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原则与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指南

原则与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指南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多种感官协调性原则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只是一种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听觉思维的训练不能仅限于听觉器官,应是多种感官协调运用才可能获得最佳的效果。根据音乐的这种特性,在进行音乐听觉思维训练时也必须遵循这种反复性的原则。真正能过“耳”不忘的是少数天才,多数人是需要多次反复聆听才能有所记忆的。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所说:“怎样才能有一副音乐的耳朵,听得多了就有了。”

原则与方法:进行音乐听觉训练的指南

(一)多种感官协调性原则

有些教师认为,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只是一种单纯的听觉技术训练,这是一种片面的认识。我国著名音乐教育家赵宋光先生指出:“人才素质的培养,艺术能力的培养,要靠四大器官综合运用所形成的心理结构,即听觉器官与视觉器官是接收信息的感觉器官,形体(体态活动)器官与言语器官是输出信息的运动器官,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四者在每个人身上都具有建造人类本质、获得高度发展的潜在可能性。而完美人格的建造要依靠这四种器官的综合运用作为可控制的建筑材料。”听觉思维的训练不能仅限于听觉器官,应是多种感官协调运用才可能获得最佳的效果。

(二)反复性原则

音乐听觉有反复性的特点。看小说最多看几遍,看电影最多也就十几遍,而对音乐的欣赏却是无止境的,听的次数越多,对音乐的理解越深。根据音乐的这种特性,在进行音乐听觉思维训练时也必须遵循这种反复性的原则。真正能过“耳”不忘的是少数天才,多数人是需要多次反复聆听才能有所记忆的。正如我国著名指挥家李德伦所说:“怎样才能有一副音乐的耳朵,听得多了就有了。”说得非常通俗。音乐是一种语言学习语言就像母亲教婴儿说话一样,婴儿开始可能听不懂妈妈的话,但是有情感的交流,在一遍遍的交流中婴儿逐渐理解了语言的意思。学生对音乐听觉的培养也是这样,在不断地反复中就能形成良好的听觉。反复是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最好的方法。

(三)趣味性原则(www.xing528.com)

从传统的听觉训练方法来看,一般是从一个单音到一个音程,再从一个音程到一个旋律。这种训练方法既枯燥又单一。我们提倡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在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思维能力,使枯燥的音乐听觉训练变得有趣。在培养学生的音乐听觉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注意力、反应能力、节奏感、身体协调能力和与人合作的能力,对促进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作用。

(四)综合性原则

由于多年来音乐教育思想的滞后,以唱歌为中心的音乐教学很普遍,忽视音乐听觉思维的训练。随着音乐教育的改革,我们逐步认识到培养学生音乐听觉思维的重要性。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许多国家的音乐教育都进行了改革。如在德国“多年来以唱歌为中心的音乐教学被否定,取而代之的是多方面的欣赏音乐及创造音乐能力的培养。音乐教育的目的不再是单一地通过学习音乐进行道德教育,而是通过课堂学习音乐,创造一个可以由学生自己判断、自己决定的生活。音乐学习的过程被看作一个认知、感情即心理运动互相影响和作用的过程”。[1]对音乐听觉思维的训练也由过去纯技能性训练转变为综合性的音乐听觉思维训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