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浅析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从诸子百家到世儒的观点

浅析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从诸子百家到世儒的观点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诸子百家之患,起于思而不学;世儒之患,起于学而不思。学博者长于考索,侈其富于山海,岂非道中之实积;而骛于博者终身敝精劳神以徇之,不思博之,何所取也。天下不能无风气,风气不能无循环;一阴一阳之道见于气数者然也。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一阴一阳之道宜于调剂者然也。由各县长吏,择民年十八以上孝弟好文学者,举之于郡,经郡守考察后,送至京师,诣太常受业。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高第者得为郎中。

浅析学习与思考的重要性:从诸子百家到世儒的观点

诸子百家之患,起于思而不学;世儒之患,起于学而不思。盖官师分而学不同于古人也。后王以谓儒术不可废,故立博士,置弟子,[1]而设科取士,[2]以为诵法先王者劝矣。盖其始也,以利禄劝儒术,而其究也,以儒术徇利禄。斯固不足言也,而儒宗硕师,由此辈出,则亦不可谓非朝廷风教之所植也。夫人之情不能无所歆而动,既已为之,则思力致其实而求副乎名,中人以上,可以勉而企焉者也。学校科举,奔走千百才俊,岂无什一出于中人以上者哉?去古久远,不能学古人之所学,则既以诵习儒业即为学之究竟矣;而攻取之难,势亦倍于古人。故于专门攻习儒业者,苟果有以自见,而非一切庸俗所可几,吾无责焉耳。

学博者长于考索,侈其富于山海,岂非道中之实积;而骛于博者终身敝精劳神以徇之,不思博之,何所取也。才雄者健于属文,矜其艳于云霞,岂非道体之发挥;而擅于文者终身苦心焦思以构之,不思文之何所用也。言义理似能思矣;而不知义理虚悬而无薄,则义理亦无当于道矣。——此皆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也。程子曰:“凡事思所以然,天下第一学问人。”亦盍求所以然者思之乎?

天下不能无风气,风气不能无循环;一阴一阳之道见于气数者然也。所贵君子之学术,为能持世而救偏;一阴一阳之道宜于调剂者然也。风气之开也,必有所以取;学问文辞与义理所以不无偏重畸轻之故也。风气之成也,必有所以敝,人情趋时而好名,徇末而不知本也。是故开者,虽不免于偏,必取其精者为新气之迎;敝者纵名为正,必袭其伪者为末流之托,——此亦自然之势也。而世之言学者,不知持风气而惟知徇风气,且谓非是不足邀誉焉,则亦弗思而已矣。

【注释】
(www.xing528.com)

[1]汉武帝时,丞相公孙弘奏立博士官,置弟子五十人。由各县长吏,择民年十八以上孝弟好文学者,举之于郡,经郡守考察后,送至京师,诣太常受业。一岁课之。能通一艺以上,补文学掌故缺,高第者得为郎中。

[2]唐代用科目取士,有秀才、明经、进士、俊士、明法、明字、明算等五十余科,故称科举。其后止进士一科,宋用帖括,明清用八股试士,仍沿称科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