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学理念:以养德、开智、健体、立美为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理念:以养德、开智、健体、立美为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养德、开智、健体、立美”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

教学理念:以养德、开智、健体、立美为课堂教学指导思想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培养创新能力为核心”教学思想

物理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和学始终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核心要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是为了保证学生的有效学习、有意义学习。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必须创设情境,以物理学科核心素养提升和思维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养成良好的物理学习习惯,形成优良的思维品格,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2.倡导“养德、开智、健体、立美”教学理念

课堂教学对参与者具有个体生命价值,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角度看,我们认为课堂教学应该具有“养德、开智、健体、立美”的功能,而不应仅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养德”是创新教育的灵魂,“开智”是创新教育的核心,“健体”是创新教育的源泉,“立美”是创新教育的神韵。“养德、开智、健体、立美”(以下简称“八字”教学理念)四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成为课堂教学的指导思想。“以知养德、以史养德、以题养德、以人养德”构成学科课堂教学实施“养德”的重要途径。“开智”不同于“授业”“解惑”,开智的核心是在思维训练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个性,养成研究性学习的习惯,发展学习能力。“设疑引趣促智、夯实四基益智、过程教学开智、思想方法育智、启发创新养智”是“开智”的重要途径。课堂教学中“健体“的目标主要是心理健康,应做到身心统一。健康的体质、坚强的意志、良好的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是全面发展的源泉。“立美”是一种个性鲜明,创造性强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力、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和表现力、激发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丰富学生的理性沉淀,是课堂教学的重要任务。

3.坚持六项教学与建模原则

第一,全面发展性原则。面向全体学生,帮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有最大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和谐发展。教学对学生的发展是通过教师的主导作用下的指导、学生的积极努力和一系列的实践活动逐步实现的,而这个过程主要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实现的。因此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给学生创造一个比较理想的学习环境,给学生提供自己去观察、实践、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较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使学生始终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得到全面的发展。

第二,主体参与性原则。以学生为主体,引导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效地参与学习。教学离不开学生、教材和教师,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中,这三个要素都是缺一不可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教学效果的优劣,取决于学生的学,取决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第三,兴趣激发性原则。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浓厚兴趣,培养学生刻苦钻研、善于创新的精神始终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良好的学习习惯、浓厚的学习兴趣、善于思考、勤于钻研、勇于创新、顽强的毅力、拼搏的精神是一个人的根本性素质,是比知识更重要的素质。不同的学生在兴趣、习惯、爱好、个性等方面是不相同的,因此要尊重个性发展,尊重个体差异。(www.xing528.com)

第四,整体基础性原则。生理、心理和道德整体健康发展,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和谐发展,以夯实全面意义上的基础为前提,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把学生在学校的成长发展看作是一个生命整体的成长发展阶段,做到能力的多样统一性和身心生长的有序性相统一。在教学安排上,打破以往的一节课学习一节教材内容的模式,按照“整体——部分——整体”方式,教师重新组织教材,以单元(或章)为内容整体上安排教学。

第五,互动合作性原则。创设条件,促进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合作、交往、沟通。互动性的主要形式是开放性、探究性、整合性、应用性。

教师在教学中应把活动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以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方式,使学生最大限度的激活主动状态。教学中,教师不应只关注知识结论的掌握,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形成过程的探索与理解。生生互动能给学生更大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相互交流的机会,更适合认知的意义建构。

第六,探究创新性原则。在实践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教师要积极创设具有探索性、开放性的课堂情景,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有充分地思考、想象和发表意见的余地。不仅使学生接受性学习,而且更强调体验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

把教师教的创新与学生学的创新结合起来,把学科创新与活动创新统一起来,把课内创新与课外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创新精神的培养与创新个性的塑造有机的统一起来。教师应对教材进行重组、取舍、纵横联系、拓宽、增补等;在教学程序和教学活动安排上,贴近学生实际,注重实效;在教学方法上,以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为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