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方藏书家:李开先和高儒的代表作

北方藏书家:李开先和高儒的代表作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私家藏书以江浙两省称富,但在北方尚有濮州李廷相、开州晁琛、涿州高儒、章邱李开先诸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李开先藏书最富,有“甲于齐东”之誉。清人朱彝尊称李开先藏书甲于齐东。

北方藏书家:李开先和高儒的代表作

明代嘉靖、隆庆年间,私家藏书以江浙两省称富,但在北方尚有濮州李廷相、开州晁琛、涿州高儒、章邱李开先诸家闻名于世,其中尤以李开先藏书最富,有“甲于齐东”之誉。

李开先(1502~1568),字伯华,号中麓,章丘(今山东章丘)人。七岁能文,博闻强记。嘉靖八年(1529)进士,除户部主事,改吏部,后擢太常少卿,为莫言所忌,罢归。家居治田产、蓄声妓,征歌度曲,作新声小令,捣弹放歌,自以为马致远、张小山无以过也。所作有传奇《宝剑记》、《登坛记》、《断发记》三种,杂剧有《园林午梦》、《打哑弹》等,以《宝剑汜》成就为高。与王慎中、唐顺之等齐名,为“嘉靖八才子”之一。著有《闲居集》、《经义待质》、《揭要集》等。

李开元藏书声名颇著,《明史》称其“性好蓄书,李氏藏书之名闻天下”[66]。清人朱彝尊称李开先藏书甲于齐东。关于李开先的藏书,其有诗云:“岂但三车富,还过万卷余。“又云:“借抄先馆阁,博览及瞿昙。”其《晒书》诗云:“边刘并及余(边尚书华泉,刘太常西桥),癖好在收书。亡岂惟三箧(汉张安世能记补三箧亡书。边在家失火,余在舟遭水,存者尚多,刘则散失无遗矣),多应付五车。搬移纷仆辈,晒晾满庭除。只恐伤科斗,莫教饱蠢鱼。”又作《藏书万卷楼记》称:“藏书不啻万卷,止以万卷名楼。以四库胪类不尽,乃仿刘氏《七略》,分而藏之。楼独藏经学时务,总之不下万卷,余置别所凡五。书文明火象也,又天地精华,多则为祟,古之善藏者每分之,庶不灾于火,吾楼书不过万,以此。”[67]

李开先藏书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收藏了大量的元曲。元曲、传奇、小说之类原为传统藏书家所不齿,收藏者稀,至明代始有少数藏书家重视,甚至作为专题收藏,李开先可说是开风气者之一。毛斧季跋《新刊张小山北曲联乐府》中云:“章丘李中麓开先晓音律,善作词,最爱张小山,谓其超出尘俗。其家藏词山曲海不下千卷。”[68]他家藏的“词山曲海”并非来自一时,而是日积月累的搜觅,钱谦益称他:“改定元人传奇乐府数百卷,搜辑市井他同、封禅、对类之属,多流俗璅碎,士大夫所不道者。”[69]李开先之所以注近词曲、传奇等的收藏,正是看出了这些俗文学的传世价值,他在《张小山小令后序》中说得甚为明白:

既登仕籍,书可广求矣。惟词书难遇,以去元朝将二百年,抄本刻本多散亡。洪武初年,亲王之国必以词曲一千七百本赐之,对由商祖名汝楫者,曾为燕邸长史,全得其木。传至对山,少有存者。人言宪庙好听杂剧及散词,搜罗海内词本殆尽。又武宗亦好之,有进者即蒙厚赏,如杨循吉、徐霖、陈符所进不止数千本,今宜词曲少而小山者更少也。京师积书家如李蒲汀、沈竹东,词书成编者不过十余部。[70]

李开先的藏书于明后期陆续散出,一为开封周藩宗正中尉朱睦㮮所搜购,钱谦益云:“海内藏书之富,近代推江都葛氏、章丘李氏,灌甫倾赀购之。”[71]余则徐乾学、毛扆所得。据载毛康得李开先原藏二百余帙。

