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浮梁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与茶叶标准规定概述

浮梁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与茶叶标准规定概述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根据国家农财发〔2007〕34号文件精神,浮梁县被列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单位。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浮梁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31日成立了“浮梁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县长陶永昌为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实施。浮梁县茶叶协会也对“浮梁茶”加工技术规程作了具体规定。2007—2009年三年计划建设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20500亩。

浮梁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与茶叶标准规定概述

根据国家农财发〔2007〕34号文件精神,浮梁县被列为“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单位。为保证此项工作的有序开展,浮梁县人民政府于2007年7月31日成立了“浮梁县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领导小组”,县长陶永昌为领导小组组长,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浮梁县茶叶局同年制订了国家级茶叶标准化示范县建设项目实施方案(浮茶发〔2007〕1号),制定颁发了“浮梁县茶叶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管理规程”“基地生态环境保护技术规程”“茶园管理技术规程”“茶叶加工厂技术规程”“示范基地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示范基地观察、检测员管理规程”“浮梁茶”的标准要求。浮梁县茶叶协会也对“浮梁茶”加工技术规程作了具体规定。

《规划》确立的建设目标

(一)完成核心示范区建设。2007—2009年三年计划建设茶园标准化示范基地面积20500亩。其中:核心区面积7000亩,其基地分别为: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西湖基地1500亩,臧湾基地1500亩;浮梁县瑶里茶叶有限公司瑶里基地1500亩;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储田基地1000亩,江村基地1000亩;县广明福安茶叶示范场500亩。主要工作包括:茶园绿化、茶园道路及沟渠整治、建立茶园档案等。

(二)完善茶叶标准化体系建设。以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和浮梁县昌南茶叶有限公司两大龙头企业为示范基地,建立和完善茶叶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环节的规范性操作规程。要求示范企业在生产各环节做到严格按照规程进行操作。一是做好全员培训,提高认识;二是把实施标准化生产列入企业管理制度;三是确定专人负责制;四是制订完善的监管制度。

(三)建立健全核心示范区的管理制度。一是健全茶园投人品品监管与定点采购制度,规范农资市场的管理;二是做好茶几十生产、加工、包装、贮运、销售等环节按操作流程的记录与建档制度。

《规划》设立的管理机构系统

《规划》设立的茶园管理技术规程

一、环境条件

1.示范基地茶园应远离城镇、工厂、交通干线,附近没有污染源,具备无公害茶园立地条件。

2.与农业区之间必须有不影响茶叶生产的足够宽度的隔离带,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天然屏障为宜,也可是人工树林和作物。但隔离带上种植的作物,必须按无公害方式栽培。

3.为防止由于大面积耕作带来的病虫害流行,要保护茶园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坡地种植的茶园已顶、山脊、梯壁必须保留自然植被,不得开垦或消除,并为加强水土保持、挡风作用专门安排种植特定植物(防护带、绿肥等)。

4.坡地茶园应沿等高线开梯种植,新建茶园坡度原则上不得超过25°;超过25°,应采取堤堰或防护措施,防治水土流失滑坡

5.茶园必须有显目的标识。标识内容包括地名、编号、面积、茶树品种、负责人等。

二、品种与种苗

1.选择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具有多抗性的优良茶树品种,并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和适制茶类栽种3~4个茶树良种,并按一定比例进行品种搭配。

2.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种子和苗木

3.选用按国家标准检疫合格的良种茶苗。

4.无性系良种1足龄茶苗质量指标:

三、茶园管理

1.每年的春茶前和夏茶前进行茶园行间锄草,以改善茶园土壤通透性和清除杂草,并促进土壤熟化。每年的秋季进行一次深挖施基肥。

2.茶树覆盖度大的茶园可实行免耕或减耕的制度。可在茶行间铺草培养蚯蚓等有益生物,改良土壤。

3.成年茶树每年至少进行一次轻修剪,修剪深度为在上次剪口上提高3~5厘米。每三年进行一次重修剪,修剪深度为绿叶层的1/3。

4.幼龄茶园视晶种不同进行定型修剪,培养丰产树冠面,一般树高控制在80~100厘米为宜。

5.多雨季节以刈割方式除草,旱季以耕锄方式除草。严禁使用除草剂等化学合成物质除草,禁止雨季耕锄。

6.人畜禽粪尿需经无害化处理后方可使用。非基因工程生产的油茶、菜籽饼肥经无害化处理后可用于茶园。所有肥料的使用,必须符合无公害的要求。

7.病虫害防治,以农业及人工方法为主。如大面积发生,人工无法控制时,应立即上报公司,请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指导防治。

