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动作语言:模拟自然界形象,提炼日常生活动作

舞蹈动作语言:模拟自然界形象,提炼日常生活动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模拟自然界的动植物形象,也是舞蹈动作产生的途径之一。贾作光曾为舞蹈《海浪》赋诗:“让手臂化为海燕的翅膀,让肢体化为大海的波浪,海燕、海浪!一切动态都要化为诗的语言。”现实生活是舞蹈动作的源泉,舞蹈动作来自舞蹈艺术工作者对日常生活动作的提炼与加工。舞蹈中老渔翁捉住小金鱼的托举造型动作则来自古典芭蕾舞中的双人舞托举动作。(二)舞蹈动作语言性质舞蹈动作语言的性质,即动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质感。

舞蹈动作语言:模拟自然界形象,提炼日常生活动作

(一)舞蹈动作语言来源

舞蹈语言由动作组成,它是舞蹈编导个人生命情感艺术观念、艺术思维表达的一种手段。舞蹈动作是舞蹈语言的最小单位,其动作的来源很宽泛,概括起来有以下方面:

1.源于自然。模拟自然界的动植物形象,也是舞蹈动作产生的途径之一。模仿自然是人类的天性,人类最初的舞蹈就是通过人观察模仿自然而发展起来的。尤其原始人民的狩猎舞蹈更是模仿自然界动植物的舞蹈。原始人民在模仿动植物舞蹈中获取经验、传授经验,同时体味丰收的快乐。至今仍在流传的苗族的猴鼓舞、朝鲜族的鹤舞、傣族的孔雀舞等都是原始先民模仿自然的舞蹈遗存。

例如,贾作光的《海浪》是一个模拟自然物象但寓意深刻的独舞作品。贾作光曾为舞蹈《海浪》赋诗:“让手臂化为海燕的翅膀,让肢体化为大海的波浪,海燕、海浪!一切动态都要化为诗的语言。”这首诗反映了贾作光捕捉海燕和海浪两个艺术形象的动机,在舞蹈中,他借鉴、改编了蒙古族雁舞的肩臂动作,让演员以软手波浪式棱角屈伸手臂的动作来模拟表现海燕轻盈、敏捷飞翔的姿态,让演员以张弛有度、强弱轻重的对比动作与远近高低的空间调度的交替运用来表现海浪的形象,还让演员以对角线上的滑翔跪来模拟海浪拍击礁石的样态,由此来讴歌自由、青春和伟大的时代。

2.源于生活。现实生活是舞蹈动作的源泉,舞蹈动作来自舞蹈艺术工作者对日常生活动作的提炼与加工。很多成功的舞蹈艺术工作者都从生活中寻找动作题材。从生活中提取动作,需要编舞者能够沉下心来深入生活、体验生活、观察生活、提炼生活,只有这样,生活才能够成为创作取之不尽的源泉。例如,黄素嘉创作的《丰收歌》中“三步一颤”的动作,就是从农村妇女走田埂的劳动生活中提炼出来的舞蹈动作。劳动中,农民们割稻子时常常是手握镰刀在胸前的写实动作,这是一个实用但缺乏美感的劳动动作,但编导黄素嘉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动作形象,并进行力度与节奏的处理,同时增添了以腰带臂的动态,形成了舞者优美而有力地走十字步,同时肩向前推的割稻子动作,该动作既有写实性,又富有美感,还强烈地传递出农村妇女热火朝天地抢收稻子的干劲。

