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舟制详解:制作方法、使用规则与航行策略

古代舟制详解:制作方法、使用规则与航行策略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舟制箬篷如卷瓮为上盖。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趋势。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其新滩等数极险处,人与货尽盘岸行半里许,只余空舟上下。其舟制,腹圆而首尾尖狭,所以辟滩浪云。舟制两旁可行走。归舟挽缱多至二十余人,甚有弃舟空返者。

古代舟制详解:制作方法、使用规则与航行策略

原 文

江汉课船:身甚狭小而长,上列十余仓,每仓容止一人卧息。首尾共桨六把,小桅篷一座,风涛之中恃有多桨挟持。不遇逆风,一昼夜顺水行四百余里,逆水亦行百余里。国朝盐课,淮、扬数颇多,故设此运银,名曰课船。行人欲速者亦买之。其船南自章、贡,西自荆、襄,达于瓜、仪而止。

三吴浪船:凡浙西、平江纵横七百里内,尽是深沟,小水湾环,浪船最小者曰塘船以万亿计。其舟行人贵贱来往以代马车、屝履。舟即小者,必造窗牖堂房,质料多用杉木。人物载其中,不可偏重一石,偏即欹侧,故俗名“天平船”。此舟来往七百里内,或好逸便者径买,北达通、津。只有镇江一横渡,俟风静涉过。又渡清江浦,溯黄河浅水二百里,则入闸河安稳路矣。至长江上流风浪,则没世避而不经也。浪船行力在梢后,巨橹一支,两三人推轧前走,或恃缱。至于风篷,则小席如掌,所不恃也。

浙西西安船:浙西自常山至钱塘八百里,水径入海,不通他道,故此舟自常山、开化、遂安等小河起,至钱塘而止,更无他涉。舟制箬篷如卷瓮为上盖。缝布为帆,高可二丈许,绵索张带。初为布帆者,原因钱塘有潮涌,急时易于收下。此亦未然。其费似侈于篾席,总不可晓。

福建清流、梢篷船:其船自光泽、崇安两小河起,达于福州洪塘而止,其下水道皆海矣。清流船以载货物、商客,梢篷制大差可坐卧,官贵家属用之。其船皆以杉木为地。滩石甚险,破损者其常,遇损则急舣向岸,搬物掩塞。船梢径不用舵,船首列一巨招,捩头使转。每帮五只方行,经一险滩,则四舟之人皆从尾后曳缆,以缓其趋势。长年即寒冬不裹足,以便频濡。风篷竟悬不用云。

四川八橹等船:凡川水源通江、汉,然川船达荆州而止,此下则更舟矣。逆行而上,自夷陵入峡,挽缱者以巨竹破为四片或六片,麻绳约接,名曰火杖。舟中鸣鼓若竞渡,挽人从山石中间闻鼓声而威力。中夏至中秋,川水封峡,则断绝行舟数月。过此消退,方通往来。其新滩等数极险处,人与货尽盘岸行半里许,只余空舟上下。其舟制,腹圆而首尾尖狭,所以辟滩浪云。

黄河满篷梢:其船自河入淮,自淮溯汴用之。质用楠木,工价颇优。大小不等,巨者载三千石,小者五百石。下水则首颈之际,横压一梁,巨橹两支,两旁推轧而下。锚、缆、、篷制与江、汉相仿云。

广东黑楼船、盐船:北自南雄,南达会省,下此惠、潮通漳、泉,则由海汊乘海舟矣。黑楼船为官贵所乘,盐船以载货物。舟制两旁可行走。风帆编蒲为之,不挂独竿桅,双柱悬帆,不若中原随转。逆流凭借缱力,则与各省直同功云。

黄河秦船俗名摆子船:造作多出韩城,巨者载石数万钧,顺流而下,供用淮、徐地面。舟制首尾方阔均等。仓梁平下,不甚隆起。急流顺下,巨橹两旁夹推,来往不凭风力。归舟挽缱多至二十余人,甚有弃舟空返者。

注 释

①课船:运税银的船。

②章、贡:章、贡二水,指今赣江流域。一说“贡”当作“赣”。

③瓜:今江苏南京瓜埠镇。

④屝(fèi)履:步行。(www.xing528.com)

⑤清江浦:运河入黄河口,今属江苏淮安清浦区。

⑥浙西西安船:别本作“东浙西安船”,但据文意,此船当是以西安(浙江衢州府治)地名命名的内河航船,而西安(衢州)下属常山县、开化县等地均在浙江西部,而非浙江东部,故此处改为“浙西西安船”。下文“浙东”改作“浙西”。

⑦清流:清流船,以闽西清流县地名命名的客货两用船。梢篷船:航行于闽江的高级客货两用船,客舱在船尾,船工在船头摇动巨桨使其航行。

译 文

长江、汉水上的课船:船身狭小而修长,船上有十多个舱,每舱内只容一人卧息。船头至船尾共有六把桨和一座小桅帆,在风浪当中靠这许多桨推动划行。如果不遇逆风,一昼夜顺水可行四百多里,逆水也能行驶百余里。本朝的盐税,淮安、扬州收缴的数额颇多,故设此船运送税银,叫作课船。来往旅客想要赶速度的,也租用这种船。课船的航线,南自江西的章水、贡水,西自湖北的荆州今江陵县、襄州今襄樊市,到达江苏的瓜埠、仪真。

