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舞蹈基础知识:技巧和链接性动作解析

舞蹈基础知识:技巧和链接性动作解析

时间:2023-11-2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技巧和链接性动作,是指动态的或具运动性质的舞蹈动作;技巧,通常指舞者所具备的跳跃、旋转、翻腾、控制等高难度的动作,以其直观动态的特性和对时空运用的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连接性动作,一般指将舞蹈姿态与姿态相连接的动作;如芭蕾舞中的“Glissade”(滑步)、“Pas de chat”(猫跳步),中国古典舞中的“云手”“旋子”等;技巧和链接性动作既是独立的动作,但在舞蹈语言的构成中又属于姿态的连接。

舞蹈基础知识:技巧和链接性动作解析

1.舞蹈动作

讲舞蹈动作,应首先从其上延——“人体动作”的内涵开始,进而再探讨舞蹈动作系统,以利于对舞蹈动作的系统分析与把握。关于“动作”的概念,从广义来讲,是指人的一切行动,包括人的所作所为。就其狭义而论,是特指人体动作,即人的全身或身体的一部分的活动。在此,所论述的动作,即是狭义上的人体动作。

人体动作根据人体的生理构成可分头部动作、上肢动作、躯干动作、下肢动作、全身动作;根据人体动作的发生分为先天性动作(指本能动作)、后天性动作(指经学习训练所掌握的动作);根据心理、意识的影响又分随意性动作(指由人的意识指引的动作)、不随意性动作(主要指那些不由自主的动作);若依据动作的性质可以分具象性动作(指具有一定形象性或表达一定形象的动作)、抽象性动作(泛指不表现具体事物而表现人的概括性的情绪的动作);依据动作的目的性分为实用性动作、表情性动作、表意性动作;依据审美的作用又分日常生活动作(一般生活中的各种动作)、艺术化动作(经提炼、组织、美化了的动作)等。

舞蹈动作,从舞蹈的定义来看,是指“经过提炼、组织、美化了的人体动作”。通常而言,舞蹈动作特指“舞姿”“技巧”和“链接性动作”。舞姿,通常是指相对静态的舞蹈动作,是将舞蹈动作的运动定格在某一个经典的形态上,可以是“起法儿”,也可以是“亮相”,如芭蕾舞中的“Arabesque”(阿拉贝斯克舞姿)、中国古典舞中的“顺风旗”等,这一典型的形态,往往又具有标志某一种舞蹈风格的功能。技巧和链接性动作,是指动态的或具运动性质的舞蹈动作;技巧,通常指舞者所具备的跳跃、旋转、翻腾、控制等高难度的动作,以其直观动态的特性和对时空运用的特征,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舞蹈语汇;连接性动作,一般指将舞蹈姿态与姿态相连接的动作;如芭蕾舞中的“Glissade”(滑步)、“Pas de chat”(猫跳步),中国古典舞中的“云手”“旋子”等;技巧和链接性动作既是独立的动作,但在舞蹈语言的构成中又属于姿态的连接。

舞蹈动作的产生,或者说舞蹈动作的来源,一般是由对人的各种生活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以及对自然界的各景物的形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以及从人体动作规律发展出的舞蹈动作。前者更多强调的是“模仿”,而后者更多强调的是“创造”。

其中,“对人的各种生活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的舞蹈动作,应该强调符合规律性和符合目的性的加工发展过程。所谓“符合规律性”,是指按照舞蹈艺术的审美规范将自然无序的人的各种生活动作概括和美化为具有节奏化和动律化的艺术动作。“符合目的性”,是要求概括和美化了的舞蹈动作要有明确的动机,能表现出鲜明的目的性——或是抒发某种情感,或是表达一定思想,或是表现特定性格等,舞蹈动作的动机,将会直接影响舞蹈动作的造型、动律、节奏、力度的发展变化,因此,合规律性的发展与合目的性的发展又是相互影响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如中国古典舞作品《棋魂》中的“对弈”,当代舞作品《中国妈妈》里的“劳作”等,就是对人的各种生活动作进行艺术的概括和美化。

