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洛阳: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及其历史重要性

洛阳: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及其历史重要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洛阳在隋唐时,为仅次于长安的又一政治、文化中心城市。伊、洛、漉、涧流经其间,又有运河经江淮通太湖,故为关中连接江南的重要交通结点。因交通发达,以及经济方面较长安富庶,隋炀帝、唐武则天时期,洛阳曾取代长安为首都,五代时后梁、后唐,也建都于此。唐代文化名人居住洛阳者甚多,其中不乏藏书家。

洛阳:隋唐时期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及其历史重要性

洛阳隋唐时,为仅次于长安的又一政治、文化中心城市。南临伊阙,背靠邙山,西有函谷,东踞虎牢。伊、洛、漉、涧流经其间,又有运河经江淮通太湖,故为关中连接江南的重要交通结点。因交通发达,以及经济方面较长安富庶,隋炀帝、唐武则天时期,洛阳曾取代长安为首都,五代时后梁、后唐,也建都于此。唐诗人郑世翼有《登北邙还弟京洛》诗赞叹洛阳云:“青槐夹驰道,迢迢修且旷,左右多第宅,参差居将相”,“胥徒各异流,文物纷殊状”[4]

唐代文化名人居住洛阳者甚多,其中不乏藏书家。唐代藏书家吴兢(670〜749 ),曾直史馆,修国史,为恒王傅。《旧唐书·吴兢传》载其“家聚书颇多,尝目录其卷第,号《吴氏西斋书目》”。箫颖士(708〜759),任过秘书正字、集贤校理等。《新唐书,萧颖士传》裁安禄山乱时,他“因藏家书于箕、颍间,身走山南“。诗人卢仝(约775〜835),初隐少室山,《唐才子传》卷五称其“家甚贫,推图书堆积”。后居洛阳城中,其《冬行》诗自叙曰:“赊买里仁宅……此宅贮书籍,地湿忧蠹朽。”[5]著名诗人白居易(772〜 846),晚岁居洛阳履道里,其宅院有池台,《旧唐书·白居易传》记白氏尝曰:“虽有子弟,无书不能训也。”乃作池北书库。张弘靖(760 〜824),三代为相,其东都思顺里宅第盛丽甲当时。《新唐书·张弘靖传》载其“家聚书画,侔秘府”。书画收藏大家张彦远,为张弘靖之孙,乾符(874〜879)中任大理卿。其《历代名画记》卷二《论鉴识收藏购求玩阅》曾对幼年鸠集图画,货衣减食不易志有详细记叙。(www.xing528.com)

五代时期,洛阳藏书家数址质量不减唐代。如孙隋(?〜912),官至后梁左散骑常侍。《旧五代史·孙隲传》载其“雅好聚书,有《六经》、汉史洎百家之言,凡数千卷,皆简翰精至,披勘详定”。梁文矩(885~ 943),后梁时任过秘书郎,仕后晋,官至吏部尚书。《旧五代史·梁文矩传》曰「文矩喜清静之教,聚道书数千卷。”刘皞(892~952),《旧唐书》作者刘峋之弟。后周初任卫尉卿,居洛阳。《旧五代史·刘皞传》言其“从儒学,好聚书”。孙降衷,后蜀人。蜀降宋时,先已至洛阳。《十国春秋·孙降衷传》载其后仕宋,授眉州长官,得赐田,“市书万卷而还”。以上洛阳藏书家事迹较详者凡十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