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问题性与生成性:探究学习特征的深度解析

问题性与生成性:探究学习特征的深度解析

时间:2023-07-2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问题性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而不是感知。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当然,由于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展开,问题的品质就成为直接决定探究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探究学习需要师生根据日常经验观察、发现并提出真问题。(二)生成性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具有明显的生成性。

问题性与生成性:探究学习特征的深度解析

(一)问题性

现代教学论研究指出,产生学习的根本原因是问题而不是感知。问题是思想方法、知识积累和发展的逻辑力量,是萌发新思想、新方法、新知识的种子。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为此,探究学习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要求学生以问题作为学习的载体,自觉以问题为中心,围绕问题的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来组织自己的学习活动,从而形成一种强烈又稳定的问题意识,始终保持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从而催生出更多的问题。这样学习才有强大的动力,才能真正开启心智的大门,才能真正激发学习的热情,才能真正领略到学习的乐趣和魅力。在这种学习过程中,一方面强调通过问题来进行学习,把问题看作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中的主线;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来生成问题,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总之,问题意识是学生进行探究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当然,由于探究学习主要是围绕着问题的提出和解决来展开,问题的品质就成为直接决定探究成效的重要因素之一。问题有真的,也有假的。真问题是反映学生现实生活、发生在学生身边的自然和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学生只有在解决真问题的过程中才能养成不迷信权威、敢于批判和质疑的探究精神。否则,其探究学习无疑只是一种枯燥无味的“智力游戏”,令学生望而生畏,丧失探究的兴趣和热情,根本谈不上探究精神的培养。因此,探究学习需要师生根据日常经验观察、发现并提出真问题。

(二)生成性

作为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具有明显的生成性。探究学习的过程并不是教师把预先设计的属于教师知识范围之中的知识图景如何有效地、按部就班地传输给学生的过程,而是在师生既有知识、经验的相互沟通的基础上寻找、发现问题,借助于一定的新知识传授,师生共同去谋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探究学习内容并不限于教学计划中的固定安排,它应根据当时当地的教学情境需要做出必要的调整。这种学习方式充满弹性,富于张力。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不是作为传声筒,而是作为一个带着理智、情感、智慧,与学生平等的个体,参与到超越简单知识授受的、深层次的、充满问题的教学情境的创造性建构之中。生成性的特点使探究学习对于师生而言永远充满着超乎预设之外的诱惑力(而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结果如何),一种源自师生思想的诱惑力,它永远对教师和学生的知识和智慧构成挑战,使师生潜能在富于挑战与激励的教学情境中不断释放、展现出来。缺乏生成性的学习,不可能是探究的学习。

(三)开放性(www.xing528.com)

开放性是探究学习最显著的特性。在探究学习中由于要研究的问题(或专题、课题)多来自学生生活着的现实世界课程的实施大量地依赖于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学生学习的途径方法不一,最后探究结果的内容和形式也会各不相同。因此,它必然会突破原有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这种开放性的学习,改变的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地点和内容,更重要的是它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去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和体验人生

(四)自主性

探究学习的典型特征是,教师不直接告诉学生与教学目标有关的知识与认知策略,而是创造一个特定的学习环境,让学生经过探索后去亲自发现和领悟它们。因此,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分析和思考,以便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从探究的一个阶段过渡到另一个阶段。它要求教师改变传统的作用方式,把重点放在创造条件、引起和激励学生的探究和发现上。但这绝不意味着教师的作用因此而有所降低,甚至无足轻重,而完全任由学生去独自探究。事实也正是如此,任何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积极参与和自主活动,同时也离不开教育者的引导。因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应处理好“放”和“扶”的关系,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和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