“对自然界的各景物的动态形象的提炼和加工”的舞蹈动作,是指采用模拟和象征的手法,提炼和加工自然界的各种景和物的动态形象以表现某种情感、思想或性格的舞蹈动作。如蒙古族舞蹈中的万马奔腾或鸿雁高飞的形象,就表达出了蒙古族人民的豪放、粗犷的性格;傣族舞蹈里通的性格;傣族舞蹈里通过对孔雀或水的形象的提炼加工,又表现出傣族人民的平和、善良和美丽的审美理想。再如,朝鲜族舞蹈《闲鹤》,以及中国古典舞《长城》《爱莲说》等作品,就是通过鹤、莲花、或长城的舞蹈形象,以舞蹈的艺术手段,从不同的角度言物唱人、咏志抒情,深刻揭示了人的内心世界、挖掘出世间的美好情感并启示人生追求的真谛。

“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的舞蹈动作,是指人体动作各方面能力得到充分发展而产生的高技能的舞蹈技巧动作。舞蹈专业能力(或称身体专业能力),特指在舞蹈表演中舞者的身体应该具备的各种专门能力。具体而言,其包括身体形态、身体功能、基本能力、表演能力、技术能力、弹跳能力、平衡与灵敏能力等方面构成的舞者身体应该具备的各种基础性的专门运动能力。例如芭蕾舞中可以展示重心平衡能力的“A La seconde”(旁腿转)或“Tour fouette”(挥鞭转);发挥弹跳和控制能力的中国古典舞中的“倒踢紫金冠跳”“摆腿跳”等,以及体现身体柔韧能力的“前、后跄脸”;还有各种能力综合展现的“龙门大卷”“云里前桥”“旋子360°”等,即是对人体内在动作潜能的深入挖掘和高度发挥的舞蹈动作。

“从人体动作规律发展出”的舞蹈动作,是指依据“人体动律学”的规范而发展创造的舞蹈动作。例如,在中国古典舞中,依据人体上下、前后、左右的律动所产生的“提沉”“含腆”“旁移”,依据平圆、立圆、8字圆而发展出的“云间转腰”“摇臂”“风火轮”等动作。其实,据资料载,较早提出人体动作“因素”的是德国的舞蹈理论家鲁道夫·冯·拉班(Rudolf Von Laban,1879—1958)。由其创立的“力效”学说,将人体在空间里上下、前后、左右诸面所组成的球体空间的十二个点,形成“人体动律的十二方位”和由空间、时间、重量、流畅度等构成的“运动四大要素”以及从中引申出“动作八大元素”——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漂浮,通过各种不同的组织变化可以产生具有不同的“力效”的各种动作。

依据拉班的“运动四大要素”,动态、动速、动律、动力是动作构成的四要素。动态即动作的姿态,是使动作具有可视性的物质现象,是使动作具有空间属性的重要元素,包含静止的姿态和流动的姿态。动速即动作的节奏、速度,是使动作具有时间属性的重要元素,作为舞蹈动作元素的节奏是指动作在运动过程中所含有的时间长短及节奏类型。动律即动作的空间走向和时间流动的内在规范,其既有动作在运动过程中的时间属性,又有在流动中展现内容的空间属性,是构成动作风格特征的重要元素。动力指动作的力度,一是指动作力度与感情强度的统一,是构成动作情感倾向的重要因素;二是指动作在运动中的“力效”——力的爆发、力点的转移和眼神等。(www.xing528.com)

2.舞蹈语言

舞蹈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是一种特殊的非文字语言的文化现象,它运用人体动作作为传达人的情感信息符号的物质载体,对其周围环境的反应距离生活的经验比其他任何艺术都要近一些。将舞蹈艺术称之为“非文字语言文化”,是因为,舞蹈作为艺术的一种,是以经过提炼、组织和美化了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肢体语言”艺术。然而,舞蹈语言与舞蹈动作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那么,什么是舞蹈语言呢?不妨先从“文字”与“语言”谈起。