3.源于艺术。学习借鉴外来艺术,推陈出新地发展民族传统艺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艺术整合,有利于人们丰富和创新舞蹈艺术的表现形式。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人们更加容易了解、欣赏、学习、研究世界各国各民族的舞蹈艺术。这为人们寻找舞蹈语言的题材、丰富舞蹈艺术创作的形式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4.源于传统。从民族传统舞蹈中寻找动作题材是舞蹈艺术工作者丰富舞蹈表现形式的一种方法。中国舞蹈具有悠久的历史积淀,中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成体系的舞蹈语言。丰富多样的各民族舞蹈语言是舞蹈艺术创作的源泉。吸收、借鉴外来舞蹈动作,变化发展民族传统动作,是舞蹈编导寻找舞蹈动作的方法之一。例如,张斌英、贡吉隆创作的双人舞《追鱼》,舞蹈中塑造了两个人物形象:一个是善良乐观的老渔翁,一个是活泼机灵的小金鱼。舞蹈编导为塑造这两个人物形象,从傣族民间舞蹈中寻找动作题材,但是,如果生搬硬套地使用傣族民间舞蹈动作,就不能塑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于是,舞蹈编导对传统傣族舞蹈动作进行了创新发展,同时,从生活中提取看、逗、追、抓等动作,再配之蹲、屈、颤的动律及三道弯的体态,就准确地塑造了老渔翁的形象。在塑造小金鱼形象时,舞蹈编导抓住小金鱼活泼机灵的特征来设计体态和动态,如塌腰撅臀、双臂后背的体态和生活中小孩子调皮、撒娇、生气、玩捉迷藏时的神态和表情动作非常相似。除此之外,舞蹈编导还设计了“金鱼翻浪”着地的动作,以此来表现小金鱼巧妙地从老渔翁手中滑落而逃的情景,而这一动作灵感则来自缅甸的地面舞蹈动作和傣族民间舞蹈“嘎养”中的板腰和涮腰动作。舞蹈中老渔翁捉住小金鱼的托举造型动作则来自古典芭蕾舞中的双人舞托举动作。

(二)舞蹈动作语言性质

舞蹈动作语言的性质,即动作形成过程中发生的质感。用肢体表现出的外化动作形态,只有转换成具有生命力的舞蹈动态表达,才可在根本意义上分辨出动作是否具有情感、风格、表现、艺术内涵。舞蹈动作语言的性质包括动作发生过程中的时间性、空间性、力量性、气息性、表情性等,通过以上五个步骤的性质发展过程,可给任何肢体动作赋予性格和活力,同时产生动作的连贯性和发展关系,较好地把握动作性质的表现力及表现手段,是动作语言发展的必要前提。舞蹈动作语言性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图1-5):

图1-5 舞蹈动作语言性质

1.时间性

动作的时间性意指在动作发生发展过程中,因情感及动律因素而形成的动作和动作之间的时间量,它是由快与慢、动与静、收与放、重与轻、大与小等具体动作关系完成的。动作的时间性与舞蹈音乐赋予的时长有着必然联系,其关联性表现在有时动作的起伏、强弱、长短等可与音乐的节奏节律相依存,而有时动作可脱离音乐节奏的限定自行表达,音乐中的节奏与舞蹈动作的时间性可感受为速度依存;音乐中的旋律与舞蹈动作的时间性之间可感受为情绪、情感依存。当动作语言产生了时间性时,也一定产生了舞蹈句子,只有在舞蹈句子的形成中,动作才可以构成动作语言的时间发展逻辑,并在此逻辑关系中进行动作量化和组织,从单一到繁复,形成动机与动机之间的语言线条,即在舞蹈句子中发生:抑扬顿挫的处理过程;从一个动态到另一个动态过程由慢到快再到爆发;一种风格动式的快节奏慢处理或慢节奏快处理;一组动作形成的前长后短或前短后长。

2.空间性

空间性指的是用肢体的各种动态形象与动作时间的情感线条高度配合产生空间形状,表现动作的张力与动作内在、外在的控制力,动作张力通常是由动作的动态形象与力度性配合形成动态点;与时间性配合形成动态线;与表情性配合形成动态面,最终形成动作语言对话。在动作的空间性发生过程中,可出现两种对话方式:一种为内空间对话,主要表现动作动态与身体各部位形成情感对话要素;另一种为外空间对话,主要表现动作动态与身体之外的事物形成情感对话要素。