三吴浪船:浙江西部至平江府今江苏苏州之间纵横七百里内,尽是弯曲的深沟、小河,上面行驶的浪船最小的叫作塘船数以十万计。旅客无论贫富都搭乘这种船往来,以代替车马或者步行。这种船即使很小也要装配上有窗户的堂房,所用的木料多是杉木。人和货物在船中,要保持两边平衡,不能有多达一石的偏重,否则浪船就会倾斜,因此这种船俗称“天平船”。 这种船来往的航程通常在七百里之内,有些图安逸、求方便的人,租它一直往北驶往通州今北京市通州区和天津。沿途只有到镇江要横渡一次长江,待江面风止时过江。再渡过运河上的清江浦,沿黄河的浅水逆行二百里,进入大运河的闸口,以后便是安稳的航路了。长江上游水急浪大,这种浪船是永远不能进去的。浪船的推动力全靠船尾那根巨大的桨,由两三个人合力摇动而使船前进,或靠岸上的人拉纤绳使船前进。至于风帆,不过是一块巴掌大小的小席罢了,船的行进完全不依靠它。

浙西西安船:浙江西部自常山至杭州府的钱塘,钱塘江流经八百里直接入海,不通其他航道,因此这种船的航线是从常山、开化、遂安等处的小河起,一直到钱塘江为止,无须再改别的航道。这种船用箬竹编成的瓮状圆拱形的篷当顶盖,缝布作帆,约两丈多高,以棉绳张帆。当初采用布帆,是因为钱塘江有潮涌,当情形危急时布帆更容易收起来。但也未必是出于这个原因,因其用费比竹篾质地的帆要高,总之很难理解为何要用布帆。

福建清流、梢篷船:从光泽、崇安两县的小河起,到福州洪塘而止,再下去的水道就是海了。清流船用于运载货物、客商,而梢篷船仅可供人坐卧,是达官贵人及其家属所用的。这类船都是用杉木做船底。沿途浅滩岩石非常危险,时常会碰损而引起船底漏水,遇到这种情况就要设法马上靠岸,抢卸货物并且堵塞漏洞。这种船不在船尾安装船舵,而是在船头安装一把巨桨,调转船头使之改变方向。为了确保安全,每次出航都要有五只船结队航行,经过急流险滩时,后面四只船的人都用缆绳拉住第一只船的船尾,以减慢它的速度。船工即便是在寒冷的冬天也不穿鞋子,以便经常涉水。令人不解的是,其风帆竟然是挂而不用的。

四川八橹等船:四川的水源本来是与长江、汉水相通的,然而四川的船,行至荆州便止,再往下行驶就更换另一种船了。要从相反方向逆水去四川,从夷陵今湖北宜昌进入三峡,要靠拉纤,拉纤的人将巨竹破成四片或六片,用麻绳接长,叫作火杖。船中鸣鼓犹如赛船,拉纤的人在岸边山石间听到鼓声而一起用力。从中夏到中秋期间,四川涨水封峡,船就停航几个月。此后江水水位降低,船只才继续往来。在新滩在今湖北秭归江面上有几处极其危险的地方,这时人与货物都必须在岸上行半里多路,只剩下空船在江中行走。这种船的形制是中间圆而两头尖狭,便于在险滩防备滩浪。

六桨课船

黄河满篷梢:从黄河进入淮河,再从淮河进入河南的汴水,使用的都是这种满篷梢船。造船材料用楠木,工本费比较高。船的大小不等,大的可以装载三千石,小的只能载五百石。顺水行驶时,在船头与船身交接处横架一梁,梁上安两个巨桨,人在船两边摇桨而使船前进。至于铁锚、缆绳、风帆的规格,和长江、汉水中的船大致相同。

广东黑楼船、盐船:北起广东南雄,南到省会广州,都行驶着这两种船。再往下则从广东惠州、潮州通往福建漳州、泉州时,便要在河道的出海口改乘海船了。黑楼船是达官贵人乘坐的,盐船则用来运载货物。船的两侧有通道可以行人。风帆是用蒲编织成的,船上不立独桅杆,而是以两根立柱悬帆,因此不像中原地区的船帆那样可以随意转动。至于逆水航行时要靠纤绳牵拉,这点与其他各省是一样的。

黄河秦船俗名摆子船:这种船大多是陕西韩城制造的,大的可以装载石头数万斤,顺流而下,供淮安、徐州一带使用。这种船的形式是船头和船尾宽度相等,船舱和梁都比较低平而且并不怎么凸起。当船顺着急流而下,摇动两旁的巨桨使船前进,船的来往都不利用风力。逆流返航时,往往需要二十多个人在岸上拉纤,因此甚至有连船也不要而空手返回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