一般而言,“文字”具有表意和交际的功能才能称为“语言”,语言是一种形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是一种交际工具,而文字作为这一系统的符号,包含于语言之中。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舞蹈动作是舞蹈语言的基础,但不是舞蹈语言。在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当中,除了舞蹈动作还应该强调舞蹈语汇及其他。正如美国的舞蹈理论家约翰·马丁在其著作《生命的律动》中所言:“舞蹈的构成就是一个绵延不断的动作溪流,有着不同的修饰,一段段分布在空间中的动作爆发出来,构不成一个舞蹈,正像孤立地散掷于空间中的一块块大理石构不成一座雕塑一样。”舞蹈语汇,是构成舞蹈语言动作材料的总称,是语言符号的聚合体,是一切与舞蹈相关的动作组合及舞蹈构图、舞蹈场面等的总称。舞蹈语汇语言的构成材料,亦构不成舞蹈语言的成品。由于舞蹈的风格种类与形式不同、分类的依据和角度不一,舞蹈语汇就形成了多种体系;如芭蕾舞语汇、中国古典舞语汇、现代舞语汇、民族民间舞语汇以及按舞蹈的表现内容或舞蹈的节奏类型等分类。

舞蹈语言的结构层次,可分为舞蹈单词(舞蹈动作)、舞蹈语句、舞蹈段落等,且包含有舞蹈的语言要素——节奏、韵律、构图、思想情感等。舞蹈语句,是指由两个及两个以上的舞蹈单词组织在一起,表达出相对完整的含义的舞蹈组合,是组成舞蹈语言的单一片段。从舞蹈单词到舞蹈语句,不只是数量的增加,其构成一般应具有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舞蹈动作的形象要鲜明,内在的含义要明确;二是舞蹈动作之间的连接要顺畅,使其具有舞蹈的形式美;三是舞蹈动作的排列组织要根据作者的表现情意的独特方式进行构建,从而呈现出不同于他人的个性特色。舞蹈段落,是由若干个舞蹈语句所组成的以表现某一比较完整的内容的舞蹈片段,类似文学作品的章节;一部舞蹈作品,即是由若干个舞蹈段落所组成的。通常,节奏、韵律、构图是将舞蹈动作、舞蹈组合或舞蹈语汇构成舞蹈语言的三个媒介性的要素;正是因为有了这些相关要素的结合,才形成了舞蹈的句子、段落与篇章。然而,有了节奏、韵律、构图三个要素的结合,也不一定就能形成舞蹈语言。比如,艺术体操或杂技表演亦同样具有节奏、韵律和构图,虽然其形式也很美,但仍然不能称之为舞蹈艺术,也就谈不上能否形成舞蹈语言。舞蹈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因此,在三大要素结合的前提下,动作的组合要想成为舞蹈语言,还必须要有思想情感——即舞蹈艺术的抒情之特性。

从舞蹈语言是舞蹈作品的物质载体和主要表现手段而言,舞蹈语言应具有或应遵循以下的审美规范的原则:

(1)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舞蹈语言在舞蹈作品中,既承担着表现其内容的任务,本身又是舞蹈形式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应注意二者之间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不可因为内容而忽略形式,也不可为了形式而不顾内容。

(2)发挥舞蹈创作主题的独创性。创新是艺术的生命,这一艺术的真理亦同样适用于舞蹈语言的创造。舞蹈创作的新题材、新人物,需要有新的舞蹈语言来表现。这就要求作者根据作品所反映的生活内容和所表现的人物思想情感,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之上进行革新与创造。

(3)运用综合性的艺术表现手段。由于舞蹈是以舞蹈动作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的一门综合性的表演艺术形式,所以,应充分发挥音乐、舞台美术(特别是随着科技的进步,数字化技术在舞蹈表现中的应用)在舞蹈作品中帮助舞蹈动作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展现舞蹈环境、制造情绪氛围等方面所起到的作用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