,但在运用时要注意注重教育过程的真实性,尽量避免经过一定的“处理”与“包装”之后的虚假观摩。

3.教育经验交流与参与式研讨

教育经验交流与参与式研讨是指将来自于教师自身教育实践的经验加以提炼和交流,并组织教师对经验进行一定范围内的互动研讨,从而使教师在研讨与交流的过程中能互相启迪,共同提高。通过教育经验的交流与研讨可以提高教师的理性思维能力和文字提炼能力,但在运用时应尽量避免由于经验与实践的脱节而造成教育经验的假、大、空等现象。

观摩交流式园本培训模式的实施步骤一般为:第一步是定题,即先确定观摩交流的系列专题,专题内容主要来源于幼儿园的园本发展需要、自我发展需要以及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第二步是观摩,进行现场观摩教研,形式可以是教学技能技巧竞赛、外出考察、互相听课评课、分享教学经验体会等;第三步是交流研讨,观摩后开展专题研讨,由观摩者与被观摩者相互交流和讨论,共同探讨需要解决的问题,扩大教师的视野,激发教师的灵感;第四步是实践,在交流探讨的基础上,教师可扬长避短,自我再调整并进行实践操作。

5.3.1.3 反思提升

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工具。教师成长=经验+反思,教师的反思实际上就是一个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评价、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整理的过程。在现场观摩活动中的反思提升主要是指对教育教学活动观摩的反思探讨、教育经验以及实际问题的反思及探讨解决、参与培训时的反思及研讨等。教师通过反思,以批判的态度检视自我、纠正自我,不断寻求新理论与新策略解决各种实践问题,使现场教研与反省、批判融为一体,真正实现自我专业能力的提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