8.禁止使用未经许可的化学合成肥料、药剂。

四、种植绿肥

1.大力提倡在茶园行间适度套种绿肥,以提高茶园土壤肥力,涵养土壤水分,减轻水土流失。

2.绿肥品种为豆科类作物、红花草、油菜萝卜等。各地可根据节候,因地制宜选用适合的作物品种。

3.禁止使用基因工程生产的作物种子和苗术。

4.每年可种植1~2季,春种时间2—3月,冬种时间9—11月。

5.绿肥结夹期为最佳收获期,此时肥效最好。

6.施用方法:直接埋青入土、刈割覆盖地面或堆沤后施入茶园土壤,可视具体情况灵活选择。雨季以刈割方式为主,可避免水土流失。

五、鲜叶采摘

1.遵循采留结合、量质兼顾和因园制宜的原则,促进茶树持续健壮生长。

2.严格按照先发先采、后发后采、留叶采芽的技术要求,按标准采摘,做到保持鲜叶芽叶完整、鲜嫩、匀净,不夹带蒂头、茶果和老枝叶。严禁抓采。

3.采用清洁、通风性良好的竹编、网眼茶篮或篓筐盛装鲜叶,不得紧压,装叶量以不影响鲜叶的品质为宜。禁止使用布袋、塑料袋软包装材料装放鲜叶。

4.不同地块的鲜叶原料分开装放。装运鲜叶的车辆、器具必须洁净、无异味。

5.当天采摘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确保成品茶品质。

6.提倡和积极推广机剪、机采、机制技术。

六、文档记录

1.每位观察员、检测员都必须及时、真实、详细地记录茶叶生产的所有农事活动,记录内容包括:时间、工作内容及方法、工作量、材料使用情况、地块、责任人等。

2.记录必须真实、及时,内容包括:时间、地块、检查内容、检查意见和建议、检查人等。

3.所有茶叶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生产资料必须有来源证明,并妥善保存以备查考。

《规划》设立的茶叶加工厂技术规程

一、环境卫生

1.厂房四周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及污染源存在。厂内通风良好、卫生整洁、无异味、不堆放杂物,房顶、门、窗、墙壁完好清洁、无灰法积垢。

2.茶叶加工厂必须设备配套齐全,具有一定的加工能力和严密的管理制度。

3.工作人员定期体检,患有传染病者不能从事茶叶生产、加工工作,工作人员定期培训,掌握一定的茶叶生产、加工知识。

4.按鲜叶进厂时间,分批、分级及时加工,当天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毕,以保持鲜叶的新鲜度。

5.茶叶初制厂必须有明显的标识。

6.每年生产开机前及停机后,用无污染的纯净水,认真清洗场地、设备及用具,加工期间保持场地、设备卫生清洁,坚持每日清扫。

二、加工技术

为统一管理,规范操作,确保产品质量,结合实际以绿茶为例制订本规程。

1.采摘

(1)标准:

鲜叶总的标准是:无病虫叶、紫色叶、鱼叶、鳞片、老叶,无红梗红蒂红片,无夹杂物。具体的分级标准为:

特级:一芽二叶新梢80%以上,无单片;

一级:一芽二叶新梢50%以上,一芽三叶新梢不超过40%;

二级:一芽三叶新梢60%以上;

三级:一芽三叶新梢30%以上;

四级:鲜叶中含有一定的嫩芽;

五级:当季的鲜嫩叶片。

(2)要求:

茶树品种以中、小叶种为佳,茶园环境无污染,远离水田、菜地、公路,采下的鲜叶保持芽叶完整清洁、新鲜干爽、不压不闷、及时摊青。

2.工艺流程(初制)

注:1.烘坯是传统工艺,属于静态干燥,有条件尽量配备烘干机
2.目前没有烘干设备,可采用“以滚代烘”,但转速要调中档。

《规划》精心设立的茶叶加工、运输、仓储管理规程

一、初制加工

为保证安全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特制定《茶叶生产车间生产管理规程》,望遵照执行。(www.xing528.com)

