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像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便是以实现第三程度为目的。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当瞄准国际教育科学理论的新水平。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学方法既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要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方法的这一基本特征,也为它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天地。

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及其重要性

语文教学方法是语文教学动态系统中的一个动态的要素,它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子系统,是不断运动变化的。语文教学设计应当探寻语文教学方法运动变化的规律,把握它的发展趋向,遵循它的发展途径,做语文教改的“弄潮儿”,将语文教学方法创新推向前进。

(一)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趋向

1.主导主体有机结合

语文教学方法是教法和学法的有机统一。随着一个时期处于支配地位的教学思想的更替,教学过程理论和教学方法理论也相应变更。一时主张教师中心,以教法的灌注为主;一时提倡儿童中心,以学生的自动为主。这种变更,古今中外几百年乃至几千年来,已经发生过数次。语文教学必须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语文教学方法应当体现这种主导主体的有机结合。

2.知识能力同步教学

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语文教学方法既是知识传授法,也是能力训练法。传统的教学理论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我们需要用基本事实的知识来发展和增进每个学习者的思考力。语文教学方法必须有利于知识和能力两种教学的同步进行。近年国外出现“第三程度”的理论,即学生掌握知识和运用知识,按深度分为三种程度:第一程度是掌握信息,第二程度是具有运用知识的技能技巧,第三程度是善于创造性活动。像发现法、问题教学法、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便是以实现第三程度为目的。我国语文教学方法的创新,应当瞄准国际教育科学理论的新水平。一个学生只有掌握了牢固的知识,具备了较强的能力,才有可能进行创造性活动。

3.认知个性和谐发展

认知指学生的认识能力,也就是智力;个性指学生的个性心理,即非智力心理因素。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实际上就是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思想的体现,已经逐步成为教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的共识。苏霍姆林斯基提出:“作为全面发展的理想的个性是和谐的,没有和谐的教育工作就不可能达到和谐的发展。”赞科夫则认为:“这里所说的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不仅指智力发展,而且指一般发展。一般发展,就是不仅发展学生的智力,而且发展情感意志品质、性格和集体主义思想。”对于语文学习来说,观察、记忆、联想、思维、想象等智力因素,是学生学习的操作系统;而动机、兴趣、习惯、情感、意志等非智力因素,则是学生学习的动力系统。两者的和谐发展,才能全面促进学生的语文学习。因此,未来的语文教学方法既要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又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而且要把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认知水平和个性心理的和谐发展。

(二)语文教学方法的发展途径

1.批判继承,推陈出新

语文教学方法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这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基本特征之一。今天的教学方法大多是从古人或前人手中继承过来的。不用说讲授、诵读、议论等常规教学方法的基本做法承继了两千余年教学方法的衣钵,就是创新或引进的新教法,追根溯源,从中也可窥见沿袭的影子。比如,比较教学法是现代著名幼儿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并在幼儿园教学中起过重要作用的。(www.xing528.com)

这种批判继承、扬弃的过程,是推陈出新、创造和发展。对于过去的教学方法,凡是合理的成分,比如启发式的,结合教学实际的,有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做法,予以肯定和吸收;凡是不合理的成分,比如注入式的,脱离教学实际的,不利于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开发智力、陶冶情操的做法,则予以否定和剔除。任何全盘否定和全盘肯定的态度都是不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要发展,就要充分发掘我国教学方法的历史积淀,正确地扬弃,注入时代的生机和活力,创造出更新的更有成效的教学方法来。

2.引进借鉴,为我所用

引进、移植、改造外国的、外地的、他人的教学方法,是发展语文教学方法的“源头活水”。情境教学法,本来是一种外语教学方法,是19世纪下半叶始于西欧的外语教学创新运动的产物,由直接法演变为听说法、视听法、功能法以至情境法等现代外语教学方法;把它移植过来,加以改造,用于汉语文的母语教学,便是一种崭新的教学法。范例教学法原是教育家瓦根舍因首创,它注意从教学大纲和学生日常生活中选择“范例”,以便使教学内容更加典型化,让学生从“范例”的“个别”到“类”掌握知识结构,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借鉴它的基本思想,赋予我国语文教学的新内容和新特点,既可创造“读写结合法”,又可设计“得教学法”。在改革开放的时代,在新技术革命频频挑战的未来,国家与国家、民族与民族之间各种思想的相互渗透是不可避兔的。域外教学方法也将源源不断地被引进。如何结合我国语文教学的特点,结合本地本人的实际,进行科学的选择、合理的借鉴,拿来为我所用,这是未来语文教学的一大课题。

3.优化组合,避短扬长

具有多样性和综合性,是语文教学方法的又一基本特征。语文教学方法的这一基本特征,也为它自身的发展开拓了无限广阔的天地。优化组合是语文教学方法发展的重要途径。这种优化组合,也就是语文教师的创造。如果说继承传统和借鉴外国是“向别人学”,那么这种优化组合便是“自己通过实践,摸索得来”,“二者都重要,但是有主次之分,自己摸索得来比向别人学更重要,就中学和小学的语文课来说,尤其如此”。

优化组合的诀窍在于避短扬长,发挥个人教学的优势。比如同样一篇朱自清的《春》,不同的教师可以有不同的教法:

可以“导之以情,以读带讲”,像于漪老师那种“情感派”的教师执教,首先设计一个充满激情的导语,将学生引入“绿满天下”的动人境界,然后边读边讲,步步深入,使学生的情感融入融融春意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课文内容的感染熏陶;

可以“朗读领先,带动全篇”,善于普通话朗诵的教师,从朗读入手,通过朗读的指导和反复的朗读,使学生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色;

可以“范文引路,指导观察”,善于观察指导和写作训练的教师,则以课文为范例,通过课文分析和观察指导,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表达能力

可以“一课一得,以读促写”,紧扣景物描写这个重点,让学生领会按照顺序写景和抓住景物特点的写作方法,并付诸作文实践。

任何具体的语文教学方法都不是“万应灵丹”,都必须接受实践的检验而决定弃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