任何形状的美感要素均来自线条内的空间感,舞蹈语言的空间性须与身体的外部环境形成对比,表现出图多底少或图少底多或图底相宜带来的大小比重、相互衬托的动态视觉效果。把握动作形状的空间关系,需与情感要素紧密相连,如喜、怒、哀、乐的情绪变化须反映在身体幅度的变化上;走、跑、跳的空间预想须反映在身体韵律重心移动的变化上等。动作的空间性情绪表达与动作的形状形态有重大关联,如圆形动律通常表现出柔和之美,菱形动律通常表现出对抗和冲撞性;对称动律通常表现出平和稳定性,不对称动律通常表现出个性和互生性。

3.力量性

力量性即力度性,通常发生在动作形成过程的起始点和舞蹈句子的连接过程。一组动作通常会表现出多样化的发力点和力度变化,从而使动作形成张弛有度、轻重缓急错落搭配的逻辑关系,力量性包括强的力、弱的力、部分力、全部力、交叉力、循环力。

强的力:强的力通常表现出在肢体末梢神经处发出的动作力量点,使每一个动作在衔接点上形成质感。(www.xing528.com)

弱的力:弱的力通常发生在连贯、舒缓的动态环节中,使动作在平稳中突出意境

部分力:部分力从强的力点向弱力延伸,使动作形成延伸感。

全部力:用全身的力度在瞬间爆发于一个动态之中,以突出该动态的重要性和情感表达深度。

交叉力:在一个强力和一个弱力的交叉对称中,使动作形成重复和对比关系。

循环力:在绵延不断的力度环境中,使动作形成流畅、延续。

4.气息性

气息性即动律当中的呼吸现象,不同的气息会使动作过程形成显效性风格韵律特征,从而形成明确的舞蹈动律根元素。气息性在动作语言发展中结合情感、情绪动作句子,可形成过慢的气息、间断的气息、爆发的气息、悬提的气息、收缩的气息等表现手段。

过慢的气息:过慢的气息通常表现在深沉、内在的情感动律中。

间断的气息:间断的气息通常表现在恐惧、紧张的情感动律中。

爆发的气息:爆发的气息通常表现在激情、宣泄的情感动律中。

悬提的气息:悬提的气息通常表现在清高、飘逸的情感动律中。

收缩的气息:收缩的气息通常表现在压抑、彷徨的情感动律中。

朝鲜族舞蹈中的纵向深度吸气和吐气、蒙古族舞蹈中的长吸气和间断式吐气、维吾尔族舞蹈中如同青烟缭绕式的气息方法、藏族舞蹈中绵延不断的流畅式气息等,均明确表现出由气息带出的动作韵律性。

5.表情性

表情性通常是人的内心所想配合外部表情传达出的情绪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表情通常是通过脸部的情绪变化传达出身心形成的痛苦、忧伤或兴高采烈等。舞蹈的表情性主要以肢体动律为表情方法,表现舞蹈编导在动作语言发展过程中对舞蹈句子的情感表现方法加以动态表情处理,使舞蹈动律的情感表达出清晰的线条。

虚幻的表情性:虚幻的表情性指的是不具体表达某一特定的情感要素,只是一种情绪的过渡与铺垫,表现出自我倾诉状态,这一表情多表现在现代舞创作中,通常是舞蹈编导者很自我的表情方法。

暗含的表情性:内在感情与外部表现不完全统一的动态结果,经常是很大的激情用静态表达,很压抑的内心矛盾用大幅度动作渲染,这类表情多表现于古典舞创作中。

具象的表情性:具象的表情性是一种一目了然的具体表情,多出现在对现实生活动态的参照与模仿,特定的民族民间舞蹈动律也具有具象的表情性特征。例如,傣族舞蹈的动律过程,其表情性是以自身对话构成;蒙古族舞蹈的动律过程,其表情性是以自身以外的空间对话构成,这类表情多表现于民族民间舞或当代舞创作中,通常传达出的是一种客观的表情现象。

抽象的表情性:抽象的表情性把现实的人物、事物、景物等进行抽象表情提取并予以加工,使动作在像与不像之间产生效果。抽象的表情性常以自然景物、动物、植物现象为蓝本,进行形象性表情提取,并予以拟人化的表情性处理,使舞蹈在意境中传达人类情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