1.每年生产开机前及停机后,用无污染的纯净水清洗场地、设备及用具等。

2.按鲜叶进厂时间,进行分批、分级加工,当天的鲜叶当天加工完成。

3.从鲜叶进厂到加工成干茶,全过程要有完整的记录(鲜叶收购记录、初制加工记录等)。

4.厂区周围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等污染源存在。

5.生产车间不得存放与茶叶生产无关的其他杂物。

6.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生产车间。

7.不得在车间内吸烟、喝酒、吃零食及随地吐痰。

8.保持生产场地清洁卫生,做到每日一小扫,五日一大扫。

9.定期检查工作人员健康情况,患有传染性疾病的人员不得参与茶叶的生产。

10.工作人员明确分工,责任分明,紧密协作,安全生产。

11.生产机械定期检修。

二、运输管理

为防止茶叶受到二次污染,保证产品质量,特制定《茶叶运输管理规程》。

l.选择安全性能好、清洁无异味的车辆装运茶叶。

2.装车前对车辆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污染。

3.装车后要盖好雨篷,防尘、防水。

4.包装损坏,标签遗失的产品不得装运,以免混淆。

5.不得混装其他货物,不得人货混装。

6.要求轻装、轻卸。

三、仓储管理

为保证茶叶质量,强化仓库管理,增强工作人员责任心,制定《茶叶仓储管理规程》,望遵照执行。

l.建立仓库保管台账,详细记录产品出入库情况。

2.所有入库产品均需检查包装物(包装物必须是茶叶专用包装袋)。

3.产品入库做到件件挂标示,应标明产地、日期、茶叶品种、等级、总件数、单件重、总数量、生产者等内容。

4.不同品种严格分堆存放,避免混淆。

5.仓库四周不得有垃圾堆、臭水沟、丛生杂草等污染源存在。

6.仓库保管员要求身体健康,讲究卫生,无传染病,无不良习性,工作认真细致,责任心强。

7.不得在仓库内堆放茶叶以外的其他产品。

8.仓库保持清洁卫生、干燥、阴凉,做好防火防盗、防虫防鼠、防霉变等工作。

9.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仓库。

10.不得在仓库内吸烟、喝酒、吃零食及吐痰。

《规划》设立的农药管理规程

(一)农药的购买

所购买的产品必须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登记,证件号有效齐全。

1.所购买产品生产者必须能够提供产品的真实有效成分、使用方法、毒性等级、残留状况和安全间隔期等指标,并且必须符合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的标准。

2.农药的采购必须在《无公害农产品常用农药》名单内,不得购买或使用已经被国家和地方政府禁止使用的农药。

(二)农药的存储

1.农药应独立存放,各基地点农药储存室应具备下列设施:

建筑物结构坚同并远离住宿区,门、窗、锁齐备;

具有良好的照明通风设备;

配备温度计、湿度计

阴凉、避光、通风良好;

必要的消防设施

不得存放与农药无关物品,不得与化肥、种子苗木和新鲜产品存放在一起

2.农药应该分类存放:

先按照农药的种类(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等);

其次按照毒性的高低,分类存放。

3.根据农药生产日期,做到“先进先出”。超过质量保证期的产品不能再使用。

4.农药储存室安全控制措施:

《规划》设立的示范基地病、虫、鼠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为确保茶产品质量,在茶叶的生产、加工、仓储过程中禁止使用违规化学农药和制剂。害虫的防治应始终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现将综合防治病虫的主要措施简述如下,供生产者参照执行。

一、茶园病虫害防治

1.选育抗病虫害茶树良种,提高茶树抗病虫能力。

2.分批及时采摘:茶树新梢是多种主要病虫活动和吸食、繁殖的场所,因此分批多次采摘不仅是保证茶叶质量的重要措施,而且可以直接防除病虫。

3.修剪:坚持晚秋或早春修剪,减少越冬病虫基数,起到预防来年病虫的作用。

4.耕作除草:坚持每年春茶前、夏茶前各浅锄除草一次,秋季深挖除草一次,不仅有利于改良土壤,增进地力和防除杂草,同时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机会。

5.清园过冬。初冬农闲时将茶园内枯枝落叶和茶树上的病虫枝叶清理出茶园,可以减少越冬病虫基数。

茶园主要病虫害及其主要防治措施一览表

续表

续表

二、加工厂病虫害防治

1.勤除杂草,保持清洁卫生,加工厂内及四周不能丛生杂草,不能有水沟、臭水沟、垃圾堆等滋生病虫害的场所。

2.加强管理,加工厂闲人不得进入,不能在加工厂内吃零食及用餐,以免引起鼠害。

3.每年开机前、停机后全面清洗机械用具及场地,加工过程中不定期经常进行清洗。

三、仓库病虫、鼠害防治

1.保持仓库内及四周清洁卫生,避免滋生病虫。

2.仓库内不得吃零食和用餐,以免引起鼠害。

3.保护仓库通风、干燥,减少蚊虫发生。

4.每年至少一次清仓打扫,清洗地面。

注:以上主要是预防措施,如已发生病虫、鼠害应及时上报主管公司生产技术部,并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进行防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