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写作影响因素研究:阅读量、写作习惯与课堂教学的角色

中学生写作影响因素研究:阅读量、写作习惯与课堂教学的角色

时间:2023-07-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摘要如下:依据调查分析和教学经验,笔者罗列了与中学生写作有关的几个因素:阅读量、写作习惯、作文类教辅资料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和写作意识。

中学生写作影响因素研究:阅读量、写作习惯与课堂教学的角色

1.《中学生写作现状调查报告》,内容简单介绍如下:

作文训练形式单一,学生对作文“不感冒”。学生知识容量小,作文“无米下锅”。应试教育留祸根,写作最终“为考试”。

通过对调查问卷的分析,我们还必须清醒认识到现当代中学生作文时的几个心理特质:惧怕心理、对抗心理、应付心理、依赖心理。

同时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还存在三个方面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在:

1.审题:(1)“对文题不胜了了”,产生迷惘心理;(2)“不知从何下笔”,产生困惑心理;(3)“还是老题目”,产生侥幸或厌烦心理。

2.行文:①消极定势的影响,结构模式化,有依赖思维惯性的经验心理;②懒于思索的影响,材料通用化,有想走“终南捷径”的从众心理;③机械运用的影响,语言成品化,有得过且过的应付心理;④“旧瓶装新酒”。

3.成文修改:①“不愿改”的怠惰心理;②“不知何处修改”的茫然心理;③“不是我一人写得不好”的从众心理。(www.xing528.com)

2.论文《中学生写作意识初探》,文章已被录入《中学语文》2017年6月下旬刊。摘要如下:

依据调查分析和教学经验,笔者罗列了与中学生写作有关的几个因素:阅读量、写作习惯、作文类教辅资料的指导作用、课堂教学和写作意识。其中阅读量,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阅读量一则偏小,二则对作文的正面影响几乎为零;写作习惯,只能用无习惯来形容;市场上作文类教辅资料,既不经济也不实用;课堂教学行为,假设有问题,也许只有公文才能解决,起码绝非论文或课题能够解决的。而只有对写作主体从写作意识上矫正及其培养入手,才是提高其写作水平的根本途径,也是治本之法。

3.论文《胸有成竹任吞吐——论中学生写作意识的培养的对策》,文章已被录入《考试周刊》2017年第50期。摘要如下:

写作行为,照例由写作意识支配着。当下中学生——尤其是农村中学生的写作意识不强,导致写作水平低下,制约着语文能力的提高。笔者认为,培养其写作意识,须主观与客观“双观”齐下:端正写作态度,认清作文本质,增强写作自信,搭建写作平台,规范写作行为,完善写作体系。

4.《中学生写作体系初探》。

5.研究总报告。(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