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辨析企业隐性资产:重要性和管理策略

辨析企业隐性资产:重要性和管理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企业并购、重组、整体出让时,隐性资产价值的考量,合理性分析,权益谈判交易对价的评估及合同签署时风险预警与价格披露。(三)隐性资产被并购、重组、整体被收购之后的权益存续及价值灭失风险提醒,隐性资产权益维护的策划方案提出与后期权益实现的路径分析。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往往发生在产品研发成功之后企业产生销售利润的分配问题上。缺乏信任是投资者与技术人员之间产生争议的最主要原因。

辨析企业隐性资产:重要性和管理策略

(一)识别企业隐性资产的存在及价值预估,为企业并购、重组,企业整体出让时隐性资产的权益准备和价值预判。

(二)企业并购、重组、整体出让时,隐性资产价值的考量,合理性分析,权益谈判交易对价的评估及合同签署时风险预警与价格披露。

(三)隐性资产被并购、重组、整体被收购之后的权益存续及价值灭失风险提醒,隐性资产权益维护的策划方案提出与后期权益实现的路径分析

拓展阅读:《法律风险控制三十六之投资中的智慧控制权》

一般来讲,任何投资行为都离不开技术的支持,若没有技术开发与技术超越,在投资领域想立于不败之地几乎不可能。

而对于技术投入来说,无外乎三种情形:(一)投资者自身掌握技术,对行业内的技术研发和技术创新具有完全的把控能力;(二)投资者完全不懂技术,技术研发与创新完全依赖于第三方技术团队;(三)投资者懂技术,但依赖于与第三方技术团队合作才能完成技术研发与创新。

第一种情形一般为技术人员下海创业型,这种投资创业模式为自主研发型,但这种模式一般做不大,因为技术人员大多没有太多资金也不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第二种情形,是老板出钱,技术人员属于打工型,很难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第三种情形为投资者与技术团队合作的联合投资模式,在现实操作中,出现的形式往往是投资者以资金出资占大股,技术人员以技术出资占小部分股份的股权合作模式。

笔者在此重点探讨投资者与技术人员合股模式的法律风险。一般在企业初创期,有投资者出钱,技术人员不出资以技术作为投入,持有公司股权,名义上也成了公司的老板之一,所以投资者和技术研发者都会有合作积极性。

这种合作模式的风险往往发生在产品研发成功之后企业产生销售利润的分配问题上。发生分配争议风险的情形通常是产品成功销售产生利润之后,技术人员因为占小股而获利不多,甚至不获利,出现与心理预期的反差而导致心理不平衡,出现离职带走技术或在股权问题上发生诉讼。

之所以产生这种分配争议风险,其原因在于:

(一)国内非上市公司管理与财务控制有些并不规范,有些小企业存在两本账,一本账用于报税,一本账是内部账,用于股东分配。两本账的现实存在,让不懂财务的技术人员因为企业老板不诚信的“假账”行为而产生不信任。

(二)国内许多企业为了规避税收往往会采取虚开成本发票,虚列费用支出,虚报成本费用等各种方式来降低企业利润,以达到少缴税甚至不缴税的目的。而这种规避税收的方法虽然对股东有可能多赚钱,但这种虚假财务计账方式同时也让不懂财务的技术人员产生了质疑。即使“虚假记账”让技术人员赚到了比公司投资协议约定更多的钱,技术人员也仍然会怀疑是否被假账给“坑”了。

缺乏信任是投资者与技术人员之间产生争议的最主要原因。(www.xing528.com)

现实中投资者与技术人员产生争议还会存在另外一个原因,是投资者与技术人员管理理念不同所产生的争议。

一般投资者关注的是利益,在乎能赚多少钱,而技术人员可能更注重理想更在乎实现个人价值。所以技术人员对于投资者的避税行为会鄙视,在技术有更新可能的时候,希望投资者能加大投入,为了某项技术创新可能会不计成本,这种投资者与技术人员之间的差异本来是可以互补的,相互若协调得好,可以让企业平稳进步,但若投资者不善于管理,不能理解技术人员的这种心情而加以责备或独断专行时,双方的冲突便会越来越大,直到最后的势不两立。

投资者与技术人员的第三类冲突体现在程序的公正上。一般投资者与技术人员合资,投资者肯定占绝对控制地位的股份,技术人员只持有少量股份。正因为这种股权比例的悬殊性导致有些投资者忽略了公司治理中的管理程序,主观认为反正是绝对控股,大事小事都可以直接说了算,即使开个会放在股东会上表决结果是一样的,所以往往诸事的决策都不召开股东会,而自身就独断地决定了。

这种对决策程序的忽略带来的后果便是让技术人员感到不公平,失去了股东的地位,甚至影响到了人格尊严,虽然技术人员作为小股东也清楚自己在股东会表决中的分量,但觉得至少要事先通个气,既然是股东,应该获得最起码的尊重。投资者对公司治理中程序的公正公平性决定了技术人员作为小股东的合作心态,形式上公平有些时候比实质公平可能更重要。

笔者在本章中分析投资者与技术人员合资的冲突与风险,意在警示投资者如何通过建立信任,控制心态,程序公正地实现与技术人员的友好相处,将公司治理中的智慧控制权稳稳地操控在手中。

稳定技术人员,发挥技术人员优势,就是控制核心技术,掌握智慧操控,更好优化企业管理

那如何掌控公司治理中的“智慧控制权”呢,笔者有三条建议:

一、制度的合理性与透明性。投资者与技术人员的首要冲突来自不信任,而不信任的主要原因是管理制度的缺乏和制度实施的不透明,比如两本账、虚假列支等问题企业对于企业股东来说利益是一致的,当然完全依法纳税和合法经营才是正道,但如果这些行为确有发生时,若对于内部股东有个透明的机制,小股东明白状况且理解了利益相关性,自然便不会因大股东藏着掖着或隐瞒事实而心生质疑了。

二、会议与讨论机制。投资者与技术人员的理念冲突是必然存在的,而通过会议与讨论机制,让彼此充分展示自身的想法与理念,在辩论中求同存异,在讨论中相互理解,在协调中彼此磨合才是企业和谐发展的硬道理。

三、建立合理的公司治理程序。无论是决策还是执行,建立合理的、公正的程序机制,按照彼此达成的一致程序决策,按程序执行,按程序分享成果,其形式或实质的公平均可以保持合资小股东的心理平衡。从一般意义上讲,慢节奏遵守程序要比无程序的奔跑走得更远。

如此合资者在公司治理中,控制“智慧”便游刃有余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