李开先刊书亦多,现知有:《赵浚谷诗文集》十六卷,明赵时春撰,嘉靖八年(1529)李开先刊。《新编林冲宝剑记》二卷,明中麓放客(李开先)撰,嘉靖八年(1529)李开先刊。《同谑》二卷,明李开先撰,嘉靖八年(1529)李开先刊。《张小山小令》二卷,元张可久撰,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开先刊。《改定元贤传奇七种》明李开先编,嘉靖四十五年(1566)李开先刊。《中麓山人拙对》二卷、《续对》一卷,明李开先撰,嘉靖李开先刊。《李中麓闲居集》十二卷,明李开先撰,嘉靖年间李开先刊。(www.xing528.com)

晁瑮,字君石,号春陵,晚年改名迦谈,开州(今河南濮阳)人。嘉靖二十年(1541)进士,翰林院检讨,官至国子监司业。晁琛次子东吴,字叔权,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土。父子有同好,皆喜藏书,有宝文堂藏书楼,所藏颇富。晁琛著有《宝文堂分类书目》,上卷以御制为首,有总经、五经四书、性理、史、子、文集、诗词、等十二目;中卷分类书、子杂、乐府、四六、经济、举业等六目;下卷分韵书、政书、兵书、刑书、阴阳、医书、农画、艺谱、算法、图志、年谱、姓氏、佛藏、道藏、法帖等十五目。晁瑮宝文堂并藏有小说、戏曲等,此亦为传统藏书家少见。

晁瑮有藏书铭:曹诚广舍,真庙赐名。丁颐聚书,子孙繇兴。匪学胡成,非《诗》胡学?蓄斯贻后,珍如浑璞。龟蒙缉借,张公却鬻。咨我同志,遵此轨躅。鬻为不孝,借亦一痴。咨我后昆,戒之敬之。春陵晁瑮藏书铭。李开先《寄题晁春陵藏书屋》诗称其:世史子长名姓芳(春陵父子俱官翰林),雄文巨笔述明昌。牙签悉付奚奴掌,缃帙频劳使者将。科斗周书掘冢得,龙蛇禹穴出山藏。读书莫雷匡衡壁,自有窗前明月光。

晁瑮宝文堂亦多刊书,现知有《法藏碎金录》十卷、《晁文公逸事》一卷,宋晁迥撰,嘉靖二十五年(1546)澶渊晁琛宝文堂刊。《晁文元公道院集要》三卷,宋晁迥撰,嘉靖三十二年(1553)宝文堂重刻宋庆元黄汝嘉本。《晁氏儒言》一卷,宋晁说之撰,嘉靖三十三年(1554)晁瑮宝文堂刊。《晁氏三先生集》八卷,宋黄汝嘉辑,嘉靖三十三年(1554)晁氏宝文堂刊。《鸡肋集》七十卷,宋晁补之撰,嘉靖三十三年(1554)晁瑮宝文堂刊。《晁氏客语》一卷,宋晁说之撰,嘉靖宝文堂刊。

晁碟所刻之书颇精良,被叶德辉目为明人刻书中的精品有:《昭德新编》、《具茨集》、《晁氏客语》、《晁氏儒语》、《道院集耍》、《法藏碎金》等。[72]

高儒,字子醉,号百川子,涿州(今河北涿州)人。高儒为嘉靖时武弁,但性好藏书,家有志道堂藏书楼。其父名荣,字邦庆,曾任尚宝丞,后转锦衣,积阶镇国将军。高儒曾从文武全才的折桂学武艺,受影响颇深。

儒家素有藏书,他虽身为武弁,但遵先人遗教,致力读书藏书,经他锐意访求,或从士大夫家求得,或从市肆购置,经多年经营,藏书连床插架,达万卷之数。书多后,他以为“书无目,犹兵无统驭,政无教令,聚散无稽矣。闲居启先世之藏,发数年之积,不啻万卷”[73],遂编书目《百川书志》。此书目经六年考索,三易成编。高儒在书目中著录了传统藏书家以为不登大雅的小说戏曲的目录,并列入史部,提出了他对这些书的独特看法。这正是高儒藏书的特点所在。高儒著作除《百川书志》外,曾集汉代古诗为一卷,自称前无此集,恐湮没,故搜集成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